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之后,分封制还有哪些朝代使用过?

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的原始含义;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

西周建立后,古代帝王的后裔和商的遗民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目的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

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西周灭商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春秋战国时,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秦始皇统一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此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的事例,但性质不完全相同。

1.西汉

汉朝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很多方面都继承了秦朝所创立的制度,被称为汉承秦制但在继承郡县制的问题上,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短命而亡,是由于秦朝未行分封而导致孤立无援。于是,汉初在继承郡县制的基础上,又封同姓王为诸侯,形成了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史称郡国并行制。虽然郡国并行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汉初统治基础的稳固,缓和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随着郡国诸侯的势力日益膨胀,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为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埋下了祸根。

2.西晋

曹爽当政时,朝中就有人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诸王,政权极有可能落入他人之手,之后曹魏政权果真落入司马氏之手。司马氏当政后,这件事在统治阶级内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便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

西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利,诸王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不仅可以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而且还可以收取封国的赋税。

晋武帝分封诸王的目的与西周“以藩屏周”的思想并无二异。但是随着地方诸王的势力不断增长,中央逐渐失去了对诸王的控制,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

3.明

朱元璋建都南京,导致在军事布局上出现南重北轻的局面,茫茫北境之地的管理成了明初的一大难题。朱元璋想将北疆委托于可信之人,但明初的文官武将都以开国功臣自居, 自恃功高,骄奢淫逸,不能委以重任。朱元璋吸取历史教训,鉴于唐代藩镇割据,宋代强干弱枝备受外侮,且朱元璋个人出身寒微,以及历代地方日益势大,出现割据叛乱的现象,为了加强朱家对天下的统治,朱元璋决心分封藩王。

明初分封的大部分是朱元璋的子嗣,血缘关系紧密,诸子藩王位居皇帝和太子之下,百官之上。尽管藩王的政治地位极高,但无封地,朝廷明令严禁藩王参与地方治理,插手地方民政,所有地方上的事务都归朝廷任命的中央与地方各级官吏治理。

虽然朱元璋依靠藩王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保证了朱氏天下不被外姓侵夺和皇室成员的累世权力,但是分封制,对于封建王朝始终是一股离心力。明朝也未逃过因为分封而引起的祸事——靖难之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西周   郡县制   司马   王朝   宗室   西晋   秦朝   王室   朝代   诸侯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