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暴虐的天皇武烈天皇,娶生母当皇后,后宫人人躲着走

公元498年父亲仁德天皇离世不久,时年9岁的小长谷若雀命皇子身穿白色天皇服饰头戴黑色高帽坐在庄严的大殿上接受着百官朝拜,继承了父亲的皇位,史称武烈天皇。

武烈天皇是德仁天皇的第六子,父亲在位时从未想过让这个最年幼的儿子继承皇位,但不幸的是德仁天皇成年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开展了堪称比“玄武门之变”还丧心病狂的厮杀,最终哥哥们全部殒命无一幸免。这个从未感受过父子手足亲情的孩子成为日本历史上第25代天皇。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武烈天皇明显属于后者,只是他选择了更为“极端”的方式去治愈。

“我现在是天皇了对吧?”
“是的,陛下。”
“那我想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对吧?”
“是的,陛下。”

也许是出于对母亲的依恋,又也许是出于对至高无上皇权的试探与挑衅,

继承皇位之后的第3个月,这个不到10岁的孩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一场盛大的婚礼迎娶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春日大娘。至于他为什么要迎娶自己的亲生母亲。

如果说,每个男孩天生就有“恋母情结”是不是会过于武断。但众多的历史事件又切实的向人们证明着:
恋母情结的广泛性与深入性。
只是那些男孩没有武烈天皇的“无上权利”,更没有像武烈天皇一样在这个充满血腥与阴谋的皇宫长大。

“恋母情结”概念起源于古希腊

恋母情结最早出现于希腊神话,讲述的是一个叫俄狄浦斯的王子弑父娶母的故事。
所以恋母情结在西方一直被称作“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1913年在《图腾与禁忌》里说道:
“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对象都是自己的母亲,他总想占据父亲的角色,与其争夺母亲的爱情。”

因为孩子出生前后最亲密的人就是他的母亲。所以在2岁前,还未形成“自我”这个概念的时候,孩子无法分辨出母亲和自己实际上是两个人。他理所当然认为他和母亲是一体的,就像在子宫里靠脐带连接的状态。

当突然有一天他发现母亲和别人产生了如和他一样亲密的联系的时候,他就会天生的对这个人产生“敌意”,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父亲。这种敌意大概会持续到男孩6岁甚至更长时间。

可以说,母亲是男孩第一个亲密接触的女性。所以当他发展到青春期的时候总会潜意识不受控制的喜欢上和自己母亲一个类型的女生。

因为母亲的味道,母亲的爱抚是男孩从在子宫里开始就感受到的,最安全最舒适的情感纽带。
所以当遇到和母亲相似的异性时总会情不自禁想要靠近。
其实相较其他国家“奔放”到近乎野蛮的乱伦婚嫁制度,我国古代应该算是比较讲医学常识的“礼仪之邦”。

但即便如此,也出现过儿子娶母亲的现象。

中国版儿子娶母亲的故事

比如公元651年23岁的唐高宗李治娶了父亲李世民27岁的小妾武则天。

公元1462年15岁的明宪宗朱见深宠幸了比他大17岁的乳母万贞儿,史称万贵妃。

而匈奴少数民族就更加豪横一些,因为人口稀少文化落后,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理念,一直遵循着“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婚嫁传统。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昭君出塞”。

公元前33年21岁的昭君嫁给53岁的呼韩邪单于,生下儿子伊屠智伢师。

一任丈夫死后昭君嫁给一任丈夫长子复株累单于,生下两个女儿。

二任丈夫复株累单于死后,王昭君再次嫁给二任丈夫的儿子搜谐若鞮单于。最终昭君35岁英年早逝。

不过好歹,我国子娶母的事件都是继母而非亲生母亲。

除开政治因素外人们可以发现,那些自主性选择娶“继母”的君王多半都是有一个颇为强势的父亲,年幼时期比较羸弱或者遭遇过一些欺辱或冷落。出于对父亲的畏惧,他们会更渴望得到“母亲式的关怀”,比如明宪宗朱见深。

不知道是出于当时医学的不发达,还是人口实在过于稀少,又或者是文明尚未开化,比匈奴人还豪横的岛国人民特别钟情于“近亲婚配”,理由是“血统纯正”。

上至天皇下至平民,近亲结婚基本上成了日本维护“家族纯正血统”的传统习俗。

所以哪怕荒诞不羁的武烈天皇直接娶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也没有影响他至高无上的皇权地位。

而娶母只是他荒诞人生的开始。

孕妇剖腹娶婴—只为满足孩童好奇心

公元499年武烈天皇外出游玩的时候碰到一个孕妇。出于好奇他伸手摸了孕妇的肚子。他知道孕妇肚子里是一个孩子,自己就是这样出生的。但他不知道肚里的孩子都长什么样。这个问题困扰着10岁的武烈天皇,他特别想看看里面是啥。

于是次日他命人找来十几个月份不同的孕妇,剖其腹,将大小不同的“婴儿”取出研究查看。

他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丝毫不在意那些在一旁鬼哭狼嚎满地鲜血的孕妇的惨状。

剖开孕妇肚子看婴儿大小的行为在成年人看来是件极为残暴和疯狂的事,但作为幼儿的武烈天皇,他只是因为“好奇”。因为没有人可以给他相应的惩罚,所以他无法理解自己给别人带去的痛苦。

就像小时候邻家的小男孩总是会将蚂蚁踩死或烧死,抓到的昆虫也会折断翅膀或者各种“刑具伺候”,其残忍程度可见一斑。

如果有一天小男孩变成了昆虫,被同样的方式残忍折磨以后,相信他再也不会轻易尝试这种“游戏”。

小男孩的权利范围仅限于满足对昆虫类生物的好奇心。

而武烈天皇的权利范围几乎可以满足他的任何好奇心。

公元500年武烈天皇率众出游,走到农田处看到农夫在地里挖土豆,他突然想到:

挖土豆到底是全靠手还是靠指甲呢。如果把指甲拔了,手是否还能挖土豆呢。这只是一个11岁孩童看见农夫耕地时候产生的好奇心罢了。但奈何这个孩子是武烈天皇,于是农夫的指甲被拔掉了,鲜血淋漓的在田里继续挖土豆。

公元501年武烈天皇偶然看到有孩童在爬树,心血来潮的他想:

如果让一个人爬树,下面的人又紧接着砍树,那人是会和砍下的树一起掉下来还是会提前自己跳下来呢。

也许出于好心害怕爬树人的头发被树枝挂着,武烈天皇命人将那人的头发拔光后命其开始爬树,下面的人开始砍树。最后爬树的人非死即残。这个实验再次满足了年仅12岁的武烈天皇对野外空间的探索需求。

公元502年进入少年期的武烈天皇像所有的少年郎一样开始迷上了捕鱼。

但武烈天皇的鱼池里却养着非常“特别的鱼类”—人鱼。

日本夏天郊外的行宫鱼塘里满满都是侍卫宫女假扮的“人鱼”。此时的武烈天皇正兴致勃勃的手拿鱼叉像个熟练的渔夫般向水里的人鱼刺去。一只,两只,三只,鲜血很快便染红这个原本清澈见底的鱼池。有的人鱼当场死去有的人鱼侥幸逃脱拼了命的想往远处的树林跑去。武烈天皇仿佛看见了可耻的“逃兵”般,火速命人拿来弓箭,亲自射杀了这群潜逃的人鱼。

这是一个2500年前的真人cs现场。13岁的少年仿佛是游戏里天神一般的存在。

这里没有限制没有束缚没有任何法律规则,天皇就是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

就像新闻里报道的开车撞死人却毫无愧疚感的富二代,那些强奸了幼女只想着用钱和权“摆平”对方父母的官二代。

不同的是,富二代继承了家族的金钱,官二代继承了家族的权威,而武烈天皇,继承了一个时代。

皇二代的豪横,让武烈天皇不懂得什么是“失去”,更不懂得什么是“害怕”。

性启蒙时期的小天皇大干了一场

公元506年17岁的武烈天皇终于即将成年。青春期的懵懂与躁动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天皇也不例外。一天武烈天皇的侍女和侍卫偷情被发现。武烈天皇非常生气,他认为自己的侍女背叛了他。这是一个“不洁净”的女人。他处死了这对偷情的侍从。

遭遇背叛的少年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绝对“纯洁”的女孩当自己的侍者。于是他命人去民间选取了数百名年龄相仿样貌清秀的女孩到皇宫,将他们梆在凳子上与马交p,女孩的腿都统一要求劈成90度,他会时不时用手抽查,如果这些女孩有生理反应,凳子被打湿即证明这个女孩太过淫乱,即刻就会被带下去处死。

即便武烈天皇的性启蒙伴随着背叛与荒诞,

他依然遇到了自己的真爱—日本大臣家的女儿影媛。

奈何王子有情美人无意。影媛在遇到武烈天皇之前已经有了恋人权臣平野真鸟家的公子。深知武烈天皇的品性不敢直接拒绝,影媛将天皇约到了平野真鸟公子颇为擅长的,赛歌斗舞场。希望天皇知难而退。果然情敌见面分外眼红,两人立刻开展了一场激烈的赛歌斗舞比赛,不出意外武烈天皇惨败而归。丢人丢到喜欢的女子面前了,杀红眼的武烈天皇气急败坏回到皇宫,召集人马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权臣平野真鸟家整个宅子都给烧了。平野家无一幸免,平野真鸟公子更是被烧得面目全非。

抱着恋人的尸体一阵哭诉后,也许是出于对武烈天皇近乎变态的爱恋的恐惧,影媛隐姓埋名逃至乡野。

武烈天皇的初恋就这样无疾而终。

好家伙,可能连权臣平野真鸟都没想到,这个平时烧杀抢掠不做好事的武烈天皇杀权臣都杀得那么“出其不意别出心裁”。这样一来,更没有人敢惹这位权势滔天无人管教却还未成年的少年天子。

毕竟唯一的长辈都变成了他的妻子。

小天皇的奇葩事迹可谓不分地域不分贵贱,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管你是妇孺儿童还是贫民贵族。

如果再这样继续玩下去,估计日本就快被武烈天皇玩成无人区了。

可能上天也开始怜悯这个本就“地少人稀”的弹丸小岛国,507年刚年满18周岁的武烈天皇暴毙而亡。史书并未留下天皇具体是患病不治而亡还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又或者是几大权臣在亲眼目睹了老大平野真鸟的结局后深知天皇不死自己家族迟早也会被天皇团灭,于是报团取暖密谋将其杀害。

弹冠相庆的事实就是武烈天皇死了,至于怎么死的,我想全日本没人愿意去深究。

人之初性本恶?

很多人看完武烈天皇的事迹后,大多都会对他的残暴唏嘘不已。

黑格尔说:“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界也是如此,人的审美取向多半来自大自然的精密安排。”

我们不能否认武烈天皇本质上是一个内心黑暗且冷血暴虐的少年。

儒家的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法家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心灵的“白板说”,即孩子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他的性格形成80%取决于后天环境。

于是,佛洛依德的“因果论”与阿德勒的“目的论”相持不下数百年。

因果论即是:

武烈天皇娶亲母,杀孕妇的原因是因为童年时候造成了不可修复的阴影。

通过做这些惨无人道的事情,能够让他感受到报复或者弥补的快感。

因为受伤,所以报复。

目的论即是:

武烈天皇娶亲母,杀孕妇的原因是他想要达到挑战权威,满足私欲的目的。

因为想要达到目的,所以做恶事。

幼年时期(12岁以前)武烈天皇是一张白纸,他没有太强的是非对错观念。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却没有人约束他,他开始“沉迷”这种“权利带来的满足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常识的增加,他也逐渐明白了这种残暴的“错误性”,

但他已经习惯这种“极限的自由感”,于是不论出于内心的不安还是对外界的逃避,他都需要将这种“极限自由感”合理化。

所以他会将自己的残暴归咎于过去的阴影。

由此可见:

人类最原始的本性就是和动物一样:弑杀,残暴,极强的占有欲和侵略性。

如果没有后续成长环境中“正确的引导”,通过文明的教化,不论是什么血统,什么身份,都会成为人性的牺牲品。学习和教化就是为了不断克制和抵御这种类似动物的“本能”。

从武烈天皇的故事不难发现:

人之初性本白,父母如何去绘制这幅白纸,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
只有从小得到过很多爱的人,成年后才有这么强大的付出力,
武烈天皇毫无同理心到近乎泯灭人性的疯狂背后,是否也是一种对“爱”的渴求与挣扎。

参考文献:
《武烈天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日本   天皇   单于   昭君   权臣   平野   生母   后宫   皇后   公元   孕妇   父亲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