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临终前,为啥点名1个男人陪葬?雍正继位后才知父亲高明

清朝是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历史中的最后一个朝代,虽然清朝末年,统治阶级内部腐朽,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中华大地处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环境之中。

但是,和其他朝代一样,清朝也出现过“盛世”之况,那便是著名的“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主要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统治的期间,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繁荣鼎盛的时期,持续了一个半世纪之久。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盛世,不论是“汉武盛世”,还是“贞观之治”,亦或是“开元盛世”,持续的时间也不过短短数十年罢了,为何“康乾盛世”能够持续如此之久?

这其实主要得益于康熙以及其孙子乾隆在位的时间,据统计,康熙在位时间长达61年,为我国历代皇帝之最。其孙子乾隆在位时间60年,为第二长。

因为在位时间最长,再加上康熙智勇双全、知人善任,有着许多的丰功伟绩,有学者便称康熙为“千古一帝”,不过也有学者为了将其与第一位“千古一帝”——秦始皇区分开来,便称其为“千年一帝”。

口碑如此之好的康熙,为何在临终前坚持要一个男人陪葬呢?刚开始谁也不知道康熙的用意,而雍正也是在继位之后,才明白康熙的良苦用心。

才华横溢、终成大器

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帝都会有多个孩子。皇帝一般会从这些孩子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孩子立为太子,等到自己驾崩或者退位时能够继承皇位。

康熙虽然是顺治皇帝的第三个儿子,但是由于其母亲在宫中并不是最受顺治皇帝宠幸的妃子,再加上其汉族人的身份。因此,一开始顺治皇帝对于康熙这个孩子,并不是很喜欢。

虽然小时候康熙并没有得到顺治皇帝的喜爱,但是由于康熙小时候天资聪颖,其学习天赋远超于其他几个兄弟,因此,年仅五岁的康熙便深得孝庄太后的喜爱。

康熙勤奋好学,又十分聪慧,因此自五岁起,就经常被孝庄太后带在身边学习,同时也经常教导康熙一些治国理政的道理。

在孝庄太后的谆谆教导之下,康熙每天就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之中,除去吃饭、睡觉,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看书阅读古籍。

虽然小时候的康熙天资聪颖,又热爱学习,可他毕竟还只是个孩子,在阅读史书古籍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很多看不懂的地方,因此也会经常去请教孝庄太后,见到康熙如此热爱学习,孝庄太后更加喜欢康熙了。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孝庄太后有时候没时间去给康熙解读书中的道理,康熙便一个人钻研,反复阅读从其中感悟治国理政的道理。

而康熙如此勤奋,也很快引起了顺治皇帝的注意,在一番比较之下,年幼的康熙不管是在品德、智慧,还是在其他的方面都要远超他的几个兄弟。

再加上孝庄太后的宠爱,康熙也是得到了顺治皇帝的青睐,并且由于自己的天赋,也使得顺治皇帝越来越喜欢康熙。

在康熙八岁的时候,自知自己时日无多的顺治皇帝也明白了是该到了退位让贤的时候了,于是便将皇位传给了康熙。

其原因除了康熙自己天赋异、才华横溢,以及孝庄太后的推波助澜以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天花。

虽然现代社会人们都已经接种过了天花疫苗,因此对于天花这种疾病都有了免疫力。可当时在顺治年间,却没有天花疫苗,因此在天花爆发起来的时候,朝廷上下以及民间都有很多人死于天花。

而康熙也没有幸免,在小时候也不幸染上了天花。当时,许多人都以为康熙染上天花之后,难逃死劫。

不过,幸运的是,最后康熙不仅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以及身体素质坚持了过来。并且,相比于得天花之前,身体更加好了。这在当时看来,简直就是神迹!

再加上古代人们比较相信迷信,在经此一役之后,康熙也被很多人认定是“天选之子”,成为皇帝也是“众望所归”!

不过,由于康熙登上皇位的时候,年纪太小,因此,顺治皇帝也给康熙做了一些安排,派遣了四位顾命大臣来辅佐康熙,帮助康熙处理朝中的一些大事。

这四位顾命大臣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顾命大臣之一便是索尼,还有其死对头鳌拜!不得不说,顺治皇帝的这个安排,对于康熙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一来,此时的康熙年纪太小,很多事情都容易被外人干涉,一旦康熙登基之后,权力被架空了,也就成为了所谓的傀儡皇帝。

那么,作为康熙的父亲,顺治皇帝当然不希望这样的场景发生,并且也肯定不会愿意将大清的江山拱手让人。

二来,顺治皇帝给康熙挑的这四名顾命大臣各位都有自己的派系,其内部形成了一种斗争关系,特别是索尼与鳌拜,更是一对生死冤家。

这四名顾命大臣之间的权力争斗,也就更加有利于未来的康熙掌握皇权。

当然,也有人认为,顺治皇帝给康熙指定的这四位顾命大臣,是为了来制衡孝庄太后,不过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也无法考证了。

在康熙被册封为太子的六年之后,顺治皇帝去世,年仅十四岁的康熙开始了正式亲政。

诛奸臣,展雄才,定江山

虽然康熙8岁登基,也从书中感悟过许多治国理政的大道理。不过,如果没能将这些道理转化成实际,那么终究只不过是在纸上谈兵罢了。

在康熙真正开始亲自处理朝政之后,才慢慢地意识到,这朝中之事并非自己想象之中的那简单。

此时,依旧是顺治皇帝钦点的四位顾命大臣来辅佐康熙,只不过其中有一人早已按耐不住胸中的反叛之心了,此人正是四位顾命大臣之一的鳌拜!

人的野心就犹如脱缰野马,一旦没有了枷锁的束缚,就会在欲望的原野上疯狂驰骋。在古代社会中,皇权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无数人所梦寐以求的。

顺治皇帝在位之时,鳌拜便觊觎皇位,并且在暗中悄悄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而现在顺治皇帝已经去世,他也没有什么好顾及的了,因为在他眼中,年幼的康熙根本不足为惧。

不过,作为首辅的索尼,对于权力的欲望却没有鳌拜那么强烈,同时也是他在暗中制衡鳌拜,以防止鳌拜权势过于强大,抑或是架空康熙的权力。

然而,就在康熙亲政没过多久,这位首辅大臣索尼便因病去世。此消息一出,几家欢喜几家愁,当然最为欢喜的当属索尼的死对头鳌拜了。

索尼一死,他手下的那些大臣也基本上是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难以和鳌拜这派抗衡。而康熙?

自始至终,在鳌拜看来,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罢了。这大清的江山,最终肯定会落到自己手中!

很快,索尼死后不到十天,鳌拜便不再隐藏他的野心,同为四顾命大臣之一的苏克萨哈被杀,其幕后黑手便是鳌拜。

自此,四位顾命大臣只剩其二,最后一个遏必隆显然成不了什么气候,见鳌拜如今权势滔天,再加上鳌拜的逼迫之下,二人把控朝局,致使朝中上下以鳌拜为尊!

眼见康熙大势已去,鳌拜愈发猖獗,在朝中处处欺压康熙,言语间皆是不屑之意,并且多次提出要康熙让位于自己。

面对如此嚣张的鳌拜,年幼的康熙虽然心中愤愤不平,但奈何暂时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与鳌拜相抗衡,只得暂时忍气吞声。

但是,从小就展现出过人才华的,又因天花一役被视为“天命之子”的康熙,又岂会轻易妥协。

于是,康熙明面上对鳌拜唯命是从,好似真的十分惧怕他一样,实则私下里悄悄培养一些忠于自己且文武双全的亲卫,慢慢积蓄力量,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诛杀鳌拜这个乱臣贼子!

一年后,在孝庄皇后的帮助之下,忍辱负重的康熙一计“请君入瓮”,将鳌拜骗入宫中,而康熙早已设下陷阱,一举将鳌拜擒获。

在挫败了鳌拜之后,康熙终于摆脱了自他继承皇位以来的“傀儡皇帝”的身份,重新将朝政大权给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不过,此时的清朝所面临的局势依旧十分严峻,虽说才解决掉了鳌拜这个“内忧”,但“外患”也随之而来。

由于康熙尚且年幼,因此很多对康熙王朝野心勃勃之人同样也觊觎皇位已久,短短数年时间噶尔丹三次侵犯清朝的领土,各路藩

但这些人显然有些小看了康熙这位“千古一帝”,虽然年幼,面对如此严峻的状况却丝毫不畏惧。为了维护国土的完整与统一,接连三次发兵平定了噶尔丹、三藩之乱。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解决掉国家内部的“外患”之后,国际上的“外患”便又接踵而至。那便是沙俄欲要侵占黑龙江。

面对强大的沙俄,康熙岿然不惧,毅然决然的与沙俄做抗争,并且最终斩获了这场“领土保卫之战”的胜利!

在解决掉“内忧外患”之后,满腹雄才大略的康熙,便很快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康乾盛世”也由此开始被逐渐谱写。

深谋远虑、点名陪葬

康熙从小便经历了帝王世家中的勾心斗角,朝廷中的暗潮汹涌。因此,也明白龙椅不是那么好坐的,皇权也不是那么好掌控的。

因此,康熙到了晚年快要退位让贤给自己的儿子雍正皇帝的时候,也是考虑了很久,如何才能够帮助雍正继位后,朝中政权依旧稳定,大清江山依旧安定。

康熙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顺治皇帝,当年康熙继承皇位时尚且年幼,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处理朝中大事,顺治皇帝给康熙认命了四位顾命大臣,不过其中鳌拜野心勃勃,倒是让康熙吃了不少的苦头。

想到这里,康熙也决定未雨绸缪,为雍正皇帝选好辅佐之人。有了鳌拜的前车之鉴,康熙觉得辅佐雍正之人除了必须要十分聪明以外,还必须足够忠诚。

思来想去之间,康熙最终选中了隆科多。而隆科多也是康熙退位之时,所点名要求其陪葬的那个男人。

隆科多是正统的满洲贵族、黄旗出身,乃是一等公佟国维之子,他的亲姐姐还是孝懿仁皇后。有着这样的出身背景,隆科多可以说是能够在皇宫中“横着走”。

事实也是如此,在强大的背景加持之下,再加上隆科多自身也办事能力很强,因此仕途一路高升,官加步军统领。

要知道,能做到步军统领这个位置也就意味着康熙对其十分信任了。不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只是出于谨慎,抑或是其他的一些原因,康熙也没有对隆科多百分之百信任。

因为康熙十分清楚,没有人可以拒绝,或者说抵抗皇权的诱惑。而隆科多的野心说不定哪天就会暴露出来,为了以防万一,康熙决定点名要隆科多为他陪葬。

不过,此事康熙事先并未张扬,而是将隆科多私下找来说明了此事。对于康熙的这个决定,隆科多心中肯定有着万般不甘。

但正所谓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隆科多只能是先答应了下来,然后怀着忐忑的心情去谋后路去了。

此时的隆科多风华正茂,而康熙垂垂老矣,隆科多自然是不可能就这么白白为康熙陪葬。于是左思右想之下,隆科多决定找雍正替自己说情。

由于要和其他一些兄弟争夺皇位,此时的雍正正值人手紧缺之际。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隆科多绝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因此便答应帮助隆科多。

当然,此时的雍正也不敢在康熙面前造次,连给隆科多求情都是十分的小心翼翼。

谁能料到,此次求情竟然十分顺利,康熙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雍正的请求,并且任命隆科多为顾命大臣。

成为了顾命大臣的隆科多权力进一步提高,并且也正好应证了康熙当时的猜测。

在康熙驾崩,雍正登基之后,前期隆科多到还是对雍正忠心耿耿,帮助其处理朝中的大小事务,为他出谋划策。

然而,隆科多的地位随着雍正的皇权越来越巩固而水涨船高时,隆科多的野心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隆科多居功自傲,认为雍正能够达到今天的这个地位,全部都要靠自己,因此时常对雍正出言不逊。

雍正虽然心中气愤,但念在隆科多一直以来都是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份上也就没有去过多计较。

然而,雍正的忍让换来的却是隆科多的得寸进尺,除了当众呵斥雍正以外,还经常擅自插手朝中的一些事务,如官员的任免等等,且没有经过雍正的同意。

然而,雍正的忍让换来的却是隆科多的得寸进尺,除了当众呵斥雍正以外,还经常擅自插手朝中的一些事务,如官员的任免等等,且没有经过雍正的同意。

但由于隆科多的身份特殊,再加上曾经一直大力支持帮助雍正,因此雍正并没有对隆科多直接处以死刑,而是将其囚禁起来,最终饿死在狱中。

隆科多死后,雍正才恍然大悟,康熙当年为何要点名让隆科多陪葬,正是为了能够让雍正得到隆科多的大力支持,并且在继承皇位之后能够帮助雍正稳固皇权。

虽然最终隆科多野心暴露,不过好在雍正自己已经有能力解决隆科多这个心头大患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雍正   康熙   皇权   索尼   皇位   顺治   天花   太后   临终   大臣   皇帝   父亲   男人   高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