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为何如此短命?看看他每天的生活状态,能活24岁已是幸运

引言

曾经有人统计过一个数据,那就是中国历朝历代的数百位皇帝,平均寿命都超不过四十岁,像刘彻、乾隆、萧衍之流,能活过七十岁的连三分之一都没有。这也是现代人质疑古代中医的一种论证,你看像皇帝这种生活条件这么好的人,结果命都大多这么短,古代中医的医疗水平可见一般?

单凭这一点就质疑中医治疗水平,还是有些偏颇,其实古代皇帝短命还有许多方面,比如早育早婚,生活或者工作压力等,都会影响人的寿命。很多皇帝的短命其实与中医医疗高低没啥关系,更多是他生活不规律造成,比如清朝的顺治皇帝就是其中之一。

  1. 导致古代皇帝短命的原因有哪些

古代皇帝的身体素并非个个都很差,比如像五代后周的柴荣,当政虽然只有六年,但却多次能够亲征南唐、北汉,要说身体差肯定是不可能,但还是只活到三十九就挂了,说明导致皇帝寿命弱的原因肯定还有其他。

首先是古代的医疗条件,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效果其实不分上下,只能说侧重点不同,不如西医重急症治疗,中医重养生护理。要是病后恢复的话,中医的效果肯定要比西医好上不少,但论疑难杂症的快速治疗,擅长深入精准西医明显要比中医要快很多。

疾病的治疗,拖得越久对身体的伤害就越大,一旦病症无法痊愈,养生护理就无法进行。古代的中医虽然对药物的使用都有不少的见解和参考,但对于病症的有效根治,却显然落后于近代西医的发展,这导致像风寒这种现在看起来只是小感冒的病症,在古代也成了一种随时能要人命的大病。

古代别说是皇帝,就算是平民百姓能活到四十也已经算奇迹,而且古代对卫生保洁这一块也没啥概念,这还是近代西医传播到中国之后,才开始陆续普及起来的。即便是皇帝,身边也没多少人对卫生清洁这一块有多少了解,这就导致皇帝通过生活用品感染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当然古代还没有发明类似洗洁精、消毒柜这种能够高温消毒的工具,就算懂得这方面的操作,也没有啥好的处理措施。

其次就是过度操劳,像朱元璋这种,常年操劳政务,还能活到七十多岁的皇帝,在历史上可谓是少之又少,大多数把时间都用在操劳国事上的皇帝,其寿命都不太长,比如明朝的弘治皇帝,后宫只有一人,但还是只活到三十六岁,就是因为常年操劳国事造成的。

最后就是纵欲过度,皇帝妃嫔众多,很多皇帝的后宫都以千计算,即便是李世民、刘彻这样的明君,后宫女性也是多不胜数,如果是注重节制也就罢了,关键许多皇帝一旦把精力用在私生活上时,总是很难控制好度,最终导致纵欲过度而亡,比如清末三帝之一的同治皇帝,就是纵欲过度的典型,而在他之前的前辈便是清初的顺治。

  1. 满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竟然只活到二十四岁

要说历朝历代的大一统王朝中,哪一位的开国皇帝最短命,顺治肯定是能排进前十的皇帝之一,尽管满清政权的建立者并非顺治,但他是满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因此从大一统王朝的条件分析,顺治也符合开国皇帝的设定。

然而顺治的知名度在后世却很低,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后代康熙、雍正和乾隆的功绩都很大,直接罩过他这个祖宗的光芒。另一方面则是顺治太短命了,仅24岁就去世,导致在世期间都没来得及建立起什么功绩。

对于顺治为何如此短命,后世归结为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则是顺治的爱人董鄂妃的去世。顺治在位期间,他的后宫并不止闻名的董鄂妃一人,顺治还曾有过两位皇后,分别是来自科尔沁部落的博尔济吉特氏和小博尔济吉特氏,从这两位皇后的家庭背景可以看出,这两场婚姻都是典型的政治婚姻,并且两人结婚时的年龄只有14岁,而顺治当时也仅有16岁。

作为正处于叛逆期的少年,顺治对这种包办婚姻的厌恶可想而知,尽管《清史稿》中曾评价博尔济吉特氏是“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惠。”,但由于这场婚姻是由顺治的叔父多尔衮主持的,出于对多尔衮的厌恶,顺治对博尔济吉特氏也就不意外了。

如果仅仅是多尔衮支持的婚姻,倒也不至于让顺治十分讨厌这个女人,关键这个博尔济吉特氏的真实性格还十分善妒,加上本人又不讨皇帝欢心,所以对漂亮女性十分有敌意,《御制董鄂后行状》对博尔济吉特氏的侧面描述是“处心弗端且嫉甚,见容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虽然形容未必正确,但也可想而知博尔济吉特氏在顺治心中的地位有多低。

后来由于多尔衮去世,再加上顺治的极力对抗,迫使孝庄不得不赞成对方废除博尔济吉特氏的决议,从而改立小博尔济吉特氏为顺治的第二位皇后,然而没了多尔衮压制的顺治,早就对这种包办婚姻毫不在乎,再加上此时的清朝已经入住中原,政治已经不太需要依赖蒙古和八旗的力量去维持统治,而是想建立一套汉人体制的政权,因此顺治一直想废掉这个第二位皇后,改立董鄂妃为自己的皇后。

董鄂妃是顺治一生挚爱,因为这个女孩是遵从顺治自己意愿而立,加上董鄂妃不比顺治的第一任博尔济吉特氏这么善妒,《御制董鄂后行状》形容董鄂妃是“后自入宫掖数年,行已谦和”,在被顺治收入宫后,仅用九个月就成为皇贵妃,并且还给顺治生了一个男孩,要不是后来这个顺治最喜欢的皇四子早逝,说不定康熙还真未必能够继位。

前两段婚姻有多失败,顺治对自己选择的婚姻就有多爱护,自从有了董鄂妃之后,顺治也变得没有过去这么放荡叛逆,脾气也变得温顺了不少,顺治在后宫多数的时间都放到了董鄂妃身上,甚至顺治还想把董鄂妃立为皇后,可惜因为孝庄的极力反对,导致这件事没有达成,再加上董鄂妃后来因为儿子的去世而离世,这件事自然也不了了之。

可以说小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之位能被保住,很大程度是因为董鄂妃的早逝而成,要是董鄂妃的儿子和她本人没有因此出事,凭借顺治当时第一次废后的坚决力度,估计孝庄到最后也不得不同意他的意见。同时因为董鄂妃的去世,导致顺治很长时间也陷入了悲痛之中,最终因为在董鄂妃去世没多久,顺治也跟着离世。

这是后世许多人认为顺治早死的原因之一。甚至不少人都认为康熙能够继承皇位,很大程度还是得益与董鄂妃儿子的离世,否则依照顺治对其的宠爱,说不定他就是清朝版的朱标也说不定。

其次便是疾病危害,如果只是单纯的风寒,以皇宫太医的水平,或许还未必能伤害到顺治,但偏偏顺治当时感染的却是天花。天花是世界中世纪到近代最难缠的疾病,无论是东西方都曾饱受危害,有历史学家曾研究过天花的传播历史,发现其在公元前的世纪就已经出现,比如埃及法老拉吉希斯五世就是死于天花。

到了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期间,欧洲也遭受的天花的影响,这段时期的中世纪欧洲大陆,基本都笼罩在天花的阴影,不仅是平民百姓,就连皇室子弟都遭受其害,比较知名的路易十五、彼得大帝等,都是曾遭受过天花的危害。而亚洲这边,顺治、康熙都曾得过天花,但因为康熙的身体素质比较好,所以扛了过去,并且天花一旦患上并被治疗后就会免疫,这也成为了康熙作为皇三子,却能比兄长福全更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原因。

虽然在顺治之前,人类已经发明了人痘接种法,但并不能快速治好天花,这种疗法要视人体的免疫强弱而定。只可惜顺治的体魄和运气,远远没有康熙这么好,患上天花后,又加上董鄂妃的早逝,精神和肉体同受打击,最终无法扛过这个病情而去世。

其三就是国事压力的影响,许多人在学习清朝历史时,都知道康熙继位时是很恶劣的,毕竟大权都被顾命大臣的鳌拜给控制了,外部还有沙俄和三蕃的威胁。但其实顺治继位时的环境,比康熙还要恶劣,康熙继位时虽然福全还在,但至少没有和他争位的心思,皇室里也没有其他能够可以直接竞争的人。

但顺治不一样,他继位的时候,皇太极的另一个大儿子豪格还在,而且多尔衮本身也有很深的夺位心思,加之皇太极去世得很突然,导致没有及时指定合适的继承人。所以顺治的继位,很大程度是出于政治平衡的需要,因为只有年纪较小,且没有在八旗中有任何威望的顺治继位,才会不动摇八旗子弟的政治利益。

这也是为啥孝庄和多尔衮费尽心思要让顺治娶科尔沁部落的女孩为皇后,就是为了给顺治的皇位增加一些支持的筹码。但即便这样,顺治继位时年纪还是太小了,大权都被控制下多尔衮的手上,加上多尔衮还是努尔哈赤在世时最喜欢的儿子,只要多尔衮真的想篡位,顺治被拉下马的可能性,要比年幼时的康熙高出不少。

顺治在继位之后,除了私生活被人诟病一下,治理朝政方面并没有太多的黑点可言,但直到多尔衮去世之前,顺治都是作为傀儡而存在,加上自己亲妈孝庄和多尔衮一直保持着不清不楚的私生活关系,要说顺治对多尔衮没有怨恨,说出来也没人信。但偏偏这种不满直到多尔衮去世之前,都无法表达出来,这就导致顺治的生活一直在非常压抑的状态中。

这种怨恨的情绪,是导致顺治后来对多尔衮和孝庄为自己立的两任皇后,态度如此差的主要原因。而在政治无法施展抱负的情况下,顺治就只能把这种不满用在自己的后宫生活中,顺治尽管只活到了24岁,但却留下了17个子女,可见顺治在性生活方面压根不懂得节制,这就引发皇帝传统的短命条件,纵欲过度。

其实皇帝子女多,本来不是什么新鲜事,像朱元璋还留下了26个子女,但却活到了70多岁,可见子女多跟纵欲过度没有太大关系,但顺治仅在24岁之前就有10几子女,可见在对方还是未成年的时候,就已经在私生活没少费时间了。

现代医学都告诉我们,年轻人在还是未成年的时候,千万不要乱搞男女关系,不仅是因为这种事情会影响学业,同时还因为性生活在对身体发育还成熟的少年来说,是很伤害身体的事情,何况是在医疗条件不怎么样的古代。根据部分史书记载,顺治在位时宠幸的后妃子至少在两位数以上,在考虑他本身的寿命,可见顺治常年逗留在后宫玩乐的时间,估计比后来的同治也好不到多少。

但庆幸的是,他的老妈孝庄没有像慈禧那样过度干预朝政,这才给了顺治在多尔衮死后,在朝政上能够大展拳脚的一定空间,而顺治也算是一位比较勤政的皇帝,每天晚上都亲自批阅奏章,虽然不像后来的雍正这么耗费心力用在政事上,但在治国方面,顺治其实也算是比较用心的一位,只是过度劳心政事,再加上后宫不懂得节制,顺治本身就不多的精力根本不够耗,诸多因素下来,顺治短命就不难理解了。

很多人谈到皇帝短命这个话题时,很多人归结为皇帝私生活不节制,和工作压力过大的问题上,其实许多长寿的皇帝,比如刘彻、朱元璋、乾隆等,同样在后宫生活中用力颇大,工作量更是非常人可比,但依旧活到了七十多岁,这其实他们和比较良好的生活作息有一定关系。

  1. 古代长寿皇帝有哪些特质

要说古代皇帝勤政,朱元璋、康熙也算第一梯队,但这些皇帝大多能活到六十以上,尤其是朱元璋,从小过去颠沛流离的生活不说,当了皇帝之后还得在取消丞相制的情况下,独挑所有政事,要说政事繁重,朱元璋总不至于顺治轻松吧,就这样朱元璋还能活到七十多岁,除了皇宫生活比以前更好,还有一点就是心态问题。

皇帝在面对复杂朝政的情况下,心态往往难以保持继位时的清醒,但朱元璋却是例外,尽管朱元璋治国手段比较狠辣,但本身并非一个贪权的人,至少比起李隆基这种把太子当做敌人的存在,朱元璋对待自己的大儿子朱标却是无比的信任,大多数政事是直接让朱标接手,自己随时做好提前退休的打算。

这使得朱元璋在王权问题上,不用担心被谁抢的问题,心态上自然不像顺治那样整天担心受怕,心态宽广是朱元璋长寿的原因之一。

其实就是饮食比较规范,朱元璋的一日三餐虽然说不上有多丰盛和健康,但却比较清淡,现在的养生专家都比较建议,一日三餐多吃粗粮,其实对身体更有好处,加上朱元璋在经历了过去数十年的饥寒交加的锻炼下,身体素质早就比一般人更好,对于大病小痛的抵御力自然高于普通人。

其三就是不信鬼神,许多的皇帝都渴望长寿,比如秦始皇就是其中之一,更有甚者经常服食丹药,根据后世不少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古代的所谓丹药,其实就是重金属的结合体,长期食用非但不会长寿,反而会折寿。

秦始皇只活到49岁,很大程度就是常年服用丹药导致的,相比之下朱元璋在这方面就理智许多了。《明太祖实录》记载道:“清心寡欲,勤于政事,不做无益,以害有益”,意思就是朱元璋虽然勤于政事,但对于鬼神之说或追求长生不老术,压根没有兴趣,这种理智的想法让朱元璋在生活做得更加随意,自然比当时的人更加长寿。

总结

顺治的短命,其实和历史上大多数短命皇帝没太大差别,并非一种个例,其实别说是古代皇帝,寻常老百姓在古代的寿命大多不长,这既然生活环境的影响,也有医疗水平不高的原因。即便是到了民国,中国人的寿命也是为此在50之下,可见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对于一个国家人民寿命的延长有多重要。

同时稳定的国家状态,也是国民能否长寿的关键,如果一个国家常年处于毒品泛滥,四处乱战的状态,再好的医疗环境也是白搭,中国人的寿命从建国之后就一直往上递增,就已经是很明显的例子。

参考文献:《明太祖实录》记载道:“清心寡欲,勤于政事,不做无益,以害有益”

《御制董鄂后行状》记载“后自入宫掖数年,行已谦和”

《清史稿》中曾评价博尔济吉特氏是“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短命   长寿   政事   顺治   天花   后宫   皇后   康熙   皇帝   幸运   古代   状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