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错将一人分饰两角-燕易王与燕王哙其实是一个人

由于长期游离于华夏文明圈的边缘,虽然根正苗红,但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留下来的史料却非常少,甚至连国号都没有搞清楚,比如后世发现的青铜器物中多用“郾”而非“燕”,记载内容尤其是君主世系上出现错误也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二十九年,文公卒,太子立,是为易王……易王立十二年卒,子燕哙立。燕哙就是大名鼎鼎的燕王哙,他继承父亲燕易王的王位后,最为著名的事迹就是仿尧舜而禅位于大臣子之,结果引起内乱,燕国差点就被齐国灭亡。这里抛开燕王哙禅让子之的事情不谈,《史记》首先就弄错了他和燕易王的关系。事实上,燕易王与燕王哙是同一个人而非两个人,更不可能是父子关系。

首先从《史记》本身来看,燕国战国中后期的君主都有谥号,比如易王、昭王、惠王、武成王等等,除了末代君王燕王喜是因为亡国后无人追谥,就只有燕王哙没有谥号。尽管春秋战国时期不乏没有谥号的君主,但多是因为在位时间很短或者被政变下台等因素,后来继位的君主不予承认的原因。燕王哙虽然干了一些荒唐事,但后来继位的燕昭王作为他的儿子,不给自己的父亲上谥号(哪怕是恶谥)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另外从燕易王的谥号“易”来看,《逸周书·谥法》曰「好更改舊曰易」,与燕王哙称王、禅位子之的事迹正好一致。从其他史料来看,《战国策》有记载有“哙子谓文公曰……”」。如果依据《史记》,哙作为文公的孙子就已经用事,就很不符合常理。也更好解释了燕易王与燕王哙就是同一个人。

其次,从出土青铜器铭文来看出现了“郾侯哙”字样,为笔者的结论提供了直接证据。根据《史记》记载,燕国第一个称王的是燕易王,燕哙作为燕易王的儿子,继位之后自然会以王相称,而不可能称侯。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燕哙在禅位于大臣子之之后又自贬为侯,但一般来说侯也是一国之主,既然燕哙已经禅让,就不再是诸侯,自谦称侯也不太可能,那就只有一种解释,就是燕易王与燕王哙是同一个人,燕哙在公元前323年称王之前正是燕侯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史记   燕王   谦称   谥号   臣子   史料   君主   战国   事迹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