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列思想为例,浅析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民族学问题有何特点

美国在被殖民时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居民群。
那么今天我们将从血统、移民及其语言文化、信仰与政治几方面论述,殖民地时期各居民群体间的交流、互动。

血统、移民及其语言文化

“南美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称美国人为“美洲的英国人”。

这句话在相当程度上点出了美利坚民族形成的一大困境——英国移民及其后裔的身份。

此外,非英移民集团的涌入,也将对移民的民族认同产生双重影响:

一方面,族际在血统、文化上的交流,有助于消解旧有的民族身份认同,有利于新的民族身份认同的培育;

另一方面,移民集团间的差异,随着移民数量的增加,或可能导致身份认同的“碎化”。

对英国身份的认同和各移民身份认同的“碎化”是“美利坚民族形成”的两大障碍。

北美的十三块殖民地由英国移民自发建立,各殖民地的管理机构由英国人控制。

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除去印第安人和黑奴,美国有390多万人,其中不列颠人以及后裔占殖民地总人口的80‰ 。

英国先后打败其他殖民竞争者,尤其是赢得英法七年战争,保证了英国在北美的优势地位。

所以,英国移民带来的白人文化便成为殖民地的主流文化。

也就是说,美国的根在欧洲,其主根则在英格兰。

英国移民们几乎将英国的一切文化都带到了殖民地。

草创时期的殖民地,文盲成群,文化发展落后,没有创造新文化的能力。

英国的诗歌、小说、戏剧、服饰、家具等等,只要是来自母国的,统统欢迎。

殖民地没有独属自己的神话传说,没有自己的英雄历史,没有独属移民的集体记忆。

自然地,殖民地的英国移民保留了对母国的“民族”认同。

如荷兰移民信仰新教、说荷兰语、从事海贸与农业;德意志移民信路德教、说德语、从事工商业;法国移民中的逃亡贵族、胡格诺教徒则分享着欧洲“高雅文化”,犹太人信仰犹太教、从事商业。

信仰与政治

宗教改革使欧洲出现新的信仰版图,新的教义,随着各国移民,漂洋过海,扎根于北美。

移民的聚族而居,给信仰以自然疆界。

新英格兰是圣公会的本部,罗德岛是清教徒的根据地,马里兰是天主教的后花园,宾州是各教“俱乐部”,北卡罗来纳是亡命者的天堂,南卡罗来纳是冒险家与海盗的伊甸园。

教派争端使各教会热衷于扩张势力,为此纷纷创办教会学校。

加之英国在殖民地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各殖民地之间联系松散,不成整体,只有英国可以居高而治、统一管理。

对此,移民们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欧裔美洲人”身份,或直接将自己认作是某州人。

独立战争爆发后,这种意识依旧十分强烈,并对大陆军的军事行动造成了影响。

华盛顿写道:“康涅狄格的部队中不愿有马萨诸塞人,马萨诸塞人则认为不需要在他们当中安插罗德岛人。新罕布什尔州说,因为它新成立的军队位置有限,因此要辞退一些能干而又有经验的军官。

顺理成章地,殖民地精英人士会称其“州”为“国家”。

地方主义的盛行、新的民族意识的缺失,这些导致了州政府的各自为政。

各州间利益交错,矛盾迭起,屡屡有州欲脱离联邦而自立。

在统一的土地边界法制定之前,各州的边界冲突不断,移民们囿于地方利益,尚未形成与联邦荣辱与共的“习惯”。

从某种意义上讲,独立战争更多的是一场英帝国内部的政治分离运动。

这一点在《独立宣言》中的表现最为明显。

《宣言》采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强调了人的天赋权利,并据此认为,当一个政府“旨在把人民置于绝对专制统治之下时,那么,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个专制政府”。

所以,独立战争主要是政治共同体内部人民反抗不公正统治的斗争,而不是什么反殖民主义或民族解放的思想认识。

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一定程度上恰恰表明了殖民地人民的“英吉利民族”意识。

七年战争后,殖民地希望得到英国政府的补偿,同时也认为异族势力的消除将使殖民地迎来新一轮发展。

恰恰相反,殖民战争的胜利,使英国政府能够严格执行之前颁布的针对殖民地的严厉政策,同时巨额的战时债务及保护辽阔北美新版图的庞大军费支出,都将由殖民地人民承担。

于是,移民们要求政府将他们与英国本土居民一视同仁的希望再次落空。

北美人士认为,若英议会中无殖民地代表,那么,英议会通过的北美法律便不具有事实效力。

若殖民地在英议会中占有相应席位,则英国议会通过的法律,在殖民地理应得到执行。

正是在追求民主权利的背景下,母国与移民们的矛盾开始激化,并最终走向战争。

以此看,北美独立战争便不具有“美利坚民族”解放性质。

实际上,对母国的民族认同,移民集团多少都会有所保留。

这一点在南北战争后,美国社会飞速发展的一个多世纪里也极为明显。

“欧洲来的移民变成了美国人,但是,他们没有完全失去忠于自己原有祖国的心理。”

大体上说来,每隔一代人都变得更加美国化,然而情况并不这样简单

许多来到美国的东欧农民,原来并没有什么民族意识,他们对自己的出生地、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及故国的亲友,感情并不强烈。

可是,这些农民的子女,在美国的学校里上学,阅读美国的书报,对于自己祖国和民族的东西,却比他们的家长知道的要多。

至于某些本来就具有强烈民族感情的移民,如爱尔兰人或波兰人,他们迁到美国以后,经过一代又一代,这种民族感情往往还是强烈的。

移民对母国的继续认同和难以有效“美国化”,即使在“融化”能力得到巨大提高的当代美国社会,仍旧是一大棘手难题。

更何况是在筚路蓝缕、草创之初的殖民地时期。

如此看来,殖民地时期,各移民集团间虽有一定的交流,但尚不足以形成“民族”意义上的认同感。

结语

从殖民地建立至独立战争爆发,北美各移民集团在语言、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尚未形成独立的民族意识,即便是英国移民集团也依旧保持着对“母国”的民族认同。

因此,在独立战争前后,并未形成民族学意义上的“美利坚民族”,北美独立战争也不具有所谓的“民族解放”性质。


参考文献:

1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M]//斯大林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2 卢瑟·路德克.美国的社会与文化——构建美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66.

3 张小兵,张彬.论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J].延边大学学报,1999(3).

4 黄绍湘.美国史纲1492—1823[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1987:59.

5 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殖民地历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6 卡罗尔·卡尔金斯.美国社会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6.

7 李剑鸣.美国的奠基时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20.

8 赵晓兰.美国的诞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02.

9 杰斐逊.杰斐逊文集(上)[M].北京:三联书店,1993:53.

10 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建国的历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528.

11 美国独立宣言[M]//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附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12 托马斯·潘恩.常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美国   美利坚   人民出版社   母国   民族学   北美   马列   英国   殖民地   移民   独立   民族   战争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