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各县区的名字来历,历史及传说

信阳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1998年6月9日,设立地级信阳市。他是孙叔敖、春申君、司马光、郑成功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他是“中国毛尖之都”。其他的在前文中说过,这里不做过多介绍,只说信阳下辖的2区、8县:

浉河区

1998年改县级信阳市设浉河区,以河流命名。因境内浉河得名。 浉河,古称訾(zi)水。原为小溪,南北朝时称为浉溪。齐建武二年改称浉水,后称浉河。

秦置义阳乡,属南阳郡。西汉置钟武县,治今区境东南,属江夏郡。西部为平氏县义阳乡地,属南阳郡。东汉废钟武县,置平春(侯国),属江夏郡。三国魏分南阳郡置义阳郡。晋惠帝移义阳郡治于仁顺城。东晋置平阳县,属义阳郡。南朝分平阳县置义阳县,属义阳郡。隋大业初(605)义阳县属义阳郡。二年(606)属义州。唐武德四年(621)属申州。宋初为义阳军、义阳县治。太平兴国元年(976)避太宗讳改义阳为信阳。元至元十四年(1277)为信阳府(翌年降为州)、信阳县治。二十年(1283)徙州治于罗山,为信阳县治。明洪武元年(1368)置信阳州。十年(1377)降信阳州为信阳县。成化十一年(1475)复信阳州。清仍明制。1913年改信阳州为信阳县,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属豫南行政区。1932年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年析信阳县设信阳市(县级),属确山专区。1952年市改镇,属信阳县。1953年复信阳市(县级)。1969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改信阳市(县级)设浉河区,属信阳市(地级)。

平桥区

原为信阳县。1998年改设平桥区,以地理实体而得名。境内平西沟上有石桥,故名平桥。西周属申伯封地。战国属楚。秦属南阳郡。西汉设平氏县。三国魏设义阳县,属义阳郡(治所安昌城),后废郡。晋初复置义阳郡。南朝宋改平阳县,属宋安郡。隋开皇初郡废,改平阳县为义阳县。隋大业二年(606)属义阳郡。唐、五代属申州。宋开宝九年(975)属义阳军。太平兴国元年(976)更名信阳县,属信阳军。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信阳府。明洪武元年(1368)置信阳州,废信阳县。十年(1377)降为县。成化十一年(1475)复升为州,属汝宁府。清仍明制。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道废,属豫南行政区。1932年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年4月属确山专区。6月属信阳专区。1950年信阳县、市分治。1960年撤销信阳县,属县级信阳市。1961年复信阳县,属信阳地区。1998年撤销信阳县,设平桥区,属信阳市。

罗山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析钟山县置罗山县,以境内自然地理实体命名。

因县城西南有小罗山而得名。春秋、战国属楚。秦末置县,属衡山郡。汉置鄳县,属江夏郡。三国、晋同汉制。宋孝建三年(456)分鄳县地增置宝城县,同属义阳郡。南齐改宝城县为保城县,与鄳县均属北义阳郡。梁武帝(512)合鄳县、保城县置汝南郡。北魏分置保城县、鄳县、东随县,保城县,鄳县属齐安郡,东随县属宋安郡。北齐合3县置高安县,属齐安郡。隋开皇三年(583)高安县并入钟山县。九年(589)析钟山县置礼山县,属义阳郡。十六年(596)又析钟山县置罗山县,属义阳郡。大业末年(618)礼山县废。唐武德四年(621)于县境置南罗州,领罗山县。八年(625)南罗州废,罗山县属申州。五代同唐制。宋开宝九年(976)罗山县废。雍熙三年(986)复置罗山县,属信阳军。元至元二十年(1283)徙信阳州治于罗山县城,县治迁往西南,称罗山新县,属汝宁府信阳州。明洪武元年(1368)县治复旧,仍称罗山县,属信阳州。七年(1374)改属汝宁府。成化十年(1475)复属信阳州。清属汝宁府。1913年废府、州,罗山县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废道,直属河南省。1928年属第七(信阳)行政区。1932年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潢川专区。1952年属信阳专区。1969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信阳地区改为信阳市,属之。

光山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光城县为光山县,因浮光山而得名。因淮河水绕浮光山(在今息县境内)东流,每逢太阳夕照,河面波光粼粼,银光四射,使浮光山石壁生辉,故名光山。《太平寰宇记》载:“浮光山周回二十里,俯映长淮,每有光耀,因名光山……”。

春秋为弦国地。战国属楚。西汉置西阳县、轪县,属江夏郡。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以西阳、轪县境内置茹由、乐安、光城(治所在今县城)三县,属弋阳郡。南朝宋大明年间在光城置光城左郡治光城。南朝梁天监初(502),始置光州,以光城为州治。隋开皇十八年(598)更光城为光山县。唐太极元年迁光州于定城,光山为首邑。唐天宝元年(742)改乐安为仙居。宋建炎元年(1127)撤仙居并入光山。绍兴二十八年(1158)避金太子光瑛讳,改光山为期思。绍兴三十一年(1161)复名光山。唐、宋、元、明、清均属光州。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南汝光道。1927年属豫南行政区。1932年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潢川专区。1952年属信阳专区。1969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属信阳市。

新县

1947年将经扶县改为新县,以美好寓意得名。1926年此处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1932年红军撤离,析光山、麻城、黄安三县地置县,以中华民国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的字“经扶”作为县名,县治新集。1947年解放,取“新政权的建立和县治在新集”而得名新县。

夏、商时北部属扬州,南部属荆州。西周至春秋先后属弦国、黄国。战国时先后属秦弦地、楚国。秦代北部属九江郡,南部属南郡。汉代属江夏郡。三国时北部属魏国弋阳郡,南部先后属魏国弋阳郡、吴国蕲春郡。晋代北部属豫州弋阳郡,南部先后属弋阳郡、西阳郡。南北朝时北部先后属豫州弋阳郡、光城左郡、光州、沙州、豫州广陵郡、弋州弋阳郡,南部先后属豫州西阳郡、建宁郡、定州、衡州、亭州、沙州。隋代北部属光州光山县,东南部先后属黄州信安县、黄州麻城县、永安郡麻城县,西南部属永安郡木兰县。唐代北部先后属淮南道光州弋阳郡光山县、淮南西道光州弋阳郡光山县,南部先后属亭州麻城县、黄州都督府麻城县。宋代北部属淮南路光州军光山县,南部属淮南西路黄州麻城县。元代北部属汝宁府光州光山县,南部先后属湖广行省黄州路麻城县、淮西道黄州路麻城县、河南江北行省黄州路麻城县。明代北部属河南布政司汝宁府光山县,东南部属湖广布政司黄州府麻城县,西南部先后属湖广布政司黄州府麻城县、湖广布政司黄州府黄安县。清代北部先后属河南布政司汝宁府光山县、河南省光州光山县,东南部先后属湖广布政司黄州府麻城县、湖北省黄州府麻城县,西南部先后属湖广布政司黄州府黄安县、湖北省黄州府黄安县。民国初期北部属河南省光山县,东南部先后属湖北省汉黄德道麻城县、鄂东道麻城县、江汉道麻城县,西南部先后属湖北省汉黄德道黄安县、鄂东道黄安县和江汉道黄安县、红安县、黄安县。1932年从光山县和湖北省麻城县、黄安县中析出,置经扶县,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区。1947年改为新县。1949年属鄂豫区二专区。1949年属潢川专区。1952年属信阳专区。1958年光山县南向店公社的部分区域并入。1969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属信阳市。

商城县

汉置雩娄县。隋改殷城县。宋建隆元年(960)为避讳,改殷城县为商城县。隋代置殷城县,因境内有古殷城而得名。宋建隆元年(960)因避宣祖赵弘殷(赵匡胤之父)讳,改殷城县为商城县。

夏商为扬州域。西周属黄国地、蒋国地。春秋属吴。战国属楚。秦为安丰县,属九江郡。两汉为雩娄县地,属庐江郡。西晋属安丰郡。东晋改属豫州戈阳郡。南朝宋侨置苞信县(治今县城),属边城左郡。南朝梁置义州义城郡,领苞信县。北朝属北齐东光城郡。隋改苞信县为殷城县,取古殷城为名属。唐武德元年(618)置义州。贞观元年(627)属淮南道光州。五代先属吴国(杨),后属南唐(李)、后周(柴)。宋建隆元年(960)改殷城县为商城县,属光州戈阳郡。至道三年(997)省入固始县为商城镇,属淮南西路光州。嘉熙元年(1237)迁光州治于金刚台。元为商城镇,随属河南行省汝宁府。明洪武初改属凤阳府。四年(1371)改属中都临濠府。十四年(1381)复属汝宁府。成化十一年(1475)从固始分出,复置商城县,属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光州。清初沿明制。雍正二年(1724)属光州直隶州。清末属河南省豫南道。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道废,直属河南省。1929年曾名赤城县。1932年复原名。1948年属鄂豫苏区。1949年属潢川专区。1952年属信阳专区。1969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属信阳市。

固始县

秦置安丰县。东晋末废。南朝宋泰始中侨置固始县。《后汉书·卷十五·李通传》载“建武二年(26),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始有固始之名。取意“固而久之”命名。明嘉靖《固始县志》葛臣曰:“通(李通)与帝(光武帝刘秀)首事,欲其坚固初始欤”。

春秋为蓼国和蒋国地。秦置安丰县,治今县城东南。属九江郡。西汉置蓼县,治今县城东北,属六安国。东晋末安丰县废。南朝宋泰始中侨置固始县,治今县城东北。南朝梁复名蓼县。东魏复名固始县。属北新蔡郡。隋开皇初固始县治所移此,属弋阳郡。唐代期思县并入固始县,属光州。宋代商城县并入固始县,属光州。元、明属汝宁府。明代商城县从固始县划出。清属光州。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属豫南行政区。1932年属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潢川专区。1952年属信阳专区。1960年往流、桥沟、期思、张庄4公社划入固始。1962年期思、张庄划入淮滨县。1969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属信阳市。

潢川县

清为光州直隶州。1913年废,置潢川县。因过境河流得名。潢河纵穿县境,故名。传黄帝末孙陆终之子封于此,称光国。《禹贡》载:“为扬州之域,三代因之”。春秋时为黄国。鲁僖公十二年(前648)楚灭黄,黄地入楚。秦属九江郡。西汉初(前206)置弋阳县,隶汝南郡。东汉初(25)改弋阳县为弋阳侯国,仍隶汝南郡。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分汝南、江夏2郡地置弋阳郡,郡治弋阳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分汝南、弋阳郡地置汝阴郡。惠帝元康元年(291)分弋阳郡置西阳郡。南北朝时期:宋永初三年(422)隶南豫州。元嘉二十五年(448)属弋阳郡。大明元年(457)分弋阳郡立光城左郡。八年(464)省光城左郡为县,仍隶弋阳郡。永明十三年(495)弋阳郡属北魏。梁太清元年(547)在南光城郡置光州,治光山县(今光山)。大宝元年(550)弋阳县归属北齐。北齐武平元(570)省北弋阳入南弋阳,更名定城县,治今潢川南城。陈宣帝十一年(579)北周攻占定城,改弋阳郡为淮南郡,省定城为郡治。隋开皇元年(581)废淮南郡,复置定城县,仍隶弋阳郡。唐武德三年(620)改弋阳郡为光州,以定城为弦州,领定城县。贞观元年(627)废弦州复光州,属汝南道。太极元年(712)光州州治由光山迁至定城州,隶汝南道。天宝元年(742)改光州为弋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光州,隶汝南西道。五代十国期间:梁开平元年(907)光州归后梁。乾化二年(912)属吴国。后晋天福二年(937)隶南唐。后周显德五年(958)归后周。皇佑三年(1051)光州隶汝南西路。宣和元年(1119)光州升为光山军,领属如故。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为避金太子光瑛讳,改光州为蒋州。嘉熙元年(1237)兵乱,光州徙至金刚台。元至元十年(1273)置光州招讨司。十二年(1275)属蕲黄宣慰司。二十三年(1286)划归淮西宣慰司。三十年(1293)光州改属汝宁府。明洪武元年(1368)省定为光州治。四年(1372)光州改属中都临濠府(治今安徽凤阳县)。十三年(1381)仍属汝宁府。成化十一年(1475)析固始置商城。清初光州领属沿袭明制。雍正二年(1724)升光州为直隶州,直隶河南布政使司。1913年光州改为潢川县,属豫南道。1914年改属汝阳道。1928年为第十三行政区。1932年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年为潢川专区行署驻地。1952年属信阳专区。1969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属信阳市。

淮滨县

1951年设淮滨办事处(县级)。1952年撤办事处,设置淮滨县,因所处地理位置得名。传淮河边生存着一种叫“淮”的短尾鸟,“淮水”因此得名,后演为淮河。淮河自县境中部穿过,县城居淮河之滨,故称淮滨。县境淮河以南,周为蒋国地。春秋楚灭蒋国置期思县,属汝南郡。魏、晋改属弋阳郡。南朝宋、齐仍之。北朝魏属边城郡。隋开皇初郡治徙期思县,后郡、县废,地入固始县。县境淮河以北周为息、赖国地。春秋为处地。汉为新息、褒信二县地,属汝南郡。魏、南朝宋属豫州。北朝魏属东豫州。隋属汝南郡。元废褒信、新息入息州,属汝宁府。明、清为息县地。1951年析潢川、固始、息县地设淮滨办事处(县级),属潢川专区。1952年置淮滨县。1955年淮滨县三河、栏杆、赵集3个区的100个自然村划入阜南县,阜南县里城区的王湾、两河集等7个自然村划入淮滨县。1960年撤销淮滨县,分属固始县、息县。1962年复县,属信阳专区。1969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属信阳市。

息县

因境域西周时曾为息国封地而得名。息之名自周始,武王十三年(前1053)分封姬姓为息国侯爵,故名。周为息国地。春秋为楚邑。秦属颍川郡。西汉置新息县,属汝南郡。东汉为新息侯国。又分地置褒信县,后为褒信侯国。三国魏属豫州汝南郡。晋复为新息县,属汝南郡。南朝宋分为南、北新息县。北魏太和十九年(495)置东豫州于新息。

南北朝时期新息属汝南郡,苞信县先属东新蔡郡,后属新蔡郡及长陵郡,长陵县先属新蔡郡,后属长陵郡。梁大通元年(527)改属西豫州。太清元年(547)改属淮州。东魏武定七年(549)复置东豫州。北齐沿袭未变。北周大象元年(579)改属息州。隋大业初废息州,新息、褒信2县属汝南郡。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息州。贞观元年(627)属蔡州汝南郡。五代沿袭未变。北宋属蔡州。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属金。金泰和八年(1208)属息州。元中统三年(1262)二月废息州,十二月复置。元至元三十年(1293)属河南省汝宁府。明洪武四年(1371)二月属中都临濠府,不久息州降为县,属颖州。明洪武七年(1374)属汝宁府。明洪武十三年(1380)属光州。清初属南汝光道。清雍正二年(1724)属光州(直隶州)。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道废,直属河南省。1928年河南省第三行政区。1932年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1949年属潢川专区。1952年属信阳专区。1969年属信阳地区。1998年属信阳市。




#信阳# #信阳头条# #生活在信阳的小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信阳市   光山县   光州   固始县   光山   弋阳   麻城   汝南   信阳   元年   来历   名字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