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甘肃小男孩抓野兔往洞中一摸,竟意外发现王莽“度量衡”

人生总是充满着各式各样的奇遇,无心插柳柳成荫。

命运的拐角处,我们可能就会与运气撞在一起。

小男孩的无心一摸,竟然发现了历史文物

秦恭出生于甘肃省定西市的一个小山村中。

上世纪20年代,山区发展程度不高,资源匮乏,人们常常无法吃饱穿暖,甚至需要“靠天吃饭”。

秦恭家境清贫,秦恭的父母养育几个孩子十分不容易。

于是,乖巧懂事的秦恭主动帮助父母承担起家务活,秦恭想要凭借自己小小的瘦弱的肩膀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劳苦的家务活。

一个寻常的午后,秦恭领着家里的几只羊上山。

家中人的衣食住行已经难以保障,又何谈几只小小的羊呢?秦恭家里的羊,早已是骨瘦如柴,毫无精神气力,它们跟在秦恭背后,一瘸一拐地上山。

秦恭并不使出很大力气管教它们,因为他知道这群饿着肚子、面黄肌瘦的羊群跑不出他的视野。

正午太阳高悬,没有吃早饭的秦恭饿得肚子发慌。脚底下的布鞋磨破了底子又被姐姐缝了起来,新添的布膈得脚底板生疼。

秦恭找了个石头坐了下来,他的头开始眩晕。一时间,他竟然觉得自己也是那群吃不饱饭、毫无精神气的羊群里的一只。

在他闭眼的一瞬间,他的眼前突然闪过了一道影子。小男孩秦恭的眼睛突然放大,他看见一只野兔在距离他不远处的山地上飞快地蹦跳着。

小秦恭吞咽了一口口水。烤山兔……那确实是一顿不错的饭。他想起以前哥哥手脚麻利地把山兔绑在篝火上烤的场景,烧得焦脆的兔肉流着油,冒出阵阵肉香。

那一刻,小秦恭竟然觉得腿也不软了,肚子也不饿了,眼睛也不花了。

他屏住呼吸,放慢脚步,跟着这只兔子,试图抓住它的耳朵。

然而,山兔已然熟悉了山中狡猾的猎人们。肥硕的山兔躯体灵活,肌肉矫健,让小秦恭没有办法一下子将其抓住。

一时,场面尴尬,二人打起了“游击战”。

小秦恭已然累得气喘吁吁,耐心与毅力消耗到了极点。他一边惦记着到手的兔子可千万别跑了,一边担心着山坡上还没收回来的羊。

野山兔回头看了一眼秦恭,随后,它身子灵敏地跳出一个窄小的土洞里。

秦恭在山洞前刹车,这土洞十分窄小,容得下一只山兔,秦荣只好趴在土地上,把一只胳膊伸入土洞中,试图抓住这个“潜逃在外的罪犯”。

然而,他的手指传来的触觉告诉他,土洞里的那只手碰到的并不是柔软的兔子绒毛,也不是干涩的山地泥土,而似乎是一块冰凉的石头。

小秦恭好奇心大起,他忘记了躲在土洞里不出来的野山兔,而是捞出了那块石头。

小秦恭把石头放在手中仔细端详着,他还从来没见过长得这么奇怪的东西。那“石头”圆乎乎的,却又像一块被压扁的铁饼。

他在手中掂量了几下——嘿!还挺沉!不知道能换多少钱?

他转身望着那个黑漆漆的,只有一个人手臂粗细的土洞。不知道这土洞里还有更多没被我找到的“铁饼”吗?秦恭这样想道。

于是他再度趴在土地上,将视线和那土洞放置平齐。

他使劲地把胳膊伸出去,在土洞里漫无目的地摸来摸去。许久,他又摸到了两块冰凉圆圆的石头。他把那两块石头分别和第一块“铁饼”比了比,随后他惊喜地发现,后两块居然更沉!

“爹!爹!”小秦恭顾不上山洞里的兔子,他抓着这三只好不容易得来的兔子,激动地跑回了家。

秦父看着小秦恭满头是土、衣服破乱的模样,以为这孩子又没有好好放羊,扬手就要打过去。

“爹!别打!别打”秦恭来回躲闪着,“你看我找到了什么东西!”

说罢,秦恭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了那三块石头。

秦父把三块石头放在手里掂量着。

阳光照在这三块石头上,隐约中,他觉得这三块石头有什么不同之处。可他只不过是一个从来没读过书的农民。

他梗着脖子,仔仔细细地盯着这三块石头看了又看,却还是说不上来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末了,他长长地叹出一口气。

“等你哥回来看看吧!咱也不懂!”

小秦恭还想说些什么,眼见那三块石头被父亲收走,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几个月后,小秦恭的哥哥秦让从外地回来了。秦让身材魁梧,年轻力壮,平日里在外务工,和各式各样的商品打交道,因此他眼界开阔,见多识广。

秦恭和他的父亲都认为,秦让一定能看出这几块“石头”到底有什么蹊跷。

秦恭眯起眼睛,左看右看,竟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他把这石头拿给他认识的沈秀才看,沈秀才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一个赶考的读书人,他定然会知道些什么。

没想到,沈秀才也百思不得其解地摸着长长的胡须,把这三块“石头”来回把玩,末了,他郑重地对着秦家人说道:“我也不知道这劳什子到底是什么,你们倒不如去省城里看看!”

秦让带着这三块“石头”去了省城。他不认识什么文物鉴定专家,于是他只好前去古玩店一探究竟。

“掌柜,您能帮我看看这三块‘石头’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么?”秦让问道。

那当家的马掌柜本坐在柜台背后吞云吐雾,对这头发凌乱、一身泥土的乡下穷小子毫无兴趣。正当他准备抬出那套应付的说辞以闭门谢客时,他看见了那三块“石头”。

马掌柜的眼睛顿时睁大了。他顿时把烟掐灭!不,这不是石头,这怎么能是石头?这分明是青铜!是价值不菲的青铜!

他摸着胡子,盯着秦让那张似乎看起来什么也不知道的脸。多年混迹江湖狡诈经商的经验告诉他,他兴许能从这傻憨憨的小伙子身上捞一大笔油水……

“您这可卖不出什么高价钱啊。”马掌柜意味深长地叹出一口大气。

“您看,您这里都破损了……那里,那里都斑驳了!”马掌柜给秦让各处指着,他看着秦让茫然又急迫的眼睛,内心窃喜着自己的阴谋即将得逞。

“那您开个价吧!”秦让看着那马掌柜,倒是什么也看不出来。

马掌柜张开五个指头,咧着嘴“嘿嘿”地笑着:“五十!五十大洋!”

五十个大洋!秦让的心底“砰”地炸出一朵烟花。这笔钱财对于家境贫寒的秦家,已经是一笔极为昂贵的数目了。

然而这个少年怎么知道,五十大洋又怎么比得上这几块昂贵的青铜呢?

秦让揣着五十大洋美滋滋地踏上回家的路,他迫不及待地与家人分享这个好消息。那马掌柜一脸邪笑着把这三块价值连城的青铜收在了盒子里。

这三块青铜的价值几乎堪称为镇店之宝!

天刚蒙蒙亮。马掌柜便火急火燎地带着“不义之财”去寻找他在古玩界的一位前辈。

这位前辈姓张,名寿亭。他凭借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丰厚的藏品在西北闻名。马掌柜觉得他一定可以看出这三个青铜器究竟是什么。

张寿亭疑惑地看着马掌柜气喘吁吁又满脸坏笑地出现在他的家里。只见马掌柜拿出他的宝贝盒子,揭开盖子,那三件青铜器出现在张寿亭的眼前。

张寿亭的眼睛一下子睁大了!他一下子冲过去抱着那个盒子来来回回地看着,恨不得把脸贴在那个盒子上。

每看一眼,他都恨不得离那青铜器更近。

马掌柜一脸惊讶,只见张寿亭一边擦着鬓角的汗,一边赞叹连连:“了不得,真的是了不得……”

“这青铜器有什么蹊跷吗?”马掌柜问道。

“这可不是普通的青铜器!”张寿亭激动极了,他的音量不由自主地抬高好几倍,“这是莽权啊!这可是无价之宝!”

莽权的故事

“莽权”是王莽在位时,新朝用于统一度量衡的工具。这样的历史文物在后世被发现,将是一笔极为贵重的历史财富。

王莽出生时,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作为外戚的王莽,本可以凭借不错的出身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但王莽志不在此,他希望自己能够更进一步。于是,王莽努力锤炼自己。平常的王莽为人谦逊、学习刻苦。

不久后,他步入仕途。他野心勃勃,志向高远,善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他也并不是一位善良、不知反击之人。朝廷之上,风暴纵生,他手刃亲生儿子以栽赃卫氏,推翻对自己不利的外戚。

他又让自己的女儿前去联姻。最后,才华与野心共同傍身的王莽声势愈加浩大,已是众人渴望依附的对象。

公元9年,王莽逼迫汉宣帝退位,王莽登基称帝。自此,新朝建立。王莽称自己为新始祖,有与旧日风烟相断绝之野心。

王莽上位后,为了巩固统治。他效仿先秦,开始了大兴土木的改革。

他号召任何事物全部充公,不许私人买卖;除此之外,王莽在器物方面的改革更是卓越而先进。新朝时期出现了青铜材质的游标卡尺,除此以外,负责度量衡的工具几乎接近现代化。

莽权就是在这个时代中应运而生。莽权有铜杖、铜衡杆等,更有三斤、六斤和九斤的铜环杖。

秦家父子并没有认出来的奇怪的文物,实际上就是青铜器上的铭文。这上面记载着新朝时期度量衡的标准。

难怪这样的宝物可以引得张寿亭的赞叹!最终他以四倍的价钱买走了马掌柜手中的莽权。

好事传千里,北平的古董商闻讯赶来,又将这青铜器买走了部分。随后,那北平的古董商前往尊古斋鉴定,经属实后,尊古斋又有高达将近10倍的大洋买走。

外国人听闻莽权被发现,也闻讯赶来,想要对这些文物“收藏”。

军阀刘郁芬派遣杨慕时来收走这几个莽权,声称不能让中国的宝物沦落到外国人手上。

后几年,时局愈加动荡。兵荒马乱的大时代背景下,人命尚不能自保,护送文物更是难上加难。杨慕时拱手将这来之不易的莽权送给了兰州民众教育馆。

时序流转,已是当下。经历了兜兜转转后,莽权已被现代文物保护人员保护在博物馆里。它们散落在国家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静静沉睡着。

结语

中华大地是富饶文化的温床。甘肃小男孩的无心之举,让散落在无人问津之处的宝贵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人生就是有这么多的运气。只是不知这广阔大地,还有多少文物没有被发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王莽   马掌   铁饼   外戚   度量衡   野兔   青铜器   甘肃   青铜   文物   兔子   石头   意外   眼睛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