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元、清两代大一统王朝却尊崇藏传佛教?

自古以来,统治是需要宗教的,主要还是民众需要一些律法之外的思想,让很多没有文化和学识的百姓知晓敬畏,毕竟宗教那一套条条框框,确实对百姓有着很大的束缚,无论是行为还是精神上都是如此,当然用今天的话说,那叫精神压迫。这一点从世界几大主要宗教都可以看出来,无论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还是印度教,几乎都是如此,而在古代,大量的国家基本都是政教合一的统治概念,甚至在欧洲中世纪,教会的权力甚至大于国王。

不过中国却有所不同,毕竟中国古代宗教的影响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无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由外部传入的佛教,以及拜火教、摩尼教等其他宗教,都没有能够成功改造华夏文明,反而被华夏文明改造成了符合华夏文化的社会意识形态。道教和佛教虽然通过鬼神文化,让百姓有了敬畏之心,但是却没有真正影响到百姓的朴素道德观念,毕竟华夏数千年,对于底层百姓而言,真正影响至深的,其实还是儒家思想。

藏传佛教

从西汉中后期,儒家思想在庙堂崛起开始,华夏长期以来都将儒学这一套作为社会道德体系的主要基础,特别是在宋代理学兴起,尤其以朱熹为首的儒学大家对这一门文化进行全方位改革之后,儒学更是成为了统治者驾驭天下百姓的重要武器,儒学思想也正是在这之后,酸腐气尽显。而且很多传统陋习贻害无穷,所以民国时期,很多接受西方自由思想熏陶的年轻学者作家都将儒生作为批斗对象。

虽然华夏的底层统治根基是儒学,但是上层治理学术却并非一直都是以儒学为主,另外还有以法家思想、道家思想为核心的治理天下的理念。甚至还有将佛教作为治理天下的理论形式,比如北魏前期还有南朝南梁中后期。当然,除了元清两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政权之外,这两个朝代分别由蒙古族和满族作为统治阶层。而他们所奉行的宗教则是藏传佛教。

提起藏传佛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突出一个重点事项,那就是神秘,毕竟藏传佛教的密宗充溢着各种神秘传说,然后就要说另一个重点,那就是虔诚,要知道,在今天的西藏和青海、四川部分地区世居的藏民,百分之八九十都信奉藏传佛教,时至今日,依然有无数虔诚的信徒围绕着冈底斯山下的谷底一遍又一遍的转山。

喇嘛教壁画

藏传佛教,又名喇嘛教,是佛教的一个分支,相比于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藏传佛教特点最鲜明。在我们的青藏高原,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一直发展到公元六七世纪,西藏才进入了一个比较文明的阶段,吐蕃帝国崛起于雪域高原,而这一时期,佛教也从中土和西域各地传入了西藏吐蕃,特别是在**干布和尺度朱丹迎娶了华夏的两位身份显赫的公主之后,随之传译了很多佛经,西藏僧侣在这些佛经的熏陶下,结合西藏本乡本土的文化,逐渐孕育了藏传佛教这一个佛教流派。

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吐蕃贵族和佛教僧侣之间相互适应,经过了一到两个世纪的磨合,终于在公元八世纪到十世纪之间,佛教在吐蕃站稳了脚跟,随着吐蕃帝国的扩张发展,藏传佛教也随之四处传教,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藏传佛教因为传播问题,逐渐衍生出了许多个流派,但是普遍都信奉密宗,密宗实际上是大乘佛教的八大宗派之一,后来在西藏和印度地区和后起之秀婆罗门之间互相融合之后,形成的一个特殊教派,这一教派虽然在中原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但是在藏地,却影响意义深远。

元朝僧侣

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特别是在吐蕃崩溃之后,雪域高原地区行政管理混乱,宗教渐渐占据了地方统治大权的主动,顶级喇嘛掌握地方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政教合一之后,藏传佛教就在雪域高原有了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藏传佛教有着很大的包容性,大小乘兼学,显密双修,见行并重,并吸收了苯教的某些特点,各流派都还有着不同的主神供奉,在传承上也有着家族传承方式、师徒传承方式,还有活佛转世制度。

元朝壁画

历史上藏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一个时代,非大元王朝莫属,而元朝选择捧起藏传佛教至高位,也有着政治影响,蒙元重视藏传佛教是“以因其俗而柔其人”,是一种政治策略。藏传佛教最初在中原有很深的影响力,还是在西夏时期,因为党项族与羌族和藏族的关系,所以在藏传佛教广为传播阶段,西夏成为了教义扩张的沃土。除此之外,因为早期吐蕃的扩张,藏传佛教也在西域地区广为传播,特别是在回纥部落的传播,因此藏传佛教在西北地区有了广泛的传播基础。

蒙古在征服西北地区之后,也接受了藏传佛教,在很大程度上宗教起到了联系各民族的纽带作用,这当中,尤其以西藏萨迦派最突出,这个派系的僧人在蒙元声望很高,藏传佛教真正壮大,还是在元朝建立之后,因为忽必烈登基前,受戒于吐蕃高僧八思巴,而且这位高僧制成蒙古新字,因为立下此大功,被忽必烈尊为帝师。因为忽必烈的缘故,元朝皇帝进入王位,必须先接受佛陀的戒律九次方正大宝。

而藏传佛教,也就因为这个惯例,成为了蒙元国教,元朝12个帝师都是西藏人。这些显赫的身份,都是汉传佛教和道教都无法比拟的,当然,元朝捧高藏传佛教,也是避免被汉文化完全同化,以藏传佛教压制汉文化圈的佛教和道教等其他宗教势力,藏传佛教还能通过一些其他手段给蒙古士兵精神力量,因此地位至高无上。

忽必烈信佛

而元朝崩溃之后,遁入蒙古草原游牧的蒙古部落,仍然信仰着藏传佛教,并在之后的两三百年里,和明朝进行了长期对抗。从朱元璋一直到嘉靖时期,明朝和蒙古之间持续了多年的战争,最终打得双方都精疲力尽,终于在隆庆时期实现了双边和平,于是在之后的数十年里,双方不再在边界上剑拔弩张,明朝也不再把重心完全放在北方边境,这就给了北方游牧民族机会。也正在此时,在蒙古和明朝大战的空隙之间,东北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了女真族。

特别是在努尔哈赤通过政治外加军事手段完成了女真的统一,随后又在萨尔浒击败了明朝主力,很快完成了在东北的霸权,随后,与大明王朝在关宁防线对峙,而女真骑兵无论如何也难以突破关宁防线,于是就有了联合蒙古的想法,通过与科尔沁的联盟,女真对蒙古各部一边拉拢一边打压,很快就在东蒙古草原获得了绝对地位。同时,可以绕道蒙古进攻大明京畿地区,皇太极就曾三番五次借道蒙古草原发动对大明的进攻。

清朝僧侣

随着满蒙联盟,蒙古在满洲有着很高的地位,算是满清创业时期的第二大股东,满清为了笼络蒙古贵族,也接受了很多蒙古习俗,比如在信仰上,就和蒙古有了初步的合作,原本不太信教的满洲贵族,慢慢接受了在蒙古广为传播的藏传佛教。特别是满清完成天下统一后,藏传佛教更是成为了满清统治西藏地区的重要政治工具和纽带。

不过满清统治者比蒙古统治者要聪明,清朝虽然给了藏传佛教比较高的地位,特别是在政治地位上,算是给足了藏传佛教面子。但是,为了笼络更多的汉族,缓解民族矛盾,并没有将藏传佛教视作国教而代之,对东北各族实行招纳、吸收、融合的民族政策及兼容并包、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宗教政策,对蒙古则推崇藏传佛教,在天山南北则是兼容伊斯兰教,在广大的汉人地区,则是以儒家王道思想治国,以科举笼络天下读书人。

清朝藏传佛教

只不过,相对而言,清朝的喇嘛教地位更高一些,但也只是因为政治目的。也正因为此,我国两个少数民族为了避免被庞大的汉文化圈完全同化,也为了政治目的,所以将藏传佛教推到了很高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吐蕃   女真   道教   明朝   蒙古   王朝   佛教   华夏   元朝   西藏   儒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