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王爷将38个子女送出国,临终告诫:不准回国效力,后来怎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溥仪曾在《我的前半生》里说:

“善耆一家满门都是亲日汉奸。”

他提到的善耆,原名爱新觉罗善耆,是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后代,清朝第十代肃亲王。

清王朝覆灭后,日本人在日占区旅顺为他提供了一座旅顺肃亲王府。

不仅如此,在他去世后有多达500个日本人为其吊唁送葬。

而他最疼爱的女儿,更是成为日本人眼中可抵一个精锐的装甲师团的武器。

肃王府

那么,他与日本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满门皆汉奸?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与革命军的夹击下,清朝皇帝溥仪投降被俘。

至此,还差五天就存在了296年的大清王朝走到尽头。

然而,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却不愿认命接受现实。

直到溥仪宣布退位,善耆也不肯在退位诏上签字。

在他看来,历史仍未抛弃爱新觉罗家族,大清的余晖仍未散场。

就这样,复辟帝位成为善耆此生奋斗的目标。

为了达成目的,他近乎癫狂;

甚至最后不惜与日本合作,只为换取东山再起的一丝可能。

明治天皇

在日本明治天皇大丧期间,善音竟身着丧服,披麻戴孝三天。

而后,为得到日方支持,他还将最疼爱的女儿十四格格过继给了日本人。

不久后,其又把孙女送给日本人当养女。

非但这样,善耆的三十八个子女,除三个儿子分别去了英国、德国、比利时,其余全部进入日本学校。

毫不夸张地说,他把复辟希望全权寄托在子女身上。

那个时候,他不许孩子们做中国的官,连为中国的民也是严令禁止的。

等到死到临头,善耆还固执地对儿女讲:

“无论生死,不履民国寸土。”

在这样耳濡目染的教育下,其子女很多都变成日本侵略中国的帮凶。

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便是善耆疼爱的十四格格爱新觉罗·显玗。

这个名字或许大家很陌生。

但若说川岛芳子,很多人便知道了。

她正是著名的大间谍,被日本军人称为“可抵得上一个精锐的装甲师团”的传奇人物。

善耆

川岛芳子7岁去到养父川岛浪速家时,还是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

只可惜,常年受到畸形的教育,以及17岁时被视同亲父的川岛浪速侵害,使她内心彻底扭曲。

从此,川岛芳子剪了男式分头,换上男装,彻底抹杀掉自己女子的身份。

带着仇恨,向着权力,她加入到这场残酷的战争之中。

显然,当其踏上故土的那一刻,就注定走向万人唾骂与死亡。

作为日本间谍,川岛芳子不惜一次次用身体获取情报,完成任务。

她先后参与了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满洲独立运动、策划了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等军事行动,历任伪满洲国“安国军总司令”等要职。

最终,她在1948年被河北省高等法院判为汉奸罪,处以死刑。

川岛芳子

这样的结局大快人心,告慰了众多烈士与无辜百姓的在天之灵。

也正因此,大多人的想法和溥仪相当,皆认为善耆一家满门都是丧尽天良的汉奸。

那么,他们一家真的全是十恶不赦的亲日汉奸吗?

事实上,善耆的后人中也不乏信仰坚定之辈。

他的儿子宪东虽然自小在日本接受军国主义教育。

但好在长大接受了进步思想的洗礼,其便回国投奔到抗日武装事业。

事实上,就连善耆本人,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不堪。

他其实十分爱国,是王室最开明干练的王爷。

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如果不是出生在王族,我早就加入革命党反叛朝廷了。”

最开明的亲王

众所周知,末日的清王朝已是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

可笑的是,皇室宗亲在这时仍只贪图享乐,腐败不堪。

就在这一滩污泥之中,善耆却是洁身自好的存在。

善耆

在清代旗人圈里,曾有这样的顺口溜:

“恭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肃王府的银子拿斗量。”

历代肃王爷哪个不是贪财好贿的主儿,但到了善耆这里却一反常态。

他不仅不爱财,而且也不糊涂昏庸,反倒一心为国,忠心耿耿。

善耆从小就勇武过人,23岁便升任光绪皇帝的头等御前侍卫。

在一众死板保守的王爷中,他算得上是个时髦先锋。

特别是他对西方事物的接纳度很高。

肃王府是最先使用电灯、自来水的王府,其装修风格包含了法式和日系,家具有沙发、席梦思……

而后,他与光绪帝在朝夕相处中互相影响。

二人都认为只有师夷长技才是自强之路。

善耆

为了挽救“病危”的王朝,善耆起草了中国第一个“地方自治”方案。

不仅如此,甲午海战后,他是第一个提出重建海军方案的人。

1898年,善耆继承肃亲王爵位在家守孝。

虽然没能参与光绪帝的变法维新,但其却是变法的忠实支持者。

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变法失败后,光绪帝便被慈禧软禁。

不久,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挟光绪出逃。

此情此景,善耆也顾不得守丧了,连日赶了三天路终于追上二人。

当时,众人正好被一条大河拦住去路。

慈禧与光绪

光绪见奴才都只顾着伺候慈禧过河,非常愤怒,抱着善耆就开始哭。

善耆心头火更甚,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教训:

“您就是好急,当初的维新就毁在急上。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不就过河吗?用得着这么急吗?”

显然,善耆始终是跟光绪站在一边的。

就算是此时此刻,他依旧想着跟光绪回京后继续推行变革。

慈禧将二者算盘看得一清二楚,只可惜他们有心却无胆。

善耆本可以马上带着光绪转头回京独揽大权,但他没有。

最终,其还乖乖听慈禧的话,被支开回京善后。

错过了这个机会,便是抱憾终身。

光绪

庚子事件结束后,光绪依旧被软禁。

而肃王府在庚子事件中被烧毁,为表示弥补,慈禧便任命善耆为京师税务总管。

其实,这个职务本是个肥差。

和珅当初就是靠这个发家致富的。

但到了善耆手上,硬是将之变为廉洁奉公的清水衙门。

税收净收入直接从30万两增加到60万两。

可想而知这触碰了多少人的利益。

因此善耆没多久便被弹劾罢免。

当时的清朝已是贪污成性,光靠善耆一人之力也难起死回生。

不过他偏偏就是一个固执的人。

这一点很难得,却也是造成其今后悲剧的重要原因。

善耆被罢免后,慈禧又接连对其委以要职。

其实,慈禧对善耆十分器重。

虽然他是变革派,但没有像光绪那般触及底线(军权),她也是可以包容的。

任职期间,善耆大力推行改革。

他建立起新式警察机构,在全国推行警政、户口、卫生等建设。

修筑京城马路、建立王府井商业街、取消女人不能进戏院的禁律……

每一件举措都轰动一时。

1910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失败后被捕,按照清朝法律该被处以极刑。

巧合的是,刚好是善耆负责此案。

当时的汪精卫还是一个民主革命者。

善耆在看了他的革命手稿后,对其十分佩服。

汪精卫

于是,他不仅特意关照不准对汪精卫刑讯逼供,而且还多次去监狱看望,给其送书报。

最后,汪精卫只被判了永远监禁,不久就被释放了。

也是在审案期间,善耆对汪精卫说出那句话:

“如果不是出生在王族,我早就加入革命党反叛朝廷了。”

一个满清王爷能认可致力于推翻清朝的革命党人,实属极不寻常,可见其开明程度。

只是可惜,身份立场已决定了他们的敌我关系,以及善耆今后要走的道路。

即使是愚忠到底,他也绝不回头。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当辛亥革命亡了大清美梦,曾经最开明的王爷为何变成了顽固的宗社党。

此时,若重新给他一次审查汪精卫等革命党人的机会,他必然也会作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只是,这些改变也顶多说明他有多愚忠。

从其一系列变革举措来看,善耆无疑是个有爱国情怀的王爷。

他是要复辟,但绝没有蠢到要为日本人作嫁衣裳。

可他偏偏就干出了一连串荒诞的事情,与虎谋皮不成,反而引狼入室。

那么,他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悲剧的呢?

这一切全都源于一人,那就是川岛芳子的养父——川岛浪速。

与虎谋皮,焉有其利

话说回来,当年善耆赶路追上出逃的慈禧与光绪。

慈禧将他支走,让其回京善后。

只是善耆刚到京城,就傻眼了。

战火四处蔓延,他的肃亲王府被烧得只剩断壁残垣。

与之相隔不到两公里的紫禁城不知会遭到怎样的摧残。

想到这里,他赶紧打马而去。

紫禁城

出乎意料的是,紫禁城居然于战乱中幸免于难,完好无损。

事后,善耆才得知,是一个精通汉语的警政事务官从中斡旋的功劳。

而此人就是川岛浪速。

后来,善耆在治理京师治安时,因紫禁城一事带来的印象,他第一时间便找到川岛浪速,借鉴日式警察制度。

第一次见面,川岛浪速的毕恭毕敬与对中国文化的精通令善耆好感倍增。

当时,川岛浪速对善耆说:

“如今世上对清王朝统治造成最大威胁的,是帝国主义诸国,我们大东亚地区应联合起来。”

善耆因支持维新而对日本充满好感。

再听他这么一说,更是觉得理念相投。

两人就这样一拍即合。

毕竟若能拉拢日本这个亚洲盟友,那么大清复辟指日可待。

再者,他也希望等自己救出光绪帝后,借助日本人的力量进行变法维新。

反观川岛浪速,他成功攀上王爷这棵大树,在中国拥有了政治势力。

之后,川岛浪速更是屡屡向善耆表示,愿意帮他联络日本政府和军界。

听闻这件事,为了搭上日本这条线,善耆立马与川岛浪速做了结拜。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1908年11月,光绪皇帝突然驾崩了。

摄政王载沣上台后,随即撤掉了善耆的职务。

一直到辛亥革命之后,任他如何挣扎,终究大势已去。

身为大清皇家子孙,善耆绝不愿做中华民国之民,便跑去了天津租界。

他没有放弃,事实上,他已打算动身前往东北。

那里还有清王朝的大片土地,而且善耆已收到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报告。

张作霖

报告中,称张作霖等数十名东北将领愿意起兵救援皇帝,剿灭革命军。

就在这时,川岛浪速找到了善耆,关心询问他有什么打算。

善耆感动其一路追随,竟然把计划全讲了出来。

日参谋部得知信息后,炸毁了善耆前往奉天的铁路。

不明真相的善耆改道去了被日本控制的旅顺。

从此,日本人便把他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日本人给善耆弄了一座“旅顺肃王府”,又将其家人都接了过来。

或许被复辟蒙蔽了双眼,善耆把日本政府当成自己的最大希望。

所以,他在旅顺安家后便立下了“无论生死不履民国寸土”的誓言。

情理之中,东三省也是他复辟的筹码。

然而,东北很快在袁世凯就任总统后易帜。

袁世凯

此时日本便成了善耆唯一的救命稻草。

而日本也打着以肃亲王复辟为由,借机侵占东北的算盘。

善耆希望川岛浪速代表自己,尽快与日本政府交涉合作事宜。

只是川岛浪速因为官位低微,并没有资格代表肃亲王。

闻言,善耆才将女儿十四格格过继给了川岛浪速。

这样,日本政府才准许川岛浪速代表善耆谈判。

为了进一步向日本表示自己的决心,1912年7月,日本明治天皇去世后,善耆还以清室贵胄的身份披麻戴孝。

不久后,其又把三个儿子一个孙女也送去了日本川岛浪速家。

还把孙女也过继给了川岛浪速。

那时的他哪里知道,是自己亲手把孩子们推向了深渊。

而他的复辟计划也进行得很不顺利。

先是之前购买的军火被张作霖洗劫一空。

后面,川岛浪速又把他倾家荡产组建军队的钱拿去买了公馆和别墅。

当然,善耆对这一切并不知情,只知道复辟行动接连失败了。

好不容易到1915年袁世凯准备称帝,善耆提出“扶清讨袁”的口号。

转眼,袁世凯暴毙而亡,亲日派段祺瑞上台组阁。

这下子口号失去意义,日本也不需要再借善耆复辟之名。

而他自己也没有东山再起的钱财。

巨大的打击之下,善耆彻底绝望。

善耆

于是他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将三十八个子女陆续都送去国外。

后来,他在抑郁中,于1922年重病去世。

弥留之际,善耆仍在训诫子女:

“无论生死不履民国寸土。”

而他的结拜兄弟川岛浪速则趁机吸干了他最后一滴血。

在善耆重病时,川岛浪速以他的名义在大连要到一块地,建立经营市场。

善耆死后,市场自然就成了他的囊中物。

只能说,可叹,可怜,可恨。

更可悲的是,他的子女日后竟成为了屠戮同胞、侵略中国的帮凶。

善耆若是泉下有知,想必一会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结语

“无论生死不履民国寸土。”

善耆最终还是没有完成这个执迷不悟的誓言。

他死后,遗体被运回北京,被安葬在肃亲王慕地中。

讽刺的是,废帝溥仪为嘉奖其忠诚,追赠谥号“忠”。

善耆一生为愚忠所误,也是被时代戏弄。

但是,他又如何不明白大势已去?为何仍要执着地演出闹剧?

因为有人不愿认输,仍想要夺回爱新觉罗家族失去的尊严与荣耀,那是他不愿醒来的旧梦。

参考资料

李新宇著. 帝国黄昏 1840-1911 大清帝国最后的一抹笑容和悲怆[M]. 2012

吉林卫视《家事》栏目组. 远去的紫禁城[M]. 201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川岛芳子   爱新觉罗   旅顺   紫禁城   光绪   晚清   亲王   日本人   日本   王爷   临终   王府   效力   慈禧   子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