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要刘墉死,怒问:“你属啥?”刘墉淡定2个字,保住半生富贵

公元1766年,乾隆皇帝55岁,正值大清帝国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全国农工商业都得到了巨幅的发展,人口激增,国库满溢,圆明园完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扩建,史无前例的皇帝离宫和取之不竭的空前财富,塑造了载入史册的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乾隆皇帝志得意满,怎么花钱成了头号难题。

这一年中秋佳节,全国各地的文武百官都忙着向皇帝进献贡品,奇珍异宝,珍馐美味,数不胜数。

而当时官拜广西巡抚的刘罗锅,因为是个大清官,别说奇珍异宝了,就是自家开销都要省吃俭用。

朝上的节庆丝毫不能马虎,自己的腰包又得守住,这位老兄眼珠一转,计上心头。

“一统江山”

于是乎,刘大人提着一个铁桶,上了金銮殿,乾隆皇帝不明所以,责问刘墉“有何用意”。

这时,死对头和珅和大人也跳了出来,连声喝问,势要治刘墉欺君罔上之罪。

刘墉胸有成竹,自信满满,悠然问乾隆说:“万岁爷,您看看这桶里面之物,似何形状?”

乾隆见桶内堆满了生姜,层层叠叠,于是道:“像是山峦起伏。”

刘墉朗声接道:“此礼品正是一桶姜山,祝愿大清江山永固,吾皇万岁一统江山。”

此言一出,乾隆皇帝哈哈大笑,文武百官尽皆叹服,就连和珅也只好闭上了嘴。

上面的故事,来自曾经红极一时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

故事不可考证,但是乾隆时期的奢华无度不假,皇帝的好大喜功也不假,而刘墉才思敏捷,圆滑雅致,既符合历史,又讨人喜欢,难怪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也被哄得团团转,几百年后的我们也都听得飘飘然。

故事最后,乾隆龙心大悦,赏了刘墉黄马褂,并请他留宫陪宴,因为电视剧另有别情,所以草草结束了这一段。

然而,故事,才刚刚开始。

君为马,臣为驴

下午未时左右,是吃饭的时间。这是皇帝一天中最豪华的正餐。

单从满汉全席的介绍来看,皇家的饮食自然奢侈而又精致,每一道菜都是独具匠心。

但是,皇帝既不能贪食,也不能专食,一来乾隆天天山珍海味,早已吃腻,二来还要提防别人行刺,小心食物中下毒。

用完饭后,是皇帝难得的闲散时光。

这一天,刘墉,和珅陪宴,随驾至北书房。

和珅刚刚在朝上吃了瘪,对刘墉怀恨在心,恰逢几天后,就是乾隆的生日,于是仗着自己宠臣的身份,走上前去,对乾隆耳语了一番。

乾隆本来欢欣鼓舞,听了和珅的话,顿时脸色一沉,转向刘墉问道:“听说刘爱卿也要过生日啦?不知道你今年贵庚啊?”

刘墉刚想说自己今年也是55岁,但是看到皇帝身后和大人的一脸坏笑,就知道这两人准是没安什么好心,心想自己与皇帝同时庆生,实乃忌讳,若不想个十全的答案出来,恐怕凶多吉少。

于是,在不明圣意的情况下,刘墉试探性地回道:“启禀陛下,微臣去年54岁。”

乾隆一时没反应过来,愤怒道:“谁问你去年了?朕问你今年,你是属什么的?”

刘墉微微一笑,躬身说道:“属驴!”

乾隆不怒反笑,大声道:“胡说,天下间哪有属驴的?你与朕同年生人,朕属马,你怎么属驴?”

和珅赶忙趁机扇风:“陛下,这刘墉分明是欺君罔上,理应凌迟处死!”

刘墉这次仍是自信满满,悠然答道:“自古龙马一体,从周易开始,便以马象作为乾卦,天行健,君子自强而不息,而马代乾卦,意有所指,骏马奔腾万里而不知疲累,世间所属,实乃无匹无配。”

“你,这...”和珅瞪大了眼睛,想立刻辩驳几句,却苦于胸无点墨。

只听刘墉又道:“《周礼》中提到,八尺为龙,六尺为马。《礼记》中也有记载,天子驾苍龙,衣青衣,春为青,天为顺,所以帝王长青,苍龙即为青色的马。”

乾隆听得微微颔首,嘴边露出了笑意。

刘墉最后道:“我大清入关以前,曾是马背上的民族,龙是天外来使,马为地上之龙,陛下日趋千里,奔逸绝尘,臣却是出身青州,行动缓慢,但甘为臣属,只作一头小青驴,尽效犬马之劳。”

“好!”乾隆听完一席话,又是哈哈大笑。

这位爱卿足智多谋,博览群书,难得又如此机巧,句句迎合盛世,字字风趣有理,本想整治他一番,却又只好再放他一马。

由此,刘罗锅因为拍的一手好马屁,再次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史为鉴,事为难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说不是就不是。其实,乾隆皇帝生于1711年,他比刘墉大了9岁,比和珅更大了足足有39岁。

1766年的时候,和珅才16岁,要再等上3年,他才参加科举,而再过15年,他才当上吏部尚书,权倾朝野。

1784年的时候,刘墉已经快七十了,虽然作为朝中重臣,任职宗人府玉牒馆副总裁,是御史派之首,仍可以和贪官派鼎足而立,但是,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在此后的数年里,刘墉犯错累累,官声渐渐势微,他多次受到乾隆的责备,干活懒散,疏于政事。

其实,刘墉家世代为官,父亲还曾经做过宰相,他早已深谙官场之道,十分清楚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早年时,刘墉在官海几经沉浮,父亲因疏职被下过狱,自己因失察而被判过刑,到了晚年,自然棱角尽去,言方行圆。

民间故事中,他和和珅明争暗斗,斗智斗勇,让人浮想联翩。

事实上,两人都是聪明圆滑,一个做了宠臣,一个独善其身,连回答皇帝一个日常的问题都要深思熟虑,曲意逢迎。

这俩人见了面,当然不会逞凶斗狠,也不会在朝堂上拼个你死我活。

不同的是,刘墉的确为官清廉,心系国计民生。

湖南受灾时,他赈济灾民,亲督严办,“国泰”案爆发时,他主持正义,惩私肃贪。

他的才华,乾隆颇为赏识,他的廉洁,也被百姓所爱戴,和珅得势时,他只有虚与委蛇,而嘉庆即位后,年已八十的他,再次奔走于和珅的不法之案,上书陈词。

他对国情的漏洞体察至深,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也溢于言表。

功德圆满

历史上,和珅不满五十岁的一生,所贪财富足有十亿两白银,加上黄金珍宝总共超过了大清十五年的岁入总和。

历史上,刘墉85岁寿终正寝,被追封太子太保,功德圆满,他的行辕一生简洁,他死后的陪葬,没有一银一钱。

结局时,刘墉为和珅保留了颜面,亲恳皇帝,由“斩杀于市”改为“狱中自缢”。

故事中,堂堂一米九身高的刘墉被说成了罗锅,但是他的聪明绝顶,为官刚正却是丝毫不弯。

也许是从来没有的事,我们传为乐谈,但是世间的真情实感,却也流露其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刘墉   乾隆   欺君罔上   富贵   文武百官   奇珍异宝   江山   陛下   半生   皇帝   时期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