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并归还领土,北洋政府为何非要拒绝?

文章字数4117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随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不久后,苏联领导人列宁主动向北洋政府提出归还中国领土的提议,并且十分诚恳地要求和中国建立和平的外交关系。

中国人民听说此事后兴奋不已,以为那些丢失的国土可以回到祖国的怀抱。

然而对于苏联的盛情邀请,北洋政府迟迟没有做出回复,甚至态度表现得极为冷淡。

在国内形势愈发严峻的情况下,北洋政府最终严词拒绝了苏联的建交请求,同时放弃了那些丢失的国土。

这听上去明明是个好事,为什么北洋政府会拒绝?

形势所迫,苏联必须寻找盟友

如果没有了解事件详情的人,自然会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当真正了解之后,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当时苏联提出要归还中国领土的提议是真的,但不是归还所有的领土,这里所说的领土只包含中苏两国在1896年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领土,至于以前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领土,并不在苏联的提议当中。

对于当时的北洋政府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收复领土的好机会,而且领土的面积也不小。

那么,为什么苏联会提出这样的提议呢?首先是因为苏联国家性质所决定的,苏维埃共和国是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并且工农阶层是国家的掌权者的国家。

这个性质决定了苏维埃共和国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统治的,因此苏维埃共和国一定不会承认那些不平等的条约。

其次是政治形势所决定的,十月革命爆发之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共产主义都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就更不用说以此为核心建立的国家。

可以说,在当时的世界,苏维埃共和国是一个孤独的政权。

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是苏联人民在列宁等人的领导下,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这个崭新的国家。

所以,苏维埃共和国必须在国际社会中寻找盟友。对于新建立的苏维埃共和国而言,中国是当时最合适的选择。

列宁认为中国和苏维埃共和国之前的情况基本一致,因此这两个国家是可以在根本问题上达成共识的,所以他们尝试放弃一部分的利益,并通过这些国家利益和中国成为盟友。

1919年,苏维埃共和国发表了第一次对华宣言,宣言中说明了想要同中国建立和平外交关系的诉求,并且提出了很多对中国有益的条件。

第一个条款就是上文所说的废除1896年之后,中苏之间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包括《辛丑条约》《中俄密约》等等,其中不仅有领土,还有一些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特权。

第二个条款是苏联放弃沙皇俄国通过各种方式从中国获得的利益,包括满洲在内的所有地区的权力都放弃。

第三个条款是有关中东铁路的权益,宣布全部归还中国。

第四个条款是放弃庚子赔款。

第五个条款是放弃沙皇俄国时期的领事裁判权,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不过这一切都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很简单,就是要求北洋政府承认苏维埃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看似是简单的条件,但其实暗藏危机。北洋政府如果真的承认了苏维埃共和国,那就等同和其他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断绝关系。

从国家性质上讲,当时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帝国主义是水火不容的存在,他们之间是不可能达成和解的。

所以,一个难题摆在了北洋政府的面前,是答应苏维埃共和国的请求建立外交关系然后收回领土,还是拒绝苏联放弃领土。无论是哪一个选择,北洋政府都要承担巨大的压力。

情况明朗,北洋政府和苏联失之交臂

在苏维埃共和国发布这个宣言之后,北洋政府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他们在衡量利弊得失,同时在思考能不能做到鱼和熊掌兼得的办法。

但是思来想去,北洋政府一致认为只能在二者之间选出一个,如果两个都要,后果他们未必承担得起。

不过北洋政府也不打算就此放弃这个宣言的内容,不管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到底是什么,总之他们是中国的邻国,不能把关系搞得太僵,要不然边境会有很大的问题,因此他们打算先去了解一下实情。(下文的苏联即是苏维埃共和国,1922年更名,苏联是简称。)

不久后,北洋政府派出了代表团和苏联的外交人员了解情况。一开始的气氛还比较融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洋政府的外交人员明显感受到苏联外交部对中国态度的变化。

起初,苏联对于中国外交人员的态度很欢迎,甚至有些刻意地让步。

后来,苏联对中国外交人员的态度急转直下,变得有些爱答不理。在之后的谈判中,直接修改了关于中东铁路的条款,一开始是全部归还,从这一次谈判之后,就变成了有待商榷。

等到中国代表团离开之后,苏联对于宣言中的许多问题都避而不谈,这一次,双方算是不欢而散。

北洋政府察觉到这一变化后,认为苏联已经不打算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北洋政府认为与其支持苏联从而孤注一掷,不如和西方列强保持亲密关系,这样至少能保证他们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不久后,北洋政府发表声明,拒绝了苏联在之前提出的建交提议。这个声明发布后,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一度引发了抗议活动。

因为在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心中,领土主权的完整是无比重要的,对于一般人来说,他们并不是很关心政治的走向。

所以他们认为北洋政府的做法是丧权辱国的,对于这样的结果,北洋政府并不意外,因为这是预料之内的事情。

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为什么苏联的态度会忽然有很大的转变,他们的底气从何而来。

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苏联的底气自然来自自身实力的强大,他们一开始确实是担心苏联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从而害怕苦心经营的苏维埃会被帝国主义扼杀在摇篮里。

但是等到他们看清形势然后在国内站稳脚跟之后,苏联发现其实他们根本不用害怕帝国主义,当时没有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可以和苏联抗衡。

苏联最大的底气在于,共产主义在苏联是受到绝大多数人民欢迎的,这就意味着苏维埃政权的基础十分稳固,他们之前的担心根本是没有必要的。

在国家利益和国际共产主义利益之间,苏联选择了前者,因为几乎在所有人的眼中,都认为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只有国家自身强大,才能更好地建设国际共产主义。

幕后黑手,北洋政府的身后是帝国主义

对于北洋政府拒绝和苏联建交这个决定,当时许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想不明白的原因在于不知道北洋政府的本质,如果知道了北洋政府的本质,就知道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

北洋政府拒绝苏联的建交请求确实是出于自身的考虑,但是如果稍微研究一下北洋政府的历史以及北洋政府的外交政策,就会发现,其实北洋政府的背后,是帝国主义,他们的决定,往往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北洋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建立以后,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中国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

北洋政府最早可以追溯到甲午海战之后,清政府支持袁世凯在天津训练新军,北洋新军就是北洋政府的核心军事力量。因为袁世凯的影响,北洋新军以及北洋政府的官员在思想上都有一定的封建主义。

因为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复杂多变,北洋政府在外交上的政策一直不固定。在袁世凯执政期间,对于日本和俄国,袁世凯都是采取抵抗的政策,他的政策是联合英美抵抗日俄。

袁世凯下台之后,段祺瑞接替了袁世凯成为北洋政府的领导人,此时北洋政府的外交政策也有了一些改变,北洋政府放弃了对日本的抵抗,转而接受了日本对中国的援助,形成了亲日联美的外交政策。

在北洋政府存在的数十年里,外交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逆转的情况。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在暗中操纵。

帝国主义想要通过中国的各个军阀从而攫取中国的利益,因此很多军阀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得到援助的军阀实力会有很大的提升,进而打败其他国家实现一统。

当然对于帝国主义来说,中国的统一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他们虽然会在军事和经济上援助军阀,但也会限制他们的发展,这导致中国近代史上存在军阀混战的时期。

民国时期的军阀,想要保持霸主地位,就必须和帝国主义建立友好的关系,否则失去了帝国主义的援助,他们的实力就会下跌,然后被其他军阀吞掉。

对于当时的北洋政府来说,苏联在宣言中提出的条款虽然有利可图,但不能解决北洋政府根本上的问题,如果苏联能够为北洋政府提供军事以及经济上的援助,或许北洋政府会考虑。但是在那个时期,苏维埃政权还是一个新生的国家,没有人知道它到底会存在多久,也没有人知道苏维埃政权的真正实力。

北洋政府不会将身家性命压在一个看不到未来的新生政权身上,北洋政府不会这么做,其他的国家大概率也不这么做,如果赌输了,那就是千古的骂名。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北洋政府并不表态,而是选择了解清楚后再做决定。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苏联很快就看清了形式并且站稳了脚跟,并且选择了国家利益,其结果就是北洋政府和苏联之间的建交以失败告一段落。

中苏建交,苏联为国民政府和共产党提供援助

1924年,中苏之间签订了有关外交关系的协定,苏联归还了中国一部分的主权,但相比于一开始提出的条款,这一次中国获得的利益就很少了。

苏联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想要在中国发展共产主义,因为在苏联看来,中国的土地很适合共产主义的生长。

在苏联和北洋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同时,苏联还和南方的国民政府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和中国已经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有一定的联系。

苏联在中国的外交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现在的苏联需要建设国际共产主义同盟,所以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中国共产党还在发展初期的时候,苏联和南方国民政府的领导人孙中山有过多次的交流,其目的是想要让思想比较接近的南方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之间达成合作关系。

对于苏联来说,北方的北洋政府其实是他们的敌人,这是苏联必须要消灭的政权。

初期的南方国民政府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思想比较开放,也是实心实意为中国的未来而努力,因此很快和苏联达成了共识。

随后,苏联给予了国民政府很多援助,其中最为著名的成就,就是黄埔军校的建立。除此之外,国民政府在苏联的引导下制定了联共联俄的政策。

在国民政府创立初期,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在政治体制的建设上,苏联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然而在后来的发展中,因为孙中山的逝世,国民政府成了反动派的天下,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弱国无外交,这是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告诉世人的道理,是用血淋淋的现实展示给世人看的。国家的实力的强大才能保证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增强国力,是任何国家都应该列为首位的原则。

国家如此,人亦如此。

参考资料:

民国时期中苏关系简述

列宁要归还中国领土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北洋   苏联   苏维埃   领土   政府   不平等条约   国民政府   共和国   帝国主义   中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