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金让吕不韦投资出了秦始皇!战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有多牛?

吕不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果然是英雄不问出处!政治家和思想家可以来源于商人,还是一个著名商人。

故事开局的时候,吕不韦仅仅就是一个商人,作为商人,那还是很成功的,吕不韦的家族是经商的,很有钱,有多少呢?史书记载“家累千金”。那千金又是多少?也不是很多,大约就是秦孝公即位时秦国的国库是约万金,多不多,心里有数了吧。吕不韦的家里是怎么挣到这么多钱的,不知道,我也很关心这事,但我仔仔细细的把相关的史料翻了无数遍,也没找到这发财的秘笈。

好吧,前面所述算是战国时的游戏开局设定吧,反正吕不韦家族很有钱,老婆大大小小有好多个,你还不能说吕不韦渣,那个年代,有钱有权的人家就是这样找老婆的,压根就没有什么一夫一妻制。常言道:“饱暖思淫欲。”,吕不韦明显已经超过这个阶级了,既饱又暖老婆也不少,只能无事瞎捉摸,东捉摸西捉摸,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吕不韦突然听说了一件事,他在心里捉摸了一下,而这一捉摸,便改变了七国的走向,而他自已呢则以一个商人的身份混到官拜丞相,始帝认父,到最后还捞了一个政治家和一个思想家的头衔。

最初的时候,吕不韦就是一个经商的,应该认识一些官场上面的人,但处在这个时期的吕不韦,压根和秦国的王室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后面和秦国王室成员咋认识的呢?大概情况是这样的,吕不韦不是经商嘛,没事和官场或者混官场的人吹下牛,找下商机,有一天和别人闲吹,有个人说道:

“秦国在赵国有一个人质,听说是秦国君王的孙子,这个人啊名字叫异人,你们知不知道这个人啊?”

“这个人啊,我上次见过,气度不凡,是个人才,有君王之气度,不得了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本来大家就是吹个牛,谁去把这事当真啊,吕不韦就不一样了,君王之气度,这要是我现在去资助一下,岂不是叫雪中送炭,吕不韦的这个觉悟比现在银行好多了,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好啊。这个生意看起来不错啊!吕不韦心里就开始盘算起来,但这个没有可借鉴的先例啊,那个年代也不兴什么头脑风爆,想了一段时间心里实在没底,于是吕不韦就跑回家去问自已老爸:

投资农业,耕种收获,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

“十倍。”

“投资商业,买卖珠宝,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

“一百倍。”

“经营政治,拥立国君,可以获得几倍的利润?”

“无数。”

就这么简单,三问三答,一个卫国的野心商人便开始了一场散尽家财,拼上性命的政治投资。

打算干,就不怕花钱。吕不韦的做为政治家的格局确定是有的,同时,吕不韦还有一种性格史书上是没有描述出来的,什么性格?应当是那种“要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的赌徒心理。他定下这件事之后,马上先把家产总数的三分之一拿出来,多少?五百金,干嘛?宣传!吕不韦分析了一下,赢子楚虽说现在不待用,但是在赵国当质子呆了这么多年,那叫政绩。光有政绩也没有用,还得让别人知道他有这个政绩,于是吕不韦就拿了三分之一的家产让赢子楚养门客、交文人,让门客、文人们去到处宣传一下赢子楚的政绩。这个时候,吕不韦还顺道做了一件事,为了激发异人的男人情怀,把自已的小老婆赵姬送给异人了,从后面事情的发展来看,这个应该是吕不韦这场投资中的一个最大的败笔,算是应了那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光有政绩还不行,朝堂上还得有人支持,于是,吕不韦又把家产拿了三分之一出来,多少?还是五百金,干嘛?入围站位。安国君是秦昭王太子,异人的母亲在安国君那里是不受宠的,但肯定有受宠的,是不?谁?华阳夫人,而且,华阳夫人还没有儿子,于是,吕不韦拿着这三分之一的家产做了一件事:让赢子楚拜华阳夫人为母。你看,这事儿办的,利索!

前期运转就已经把家产送出来三分之二了,这个还不能说吕不韦是财徒,那后面的这件事基本可以确认吕不韦是一个典型的赌徒了。在吕不韦拿着三分之二家产布局的这个时间段秦国可是一直在攻打赵国,在吕不韦和异人认识三年左右时,风险到达顶峰,秦国已经开始干赵国的国都了。你说,在这种环境之下投资,可以想像风险系数有多大,这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事,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这个事发生之后吕不韦的处理完全就是一种赌徒心理了。

什么事呢?秦国干赵国的首都,赵国赵孝成王的心理感觉是相当不爽了:异人这个质子拿着不顶用啊,反正秦国一直在干赵国,那质子有个毛用,没用,那留着做什么?杀了!出下气,也能恶心一下秦国。

异人要被杀了?吕不韦脑袋瓜子嗡嗡的,小老婆送出去了,家底也送出去三分之二了,赢子楚要被杀了这个投资就血本无归了啊。没办法,“有赌不为输”!吕不韦决定再博一博,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单车就变摩托的机会。干嘛,异人被杀,那没有可赌的事件了,异人一定要活着,这赌局才能在嘛,于是吕不韦花了足足六百金办了把赢子楚送回秦国这件小事。

憋屈!就这么点事,花了六百金,直接把吕不韦家底干空了,找的谁呢?找的这个人官职真不大,但实用,守城的官,而且还只是把赢子楚一个人送回秦国。

异人跑了。赵孝成王一看,他大爷的,跑了?不行,赢子楚跑了这口气找谁出啊!这事太他妈的恶心人了,异人的老婆孩子不还在赵国吗?杀了!

这个时候吕不韦家底已经折腾空了,但也不能不管啊,咋办?当时异人的老婆孩子并不是吕不韦的投资重点,但是异人的老婆原本是吕不韦的小老婆,岳父家里几斤几两吕不韦心里还是有点数的。估摸着这事吕不韦是在中间给赵姬家传了话:你看,我这么有钱,现在把全部家产都投入进去了,赢子楚也回到秦国了,值不值得保,你们看着办吧。

有头脑的人办事是不拘一格的,就是这样。于是异人的老婆和儿子在赵家的帮助下藏起来了,一直到异人被立为秦国太子。

吕不韦又等了五六年,一直等到异人的爷爷秦昭王去世,异人的父亲太子安国君继位当秦王了,叫秦孝文王。吕不韦的投资开始初见成效,华阳夫人钱收了,老公当君王了,异人和吕不韦一直经营的枕头风路线开始展现威力。在华阳夫人的帮助下,异人被秦孝文王立为秦太子。到这时候,吕不韦的投资只差最后一步,熬到秦孝文王殡天,异人不出意外就会继位成为秦王,吕不韦这场已经耗时九年的投资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为了增加投资的可控性,吕不韦在这一阶段又补了一手。当异人被立于秦太子时,吕不韦又追加了点投资,花了点钱把赵国的几个管事大臣给忽悠瘸了:有没有质子没什么区别啊,你看,当时异人在赵国当质子时秦国不是该干赵国一样干,还不如换点酒钱实在。这一帮人一想:也对啊,那行,把异人的老婆赵姬和异人的儿子公子政给送回秦国。这个时候,没有人意识到,被送回去的公子政后面会成为统一六国、开创帝制的始皇帝。

秦孝文王继位事件对吕不韦的投资变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对秦孝文王本人来说,是个很扯蛋的事,等了几十天,结果只当了几天秦王,然后就身亡了。怎么死的?中毒,纵欲,兴奋过度、华阳夫人奸情暴露,说法有很多种,无法考究。

秦孝文王死了,这个秦王职位的工作还得有人干,于是,异人只做了几天太子,马上就继位了,称秦庄襄王,公子政顺势就升级成了秦太子。

到这个时候,吕不韦的投资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投资的异人成了秦王,顺带补的一手也是神来之笔,公子政被立为了秦太子。丰厚的回报来了,秦庄襄王继位后,马上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秦庄襄王做了三年秦王又殡天了,从吕不韦的布局开始进入正轨时,秦国的君王就开始短寿,是巧合还是有背后黑手,史料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可以明确的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会让吕不韦的投资的可控性达到不可想像的程度。

在战国时期,没有举行冠礼之前,哪怕已经继承了皇位,但仍然不能亲政,只能由先皇指定的人担任辅政大臣。直到举行冠礼之后,才能宣布亲政,真正掌握朝政大权。

秦庄襄王殡天之后,公子政继位,13岁。年龄小,还没举行冠礼,按照这扯蛋的规矩,国家大事都只能委托大臣处理,这其中说了能算数的大臣,就是吕大商人吕不韦,吕不韦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走上人生的巅峰,他除了担任丞相以外,还有一个称号,叫仲父,谁叫他仲父?秦王赢政!

历史对吕不韦的评价可不仅仅是一个著名商人,同时还是政治家、思想家。吕不韦官拜丞相的时候,他的政治家、思想家生涯才刚刚开始。被称呼为仲父辅政的这一段时间,吕不韦已经达到了不是秦王、胜似秦王的人生巅峰。

中间有个关键点,从史料分析,吕不韦不是官拜丞相之后才成为政治家思想家的,是因为吕不韦是政治家、思想家才有了后面官拜丞相、辅政10年。这十年吕不韦做的事也不多,主要做了五件事:

第一件事:吕不韦担任丞相后,提出了义兵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就是秦军攻下的地盘不扰民、只除恶人,让六国百姓转变对秦国的看法,认为秦军是解救他们于水火的仁义之师,从而减弱对秦国兼并六国的抵触情绪。

这套制度从另一方面来分析也很简单:战国时期总人口数也就二三千万,打到吕不韦当丞相时已经因战争死了一百多万人,再打下去,人都没有了,还打个毛。

第二件事:吕不韦修建了一条长达300余里的“郑国渠”;在吕不韦门客编撰的《吕氏春秋》中,吕不韦不光依据时节的不同,总结了农事的生产规律还专门用《上农》、《任地》、《辨土》、《审时》四篇文章来教导世人如何根据不同的土壤来种地、如何辨别土质好坏、如何根据时令种植作物、如何提高粮食产量。

人才啊,吕不韦的评价应该还可以加上一个头衔:科学家-农业领域科学家。

第三件事:吕不韦当上丞相后,做了一件在当时很彰显身份的事情: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三千人,都快赶上李云龙的八个营兵力了,由此看来,吕不韦不光自已是个人才,还知道怎么样用人才-有御人之才。

第四件事:吕不韦采用诸子百家思想著成《吕氏春秋》。吕不伟由于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一书而被称为杂家代表。《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其思想“兼儒墨,合名法”。杂家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被称为“九流”之一。

九流之杂家,吕不韦的思想家当之无愧。九流指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农家、名家、墨家、纵横家和杂家!

第五件事:前四件可以算吕不韦的丰功伟绩,第五件事呢,直新年好给吕不韦的精彩人生划上了一个句号。第五件事是吕不韦英雄难过美人关,算来算去,后面算到和太后偷情去了,这个事也许叫再续前缘合适一点。你看啊,这个时期的太后是谁?异人的老婆赵姬,赵姬呢,也曾是吕不韦的小老婆,异人殡天,太后寂寞,吕不韦那个年代也应该没有”好马不吃回头草“这一说,所以,干柴烈火,一碰就着。

两个人碰着的是激情,不是感情。吕不韦能为了生意把赵姬送给异人,感情嘛,那是个什么东西,几年过后,激情过后,吕不韦想开溜了,于是他又想把赵姬送人了,但是这个时候赵姬的身份已经不是他吕不韦的小老婆了,想送就送?现在的赵姬是秦国的太后,咋办?于是,别出心裁的吕不韦居然给太后找了个”面首“!而这个”面首“居然和太后偷偷的生了两个私生子,搞到最后这个”面首“居然和太后密谋,想干掉赢政!

吕不韦一生精彩,但最后的人生句号却书写得异常简洁:

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注:吕不韦著作目录

《齐攻宋》是战国文学家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季春》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季秋纪》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重己》是战国时期吕不韦主持下,门客们编撰的《吕氏春秋》中的一篇。

《士容论》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审应览》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慎行论》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先己》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振乱》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季夏纪》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恃君览》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吕氏春秋》序意》(又名:吕览·季冬纪·序意)是由先秦的吕不韦所作的一篇韵文。

《不苟论》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孟秋纪》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有始览》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当染》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士容》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齐人好猎而犬劣》讲述了一个齐国人爱好打猎却猎绩不佳,想买好猎犬从而努力干活最终发家致富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富有跳跃性的工作,有时候常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先识览》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仲秋纪》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公元前290-公元前235)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吕氏春秋》。

《辩土》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离俗览》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仲冬纪》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吕氏春秋》。

《季冬纪》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孟冬纪》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务大》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齐攻宋》是战国文学家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季春》是战国时期吕不韦创作的一篇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思想家   政治家   秦国   秦王   丞相   家产   太后   战国   春秋   战国时期   散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