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庖丁,也就是一个名叫丁的厨师,因为他的技术十分精湛,所以被请到了魏国的宫廷里去做事。魏惠王听说了庖丁的手艺非同凡响,就打算亲自过去看一看。魏惠王过来的时候,庖丁正在解一头牛,只听得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和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的声音,而后进刀的时候又发出表然的响声,整个过程进行得十分谐洽。尤为奇妙的是,庖丁解牛的声音竟然都符合非常典雅的乐律的节拍。

魏惠王见此情形,不禁赞叹道:"嘴,真是神奇啊!你的技术竟然达到了这样高超的地步啊!"

庖丁将刀放下之后回答道:"臣所喜好的是其中的道,而这已经超越了臣对解牛技术的追求了。"

魏惠王对此表示不解,问庖丁说:"哦,难道说这解牛的过程中还蕴藏着什么道吗?"

庖丁解释说:"当然,这其中的确是有道存在的。"魏惠王感到好奇,就对庖丁说:"那么,你且说说看。"


于是丁慢慢地讲道:"大王您看啊,臣刚开始解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只不过是一头牛,因为臣在那个时候对牛的身体结构还一点儿都不了解;可是三年之后,就不是这样了,臣的眼中所见到的就不再是一头牛了,因为臣对牛的身体构造已经很熟悉了;到了现在呢,臣在解牛的时候,凭借自己的意念去做就可以了,而不再需要用眼睛去看了,就好像所有的感觉器官全都停息了一样,而只有意念的驰骋就可以将牛很好地解完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臣对牛的身体组织已经了然于胸、再没有一点儿不通晓的地方了。刀顺着牛的身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之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进入,这些都是符合牛的身体本来的构造的。这样下来,解牛的刀决不会碰到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不用说碰到牛臀股部的大骨头了。技术高明的厨工一年需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一个月就需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子去砍骨头;而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解过的牛有好几千头,但是刀口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但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的时候就一定是宽绰而有余地的,因此,刀并不会受到损伤,虽说用了十九年,可刀刃也还如同新磨出来的一般。但即便是这样,臣每当碰上筋骨交错、难以下刀的地方,还是会十分警觉而小心翼翼地,把目光集中,将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然后哗啦一声,骨和肉就都分开了,也就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这个时候,臣才会放松一下,站起身向四周看看,在悠然自得中感到一种很大的满足,然后,把刀擦好,再收藏起来。"


魏惠王听到这里,击掌赞叹道:"说得好,听了庖丁的话,我学会了养生之道啊!"

魏惠王的这句话也许会令人感到很不解,庖丁分明讲的是解牛的事情,魏惠王怎么就从中学会了养生之道呢?其实,这并不奇怪,庖丁一开始就已经说了,他现在所喜好的是解牛的过程中所蕴含的道,而这已经超越了具体的解牛技术了。这也就意味着,表面上看,庖丁讲的是解牛,可实际上,其中却蕴含着一种超出了这种具体的技术范畴的道,这种道不仅在解牛中存在,而在其他的事情中、在万事万物中也是都存在着的。疱丁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解牛技术呢?因为他在解牛时的所做所为,全都符合牛的身体的自然规律,而按照规律来做事,又岂止解牛是这样呢?对于养生来说,难道不同样如此吗?所以,魏惠王从庖丁对解牛的讲述中悟出了养生之道。庖丁将自己解牛的过程讲得很奇妙,令人难以琢磨,而这恰恰符合老子对道所做的描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它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就是这样若有若无的,然而它的作用却是没有止境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魏国   庖丁   庖丁解牛   骨节   养生之道   刀刃   空隙   骨头   身体   地方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