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百姓到一代圣帝,舜是怎么做到的?

【品评】:作为五帝中的最后一位,舜的经历是最励志、最值得大部分人学习的一位。他从一位普通百姓成长为一代圣帝,他身上有那些优秀的品质,他是怎么做的,作者在《史记》中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帝舜

【原文】: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译文】: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叫颛顼,颛项的父亲叫昌意,从昌意到舜共七代。从穷蝉到舜,都是不知名的普通百姓。

【品评】:本段交代舜的先祖,指出从昌意到舜这七代都是平民。


【原文】: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译文】: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舜的母亲死后,瞽叟又娶了一个老婆,后妻生了个儿子叫象,象为人傲慢。但瞽叟宠爱后妻之子,常想杀舜,舜则总是躲着他。如果惩罚不重时,也就委屈地忍受了。他顺从地侍候着父亲、后母和弟弟,每天谦恭谨慎,从不怠慢。

【品评】:介绍舜的家庭情况和极为悲惨的处境,以及舜的处事风格。表现出了极大的忍耐、宽容、自我管控能力。能够做到以德报怨,体现了舜为人子、为人兄长的极大的仁慈厚德。

帝舜

【原文】: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译文】:舜是冀州人士,曾在历山种田,在雷泽捕鱼,在黄河边上制作陶器,在寿丘制造各种生产生活用品,还在负夏从事过商业活动。他的父亲瞽叟不讲道义,后母不讲忠信,弟弟傲慢无礼,都想杀死舜。而舜则顺应父母心意,不失为子之道,对于那个狠毒狂傲的弟弟也很友善。这就让其父其弟找不到杀他的借口,其父其弟何时想找舜,舜又总是在他们的身边。

【品评】:进一步介绍了舜所处的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父亲不讲道义,后母不讲忠信,弟弟傲慢无礼,都想杀死舜。舜“顺适不失子道”,表现了非凡的个性特征。


【原文】: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chī,细葛布)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人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瞥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日:“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日:“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译文】:舜从二十岁就以孝顺出名,三十岁时尧问谁可以继天子之位,四方诸侯之长全都举荐了舜,说他可以继承帝位。于是帝尧就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以观察舜治家的能力;又让自己的九个儿子与他交往,以观察他处理外部事务的能力。舜家住在妫汭,他在家族内部的表现非常严谨,尧的两个女儿都不敢因出身高贵而在舜的家中稍有怠慢,待奉舜的父母很守妇道;尧的九个儿子在舜的影响下也变得愈发稳重厚道。舜在历山务农,历山的人从来没有地界纠纷;舜在雷泽捕鱼,泽中的渔民常互相谦让住处;舜在河边制陶,影响了那里的制陶者从来不卖次品。舜在哪里住上一年,那里就会形成村落;住上两年,那里就成了市镇;住上三年,那里就成了都城。尧赐给舜上等布衣一套、琴一把,并且为他修建了粮仓,送给他一些牛羊。

可是瞽叟到这时还是总想置舜于死地,他让舜到仓顶上抹泥,而他却在底下放火。舜是靠着两顶草帽从上面跳了下来,没有被烧死。后来替叟又让舜去挖井,舜知道危险,便预先在井中挖了个秘密通道。待至井挖深了,替叟和象便一齐往井里填土,没想到舜早从秘密通道逃走了。瞽叟与象挺高兴,以为舜已被埋在井中。象说:“这个主意是我想出来的。”他要与父母瓜分舜的财产。他说:“舜的两个妻子和那把琴归我,牛羊和粮仓归你俩。”象于是住进了舜的房子,坐在里面弹琴取乐。没想到这时舜又回来了,象既惊愕,又很尴尬,他说:“我正在想你想得很伤心呢!”舜说:“是啊,你我的兄弟情谊很不错啊!”事后,舜侍奉父亲依然恭谨,对待弟弟依然友爱。于是尧就试着让舜制定五典,教化民众,治理百官。舜都做得很好。

【品评】:舜从二十岁就以孝顺出名,得到四方诸侯长的推荐,并且得到帝尧的重视。舜就像一颗太阳,放到什么位置,都能够照耀别人,让人和环境变得好起来。他不仅处理应对了家里的复杂恶劣的形势,破解了家人对他的谋害,在治理国家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能力。“皆治”一词是对舜的高度评价。

对父母孝顺,对兄弟慈善,这是良好家庭关系的关键。进而延展到社会关系方面,团结人,让别人获益,在人群中有威望;在国家治理上有号召力,能够得到百姓的支持,为舜成为国家首领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文】: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kǎi)”。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于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译文】:当年高阳氏有八位有才能的人,替世人做了许多好事,人们称他们为“八恺”。高辛氏有八个有才能的人,世人称他们为“八元”。这十六个家族,世世代代都能保持他们的美德,没有辱没他们先人的名声,一直到尧的时代仍是如此,但尧却没有起用他们。于是舜起用“八恺”,让他们主管大地上的水利、农作诸事,结果他们都管理得井井有条。舜同时任用“八元”,让他们主管国家的教育、教化,结果整个社会变得为父者义、为母者慈、为兄者友、为弟者恭、为子者孝,使得国内太平,四周的夷狄都被教化得守规懂礼。

【品评】:用好人才,根据不同人的优点进行分工安排,最终实现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的社会局面。


【原文】: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嗥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译文】:从前帝鸿氏有个不成材的子弟,他袒护坏人,行凶作恶,人们管他叫混沌;少昊氏有个不成材的子弟,他妒能忌贤,诽谤他人,粉饰错误,人们管他叫穷奇。颛顼氏有个不成材的子弟,他不知好歹,不懂人话,无法教育,人们管他叫梼杌,这三个家族成为世人的祸患,直到尧的时代还未能把他们除掉。缙云氏有个不成材的子弟,好吃好喝,贪污受贿,天下人管他叫饕餮。大家都讨厌他,认为他与前面“三凶”没有什么两样。舜为了敞开国都四门以迎接四方贤者,就将这四个凶顽的家族流放到了边远的地方,让他们去抵御远方的妖魔鬼怪。从此国都的四门大开,因为国内已经没有为非作歹的坏人了。

【品评】:扬善惩恶。体现了舜区别于前任的治理思路方法。


【原文】: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kuí)、龙、倕(chuí)、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⑥,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

【译文】:由于舜能进入深山遇暴风雨而不迷路,因而尧知道舜是个贤才,可以将天下交给他。尧退位后,让舜代行天子之政,让舜出外巡视。舜被选拔任职二十年后代尧摄政,代行天子之权八年后尧去世。三年守丧结束,舜推让天子之位给丹朱,但天下人心都归向舜。当时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等人,虽从帝尧时代就被选拔任用,但却始终没有明确的职务分工。于是舜把四方诸侯之长召集到文祖庙与他们商量,同时散开京城的四门,广迎四方贤人,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舜让十二州的州长发扬光大帝尧之德,让他们广施仁政,不要靠近那花言巧语的小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四方的蛮夷都来归服。

【品评】:一心为公,革故鼎新,得到全国百姓的拥护。

【原文】:舜谓四岳日:“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日:“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百谷。”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

舜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日:“谁能驯予工?”皆曰垂可。于是以垂为共工。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皆曰益可。于是以益为朕虞。益拜稽首,让于诸臣朱虎、熊罴。舜日:“往矣,汝谐。”遂以朱虎、熊罴为佐。

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日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日:“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舜曰:“龙,朕畏忌谗说珍伪,振惊朕众,命汝为纳言?,夙夜出人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分北三苗。

【译文】:舜对四方诸侯之长说:“谁能努力工作,发扬光大尧的事业,我将让他位居首辅,佐我治理天下。有这样的人吗?”大家都说:“让禹担任司空,可以光大尧的功业。”舜说:“嗯,是的!禹,你去治理洪水以及整治有关水土的事。这事你可要尽心竭力地做啊!"禹下拜磕头,推让给稷、契与皋陶。舜说:“你推荐得不错,这事还是你去干吧!”舜又说:“弃,百姓正在挨饿,你去主管农业,负责播种谷物。”舜又说:“契,百姓不和睦,伦常乱了套,你去担任司徒,认真地对百姓进行五种伦常关系的教育,要注意以宽厚为原则。”

舜又说:“皋陶,蛮夷侵扰中国,盗贼犯法横行,你去充当法官,五刑要使用得当,对于犯罪的人要在规定的场所用刑;五刑如改为流放则其远近应有规定的里程;五种不同程度的流放,应安置在三种不同的场所。总之只有执法严明,才能取得人们的信任。”舜又说:“谁能管理百工事务?”大家都说垂可以担任,于是任命垂为共工。舜又说:“谁能帮我管理山泽草木鸟兽之事?”大家都说益能胜任,于是舜就任命益做主管山林畜牧之官。益下拜稽首,推让给朱虎、熊罴。舜说:“上任去吧,你和他们一起去。”于是就让朱虎、熊罴给益当助手。

舜又说:“四方诸侯之长,有能帮我主管天、地、人三种礼仪之事的人吗?”大家都说伯夷可以。舜说:“喂,伯夷!任命你为秩宗,你要昼夜一贯地保持虔诚,无论朝中典庆还是郊庙祭祀,都要做到正直而清明。”伯夷推让给夔、龙。舜说:“好吧,我让夔当乐官,专教贵族子弟,要让他们从小具有正直而温和、宽厚而严肃、刚强而不苛刻、简约而不傲慢的品德。诗是表达人的心意的,歌是一种拖长声音的语言,歌声的长短高低要根据语句拉长的需要,歌曲使用何调何律要与本诗本声的要求相和,各种乐器的配合使用要注意和谐,不要相互抵触、出现噪音,要让受祭祀的神灵与在座的听众都感到愉悦平和。”夔说:“好,我敲起石磬能使百兽相率起舞。”

舜又说:“龙,我最厌恶那些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言行,它能迷惑民众的视听,我任命你管理群臣的进言,负责上传下达,你一定要做到诚实不虚。”最后,舜告诫众人说:“你们二十二人,一定要恭谨从事,要不失时宜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舜规定对诸侯百官都要三年一考核,通过三次考核决定官员的升降。于是不论远近,各方面的工作都兴旺发达。

【品评】:集中讲了舜的用人任贤方面的作为。舜以发扬光大尧的事业为使命,发动全国有才能的人,人尽其才,实现了各方面的兴旺发达。


【原文】: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瘦、氐(dī)、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译文】:二十二人在功业上都各有建树:皋陶当法官,司法公平,被定罪的人都很服气;伯夷主管礼仪,朝廷上下无不礼让;垂主管土木建筑和手工制作,做出了很好的劳动成绩;益主管林牧,山林水泽的资源得到了开发;弃主管农业,各种谷物都种得及时,长得茂盛;契主管政教,百姓都亲爱和睦;龙主管接待宾客,远方的人都来朝拜;十二州的州长奉法行事没有一个敢为非作歹。在这当中禹的功劳最大,他开山泄洪,引流成泊,疏通江河,划定了各州的疆界,并规定了各州对朝廷的贡物,没有一处不妥当。方圆五千里,直至四方的边荒之地。南至交阯、北发,西至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至山戎、发、息慎,东至长夷、鸟夷,四海之内都称颂舜的功业。于是禹创作了《九招》之乐,这种音乐一演奏,各种祥瑞之物就闻声而至,连凤凰也会降临,随着乐声飞舞,天下理想的政德就是从虞舜开始的。

【品评】:接上文,舜一系列的用人,实现了国泰民安。作者高度评价了舜的公鸡: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原文】: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译文】:舜从二十岁时因孝顺而闻名天下,三十岁时被尧选拔任用,五十岁时代行天子之权,舜年五十八岁而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而即天子位。舜在帝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死在苍梧郡的郊野,葬在了长江以南的九疑山,也就是后来的零陵郡。舜即天子之位后,乘着插有天子旗帜的车子,去拜见他的父亲瞽叟,态度恭敬虔诚,仍然和一个普通儿子对待父亲的礼节一样。舜封他的弟弟象为诸侯。舜的儿子商均也不成才,舜就预先把禹推荐给了上天。

十七年后舜去世,三年丧事毕,禹也像舜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一样让帝位于舜之子,可是诸侯们都归附禹,而后禹才即天子位。尧的儿子丹朱和舜的儿子商均都享有封地,以祭祀他们的先祖;让他们依然采用他们父亲在位时的服饰,依然使用他们父亲在位时的礼乐;他们以宾客的身份来朝见天子,天子不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臣民对待,以表示不敢把自己的权威加到他们的头上。

【原文】: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译文】:从黄帝到舜、禹都是出自同一个姓氏,只是各自建立了一个国号,来表明他们各自的道德功业。黄帝的国号叫有熊,颛顼的国号叫高阳,帝喾的国号叫高辛,帝尧的国号叫陶唐,帝舜的国号叫有虞,帝禹的国号叫夏后,后来帝禹改称姒氏。契的国号叫商,姓子氏。弃的国号叫周,姓姬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百姓   帝位   国号   译文   诸侯   天子   才子   原文   父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