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王朝的护国之剑:高杰部官军

高杰,明末武将,陕西米脂人,是闯王李自成的同乡,因此在跟随李自成起义的人中算是资格比较老的。他最终还是跑到了明朝一方,而且在北方明军大多向李自成投降的时候,他不敢投降,而是一路跑到了南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给自己的老朋友李自成扣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自成妻邢氏武多智,掌军资,每日支粮仗,杰过高氏营,分合符验,氏伟杰貌,与之通,恐自成觉,谋归降”。这种行为就很屑了,有句话叫作朋友妻不可欺,更何况高杰和闯王李自成之间的关系恐怕用老朋友这个词是不足以去形容的,所以难怪高杰不敢投降。

李自成。

高杰到南方之后的那些烂事儿咱之前已经说得很多了:什么土桥之变,仪真之战还有在扬州城外“日掠乡村妇女”四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以上种种,这位兴平伯可谓是人间之屑。但是为什么,本文的题目却称高杰部明朝官军为“南明王朝的护国之剑”呢?让我们先从高杰扬州之变说起。

明军。

高杰杀掠扬州城外是在崇祯十七年的五月,因为高杰部军纪太差,扬州市民拒绝其进城,绅士郑元勋往来于城内和高杰军营之间,意图调节双方的冲突,结果在面对扬州市民时用词不当,围观群众大怒,一拥而上将郑元勋击杀,而且还将其尸体分食之以解恨“百姓未知真实,哄然以元勳与贼通,卖扬城以市德,遂共刃之,寸鑻骨片脔,咀嚼俱尽”不过其实按照史可法的幕僚的笔记《青磷屑》的记载,郑元勋的话确实有问题“高帅之来,敕书召之也,马士英聘书现在,即入南京,尚且听之,况扬城乎!”高杰高大帅那是朝廷招来的,别说让他进扬州,就是他要进南京,那又能怎么样呢?

步兵。

这句话您听出来了吧?这就是在拿朝廷拿着皇帝拿着马士英压老百姓,所以郑元勋一下子激起众怒也不是什么不可预料的事。郑元勋也是扬州人,在当地也算是相当有名的绅士,不至于去跟高杰穿一条裤子祸害自己的乡亲,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能真的只是一时失言。但是高杰的官军那时候在城外已经杀了不少人了,城里的人对高杰是又恨又怕,在极端的恐惧之下又听到这种明显带有以权压人意味的话语,恐惧在一瞬间就演变成了歇斯底里的愤怒,于是郑元勋就悲剧了。这事儿也充分说明了一点,扬州老百姓和高杰的冲突再不管,那就要出更大的事了,在这个时候,史可法来了。

明军。

史、高二人的初遇其实并不和谐,高杰面对史可法那是张牙舞爪,将其软禁于福缘庵,在史可法住处周围放了一大堆穿甲士卒,没想到史可法根本不怕这些人“夷然处之”,同时也给出了解决扬州冲突的方法:把高杰部转移到瓜州,这下有了安身之地,高杰的部将这才放下心来。等到督师大学士升帐这天的前夜,高杰突然就害怕起来,指挥麾下的官兵连夜把在城外杀死的人埋掉,不想让史可法看见。但是等到史可法升帐之后,他本人却是“坦衷朴质,平易近人,偏裨亦各留茶”看着似乎是收服人心之举,其实问题很大。

明军。

你高杰麾下的官兵那是大明朝的政府军不是毫无纪律的土匪。既然是官军,那你兴平伯高杰以及一众将领的主子就是南京的大明弘光皇帝,你的顶头上司是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淮扬的史可法史大人。你高杰的部下作为政府军在扬州城外屠杀平民早就违反了朝廷的法纪,违反法纪就要受到惩处!结果史可法在高部将领面前却表现出一副宽容大度的样子,这像话吗?

明末骑马士兵。

高杰部在扬州犯下如此罪行,高杰作为主将肯定是第一责任人。现在形势所迫,处理高杰本人肯定不现实,但是处理掉一两个行凶作恶的中低级将领也不是什么难事吧?有人可能会说高杰会袒护自己的部下,还是咱们再回去看看高杰在史可法到来之前是什么表现“闻督师来,亦颇严惮,分命将士夤夜掘坎埋胔掩骼,升帐之日,杰词色俱变,惴惴然若有不可测者”这种表现用一个词就可以形容“做贼心虚”如果此时史可法摆出督师大学士的架子往大营里一坐,要求高杰自己揪出几个闹得比较凶的兵痞头子干掉以正军法,高杰估计得抢着亲自执行,原因很简单损失掉几个不太重要的小角色就能让朝廷宽佑自己,简直太划算了。

明军。

然而史可法却宽容了起来,宽容起来的结果就是“自此,将帅视为易与,矫命横行,大为跋扈之势矣”骄兵悍将再也不把你史大人放在眼里了。后面到九月份,就又闹出了土桥之变以及仪真之战,高杰袭击黄得功不成,就屡次向朝廷索要扬州,要求入驻扬州。于是乎,扬州老百姓又不干了,最终在史可法等人的调节之下,高杰的少量部众以及家眷成功入驻扬州。不过其实必须要说的是史可法对高杰的宽容其实也未必就没有意义,高部入扬州时,高杰的妻子邢夫人亲自监军“邢氏美而艳,然严毅,将士悚惕”军民之间比较和谐。

明军。

在处理黄得功问题上,史可法为高杰也是操碎了心,黄得功在土桥之战中损失了三百多名精锐骑兵。史可法命令高杰将缴获黄得功部的战马还给黄得功,高杰磨磨蹭蹭不愿意还,史可法再三催促之下,这才还了100多匹,这100多匹马到黄得功营之后,史可法又要求高杰继续赔偿,高杰就如同被宠坏的熊孩子一般,无论史可法派来的人好说歹说,就是不赔了。为了平息黄得功的愤怒,史可法自己出银3000两赔给黄得功,又强行要求高杰出银子千两为黄得功刚刚去世的母亲办葬礼,黄得功这才暂时按下了自己的怒火。

南京城内的朱由崧也无甚办法。

史可法传记载“(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到十月十四日,高杰出兵北伐,先派兵到徐州,然后从徐州向河南推进。十月二十一日,史可法本人驻扎于淮安清江浦,以李成栋为徐州总兵、贺大成为藩标先锋总,史可法标镇张天禄为前锋镇,驻扎于瓜州。许大成为忠贯营游击将军。李栖凤为甘肃镇总兵,驻扎在睢宁。总兵刘肇基驻高家集,张士仪为河协镇总兵,驻王家楼,沈通明为参将,驻扎白洋河。

明军。

十一月初四,史可法也开始北进,明军推进到江苏泗阳的崔镇。此时清军将领夏承德在宿迁,刘肇基、李栖凤二部官兵于是向宿迁发动进攻,到十一月初八日终于打跑夏承德。过了数天,夏承德又包围了邳州,在城南和刘肇基、李栖凤二人对峙,半月之后才各自引兵退去,明史史可法列传也有类似记载“十一月四日,舟次鹤镇,谍报我大清兵入宿迁,可法进至白洋河,令总兵官刘肇基往援,大清兵还攻邳州,肇基复援之,相持半月而解”可见这次进兵还是颇有成效的。与此同时,高杰在徐州方向的活动也非常频繁,开始率大军西进,目标是开封方向,此时在山东靠近高杰的清军主力为清肃亲王豪格部,兵力在七千到八千名左右,明清两军的高层在这期间有多次通信,豪格意图引诱高杰投降,高杰则不断强调两军要汇合剿闯。

明军。

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明清两军仅仅在两年多以前还在宁远城下血战,如今却要“合兵剿闯”这可能吗?这正常吗?清朝朝廷能够允许一只两三万人的南明军队不受阻碍的在自己的占领区里行进吗?高杰究竟是真心想灭掉李自成,还是把豪格引诱过来歼灭,以解进军河南的后顾之忧。果不其然,豪格不信高杰。高杰只得率兵先向河南推进,到南明弘光元年(1646年)年初,高杰部明军推进到了睢州,总兵许定国在外迎接,之后的事儿咱们就都知道了:高杰被许定国谋杀于睢州城内,高部明军溃乱,清军向泗州发动进攻,明军将领侯方岩战死,史可法撤回扬州,南明军队全线崩溃,数月之后,弘光政权灭亡。

明军。

高杰、史可法(包括刘泽清)的北伐是弘光政权立国一年间唯一一次针对北方的军事行动,史可法虽然在对待军镇的态度上过于迂腐,但是他对高杰部官军的照顾还是让高杰本人心悦诚服,并且愿意主动出击北伐清廷,收复中原失地。所以虽然高杰本人在前期穷凶极恶,但是他被史可法劝服之后,却主动承担起了护国之责,在北上途中,也注意约束军纪,不要说像扬州那样烧杀掠抢,就是官兵随意拿取老百姓的东西,也不被允许,这样的转变是不能被忽视的。但很可惜,睢州之变,高杰喋血藏书楼(袁可立旧居)南明王朝的这柄锋利的护国之剑就此被折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官军   闯王   宿迁   元勋   总兵   徐州   扬州   南京   朝廷   城外   高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