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到底有没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看到一个网友,网名:庆双三农分享。写了一篇文章,文章标题: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到底有没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况?

文章标题: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到底有没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况?该网友称:在网络上,看到一些人说。

该网友称:在网络上,看到一些人说,在六、七十年代,是民风最淳朴的时候,“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还把这种说词说成是什么“正解”!

该网友称:他经历过六、七十年代,就没有听说过,也没有见过哪个地方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发生!

随后该网友继续称:下面,来看一看我的正解!我不但经历过七十年代,还经历过六十年代,就没有听说过,也没有见过哪个地方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发生!如果要说“路不拾遗”,我只可这样说:没有!如果要说有,也只是有小学生听老师的话,把在路捡到的半支铅笔,或者一颗螺丝帽,或者一把削铅笔的小刀交给老师。

后面的内容主要说的是穷、没东西给人偷。说到穷、这个理解,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可以说人人都知道:穷。个人穷、国家穷。但是该网友说:就没有听说过,也没有见过哪个地方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发生!

这幅宣传画,现在已经五、六十岁的人,应该很熟悉: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

为什么会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个成语?说明中国肯定有发生过,不然这成语从何而来?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不同。不知道这个网友是哪里的。

这个网友没见过的东西就在这里就说说。我这里是珠三角,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偷肯定是有的,但是没见过,社会秩序很好,不是较好、 是很好。晚上不是夜不闭户,有掩门、是随手关上的。白天大家也是随手虚掩,或者打个卡扣,扣锁一般放在窗口或门下。郊区农村的鸡、牛等等,晚上都是随便放在野外的树下,这算不算路不拾遗?也有听说过有学生捡到一毛、两毛或五毛交给老师。因为交给老师后,宣传板上会写下这种好人好事。还有夏天,家里热,很多家庭、尤其是小孩都喜欢在外打地铺睡,家里也不关门。甚至小姑娘、妇女都在外支一张竹质床睡觉。这算不算夜不闭户?七十年代末自行车开始逐渐多,人们外出时自行车都是随手放马路边,晚上放门口然后上个很简易的锁,这算不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没见过不等于没有!那时候物资匮乏,家家户户都差不多,一是没啥偷的,二是抓住小偷真打,三是大家都在这一片生活,谁如果偷东西,被抓住认出来,会被涶沫淹死。还有就是教育:那时的老师真的是尽责,哪个学生调皮、哪个学生家里父母的情况,老师都是一清二楚,做家访时有针对性、调皮的学生就多走访。所以学生出来社会后,都是比较遵纪守法。

还有社会风气,当时社会风气正,偷、蒙、拐、骗确实没怎么听说过,或者说没听说过。因为如果有以上标签,去哪里都被看低,找对象也难。家里如果有这种情况,是全家无地自容。小时去省城、湛江、韶关等地,去到车站、行李放在坐椅上就去买票是没问题的。还有白天、晚上到处跑,也没有任何问题。迷路问人,人们都是很热情的。

以上的情况放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若放在当下,不是小孩被偷,就是小姑娘、妇女被骚扰。小孩子敢乱跑?八十年代初开始,社会风气日下,特别是八十年代中期开始。

历史总归是历史,每个时代都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总之,一分为二看待。七十年代,我们这里确确实实可以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中国   景况   景象   家里   晚上   老师   网友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