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名化的一代明君康王赵构


当精忠岳飞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于风波亭之后,赵构就以软弱无能,卖国求荣的昏君形象被钉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再加上广为流传的评书《说岳全传》以及其他一些文学作品的渲染,赵构及秦桧二人更是背负了千古骂名,大有永世不得翻身的样子。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要说被后世污名化最严重的帝王,那就是南宋开国皇帝高宗赵构了。

赵构为什么要坚持和金国议和?

绍兴十年(1140年)发动政变掌权的完颜兀术废除对宋和议,亲统大军南下。赵构恐顺昌有失,便命岳飞发兵救援。岳飞随即挥师北上,南宋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北伐就此拉开序幕。在连败金兀术大军后,岳家军全线进击,包围开封,一度挺进到开封西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可以说,收复北宋旧都近在咫尺。这时赵构却连下十二道金牌,迫令岳飞班师回朝,留下了千古遗憾。赵构为什么不惜残害忠良,断送伐金的大好形势,坚持与金国议和呢?要理解赵构我们首先要思考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当时的南宋有没有能力击败金国?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金强宋弱的基本态势是不可能因为一场或几场局部的战役的胜利轻易发生改变。金国在完颜宗弼“搜山检海擒赵构”无果之后丧失了灭掉南宋的最好时机。这本质上反映出金国在短时间内已经达到军事攻击能力的顶点,而南宋在经历了不断的退让、磨练之后也迎来了触底反弹。当然要彻底战胜当时强大的金国,取得压倒性胜利是遥遥无期,极其不确定的。战役的胜利可以靠名将,而战争的胜利拼的却是实力,是经济和民生。简单来说,绍兴十年宋金两国已经达到了一种战略均势。南宋终于等来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议和其实有着非常广泛的民意基础

首先,南宋经济和民生面临崩溃。早在北宋末期,包括南方地区百姓都被各种苛捐杂税所困扰,农民起义不断。水浒传就是反映这个现实的文学历史。这些起义一直延续到南宋建立后,岳飞就参与过镇压农民起义的军事行动。到了南宋建立时南方地区已是民穷财尽,为了抵御金军南下,南宋朝廷不得不刮地三尺筹措军费,百姓本已穷困潦倒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在爱国热情的感召下,南方地区百姓们短期还可以忍受难以为继的生活,但随着战事不息,日益艰难困苦,民众的不满情绪在不断累积。所以当时的经济和民生已经濒临崩溃,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已经无法继续支持长期战争带来的钱粮消耗。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立即停止战争,大力发展民生经济,休养生息。

其次,议和其实有着非常广泛的民意基础。在民族国家没有诞生之前,对老百姓来说国家认同感并不强,不论谁坐江山,老百姓都同样交粮纳税。随着金朝在占领区的统治政策趋于缓和,特别是金国本身不断汉化,原属宋朝的老百姓们并没有强烈的复国愿望。“遗民含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些诗句都只是陆游等文人们的文学情感和想象。真实的情况辛弃疾给朝廷的奏折中写得明白:“北方沦陷区的百姓安居乐业已经快忘了自己曾是大宋子民”,没人盼望着什么“王师北伐”来解救自己。只要大家能安居乐业,管他是谁当皇帝呢?对于南宋朝廷,对于宋高宗赵构,战争胜负是不确定的,在金强宋弱的基本状况下谁都不能保证战争今天胜,明天也会胜。而经济和民生却已到了必须拯救的边缘。

公元1141年的宋金议和一般也称为“绍兴和议”。议和条约的核心内容是三条:名分、疆界和纳贡。第一,名分方面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金朝的册封,作用是明确双方的等级关系,第二,划定了双方的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也就是今天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第三,宋每年向金纳贡银子25万两,绢25万匹。绍兴议和一方面明确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另一方面结束了双方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确定了南北对峙共处的局面,在大量文学历史的影响下,民间社会舆论一般对于绍兴议和都是批判和否定。比如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三部曲就明确否定南宋朝廷的议和政策。我们把文学历史以及文化情绪先放下,从学术历史看绍兴议和的历史结果。

非常直观的历史结果有二:一是绍兴议和后宋金实现了20年的和平,大家注意这个和平对于南宋而言非常宝贵,获得了起死回生的休养生息机会。“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及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人林升的这首名篇消极理解的话,就是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复国。而积极理解的话,正是南宋休养生息,经济和文化恢复繁荣的写照。到20年后,金朝皇帝完颜亮,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海陵王再次大举南侵,南宋已经有了全面对抗金军的实力,先败而后胜。战争期间金朝爆发内讧,与此同时完颜亮兵败并被叛变的将领缢死。自此以后,金朝再也无法像过去一样肆意吊打南宋,没能再撼动与南宋分治天下的大势。二是绍兴议和后南宋国祚又存续了长达138年之久。所以绍兴议和在战略上其实对南宋是利大于弊的决策选择。

某种意义而言,如果没有侥幸难逃的康王赵构,没有折冲樽俎妥协议和的高宗赵构,很可能就没有南宋历史,也没有152年的江南汉族政权和文化延续。大家对比明朝历史就一目了然,尽管明成祖颇有远见的在古都南京设立了第二套朝廷体系,尽管即便北京沦陷、清军入关,南方仍然有支撑明朝政权的行政、经济和军事系统,但是南明历史极其不堪,远远无法和南宋相比,某种意义而言,可能两者就差着一个赵构,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反作用于历史,这才是现实主义的历史观。

南宋军队必须姓“赵”

我们说赵构不是昏君,但不是说赵构就是个好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生命和政局稳定,南宋的军队必须姓赵。这个问题是不容质疑的。南宋立国之初,为了应对金军南下的危机,不得不将一些地方上的财权和军权下放给前线战区的将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岳飞、韩世忠、刘光世等统帅所掌握的自主权与唐朝后期那些藩镇节度使没有多大区别。任何一个皇帝但凡知道安史之乱、黄袍加身这些历史,面对这种局面,都不可能毫无顾虑。

皇帝对军方的不信任更来自残酷的历史现实,赵构在位的前十年就发生过两次大的兵变。第一次“苗刘兵变”差点让他从皇帝宝座上被赶下来;第二次“淮西军变”则导致南宋五大主力之一的左护军集体叛变投敌。因此,赵构内心的这种不信任不是针对谁,而是针对全部军事统帅,自然也包括岳飞。如果战事延续,军权就必然长期掌握在这几个将帅,说白了也就是军阀手中,日久难免生变。只有宋金议和,停止战事,赵构才能收回军权,从而摆脱寝食难安的弱势皇帝局面。

是不是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就没有意义呢?我们不要把学术历史和文学历史对立起来。学术历史是让我们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的现实真相,一遍能够洞察现在和关照未来。而文学历史则让我们作为中国人能够有自己的民族灵魂、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文学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元素,一个国家的文明基因,是世世代代传承的精神血脉,有着极其高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而岳飞所代表的精忠报国思想是维系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在逆境中不散架、不溃败、不认输的精神支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污名   军权   绍兴   南宋   朝廷   民生   皇帝   战争   经济   历史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