日本明治天皇有多疯狂?

二战期间,疯狂而又灭绝人性的日本侵略者至少造成3500万中国军民伤亡,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这一切都是由日本疯狂的军国主义造成的,而日本的军国主义本质上又是由明治天皇造成的。那么,日本明治天皇有多疯狂?

日本明治天皇:眼里满是疯狂和欲望

1、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的明治天皇催生了疯狂的个人崇拜

本质上,日本疯狂的军国主义就是由天皇制催生出来的必然产物。天皇制始于1889年日本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也就是“明治宪法”。该宪法明确规定天皇在国家权力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就意味着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权力同时还被赋予了神授的色彩。

日本在这部臭名昭著的宪法中规定,给予天皇在军事上的绝对统治权,军队不是属于国家,而是属于天皇。这就是为什么日本鬼子自称以及汉奸对日本鬼子的尊称都是“皇军”的原因。

该宪法还规定,各大臣不对首相和议会负责,而是直接对天皇负责。由天皇任命和罢免文武官员。首相不能罢免大臣,如果一定要罢免,必须以“内阁意见不一致”为由实行总辞职,再由天皇任命新首相重新组阁。

日本老百姓会对天皇产生疯狂的个人崇拜的原因就是,日本通过宣传忠君思想来神化天皇,强化民众对天皇的无条件的效忠和崇拜。

在其疯狂的民族主义思想鼓吹之下,日本被描绘成神的国家和万国之本,日本大和民族被描绘成最优秀的民族,天皇被描绘成“万世一系”的神,天皇统领下的军队就成了“神”的皇军,军国主义就成为按照神的意志行事的合法而又神圣的行动。

由此就慢慢培养出了日本老百姓对天皇的疯狂崇拜。1876年到1880年,日本政府安排明治天皇到各地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巡幸,几十里路之外的人们,成群结队、抱着婴儿、扶着老人,冒着大雨一起来参拜天皇。甚至把天皇走过的砂石也当作圣物拿回家供奉起来,因为他们坚信,这样就会保佑全家安宁、五谷丰登。

1912年7月,明治天皇死于尿毒症,在日本被誉为“军神”的乃木希典一直为明治天皇守灵。9月,明治天皇下葬之日,乃木希典和夫人双双自杀追随明治天皇而去,于是,乃木希典被称为“国之忠臣”,日本为其搞国葬、造神社、塑铜像。

“二战三大元凶之一”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认为自己与日本民众唯一不同点是,他被天皇授予首相的责任,他只是沐浴于天皇的光辉下才显得出众。如果不是因为这种光辉,他认为自己只不过是路边的一个小石块而已。

日本军国主义教育

2、明治天皇造成军政分离以及军部凌驾于政府之上的格局

日本的军队和政府都归属于天皇统领之下,导致军政分离,甚至在更多程度上,军部为主,政府为次,军部往往可以凌驾于政府之上,这种格局就是由天皇制造成的。所有的军事机构和军事力量都直接隶属于天皇,政府对军队的行动无权干预。到了后来,甚至演变成了军人主宰了政府。

二战结束后,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德国被判处绞刑的12名战犯中文官居多,这说明德国的侵略战争主要是由政治家发动的;而日本恰恰相反,被绞死的7名战犯中,6人是陆海军大将,唯一广田弘毅其实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官。这说明日本的侵略战争发起者主要是军人。

日本天皇拥有全部的统治权,内阁作为行政机构对天皇负责;而同样独立的军部也是直接对天皇负责。人为地把政府和军队分离,直接造成了日本军部与政府之间的巨大矛盾,甚至导致政府成为军部的附庸,这在客观上也是日本二战最终战败的原因之一。

天皇作为大元帅统帅陆海军,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总长辅佐天皇,陆军省和海军省的大臣既是内阁成员,又与参谋总长和军令部总长一起拥有越过内阁而直接向天皇上奏的特权。

与此同时,日本大本营条例规定,内阁首相不得参与大本营一切作战计划的制定和具体作战指挥事宜,这就从法律上确认了军部独断的特权,也从事实上造成了军部与内阁各行其是的“二重政府”。

为了缓冲军部这种特权给内阁带来的冲击和矛盾,日本规定,陆海军大臣在行使越过内阁向天皇上奏的特权时,应当将其上奏事项通报给首相,也就仅此而已。

日本还规定,内阁成员中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的陆海军大将或中将担任,陆军和海军大臣名义上是内阁成员,却只要对天皇负责,而不必对首相负责。这导致内阁的组建和运行几乎完全受制于军部。

在这种变态的体制之下,也就不难理解日本为什么会催生出变态而又疯狂的军国主义,在疯狂的军国主义操控之下,政府渐渐被军部把控,最后直接成了军部的附庸。

日本武士道精神

3、明治天皇把军国主义教育和“武士道精神”推到了极致

天皇在日本推行军国主义路线、对外实施侵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军国主义教育以及被推到了极致的“武士道精神”。1890年10月,明治天皇颁布《教育敕语》,使日本民众从小学时就开始接受以效忠天皇为核心的军国主义教育。

每逢重大节假日庆典活动,所有学校师生都必须集体对天皇的御像鞠躬行礼,山呼万岁。校长奉读《教育敕语》,全体师生必须低头毕恭毕敬地聆听,期间还要演奏歌颂天皇统治千秋万代的歌曲《君之代》,以制造十足的宗教氛围。

早在1878年,日本就颁布了《军人训诫》,以“忠实、勇敢、服务”作为军人的根本精神,禁止士兵谈论天皇、议论朝政。1882年1月,明治天皇在颁授的《军人敕谕》中明确规定,军队世世代代为天皇所统帅,天皇对军队拥有绝对的统帅权。军人要“忠节、礼仪、武勇、信义、质朴”,军人在部队要全部背诵《军人敕谕》。

在这种疯狂的军国主义教育的熏陶之下,日本士兵视投降为终身耻辱,战死的军人是神,被俘或投降的士兵在家乡和家人看来就已经死了,他的名字都会从户口册上删除。日本的《军人手册》明确规定,要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在日本,作为武士的“士”是很受人尊崇的,他们的排位是“士农工商”,这个士指的就是武士。幕府统治时期,只有武士才有资格接受教育。从明治时期开始,日本形成了一种社会习俗:男人长大或者从军或者进入军官学校,女人则做医护或者服务员,因为参军是荣耀。

从明治时代开始,日本皇室男性都要成为陆海军军人,裕仁天皇12岁成为太子时是少尉军衔,14岁晋升中尉,最终成为陆海军大元帅。其他日本皇室所有男子也必须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毕业后都进入军队任职。

形成于12世纪的“武士道精神”被天皇推到了极致,随着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之后,武士道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日本军人拼死搏杀的重要精神支柱。武士道精神提倡的是,先不要自己的命,才能去要别人的命。

在日本,樱花常被拿来比喻为武士,因为花期短暂的樱花会在一夜之间全部凋零,没有一朵残留在枝头,日本武士最崇尚的就是像樱花这种最高精神境界:在片刻耀眼的美丽中抵达人生巅峰,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然后毫不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对武士来说,战死沙场或者自杀才是他们最理想的归宿。

参考文献:

《太平洋战争系列》 青梅煮酒著 现代出版社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明治   日本   天皇   疯狂   武士道   军部   军国主义   内阁   首相   军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