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哪个最残暴?看看他的行为,雍正也只能排第二

历史上,雍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在位时采取高压的政策处理了很多不同意见的大臣。但在乾隆登基时,却对很多案件进行了从宽处理,这也让他获得了广泛支持。就是远在异邦的朝鲜使臣回去后都夸道“雍正有苛刻之名,而乾隆行宽大之政。”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或许等我们看完了乾隆之后的所为就不会有这样的结论了!

事实上,在乾隆登基后,他在前十三年的确有很多“宽大”政策,由于一些政策太过于温和,还让一些人特别担心,害怕难以应付较复杂的局面。但很显然,这些都是多余的担忧,等大清帝国的这艘巨轮进入正轨之后,却在整个朝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也让朝臣们非常震惊,原来乾隆的冷酷比他老爹其实还要厉害!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从表面看,是当时皇后的突然离世,让乾隆受到了刺激。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此时的大清帝国的政治风气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一股政治寒流席卷而来。

乾隆的第一把刀从官员剃头开始,根据满洲风俗,为了表达哀痛,官员在皇后去世的百日内不许剃头。但其实这一风俗并没有严格的法规要求,即使是雍正去世后,很多人也没有因此获罪。但乾隆却紧抓此事,觉得这是官员们对皇后的大不敬,需要严肃处理。一开始的处理方式选择全部杀头,可后来发现的人实在太多了,这才不得以选择从轻处理。但几个一品官员就没有这么好运,要么被革职要么被杀头。而对于深受皇恩的满族官员,更让乾隆气愤,为此他将53位没有悼念皇后的官员降了两级。

第二把刀则从祭文开始,当时写祭文的大学士在祭文中用了“泉台”两个字,可乾隆却认为这和皇后的身份不符,对其罚俸一年。后来,乾隆又发现关于皇后的册文中“皇妣”二字在翻译为满文时成了“先太后”,因此对刑部尚书秋后处斩。后又将尚书和吏部侍郎等官员全部问罪,之后又因祭品桌子不整洁处理了多位官员。

之前的乾隆有多温和,乾隆十三年后的他就有多冷酷。借助皇后去世的契机,乾隆调整了自己的执政手段。曾是他心腹爱将的三名参与金川之战的大将均被处死,乾隆开启了以杀人为主要手段的治理方式。针对大清官场的不正之风,乾隆认为,只有死刑才能让遏制。就是被判处死刑的贪官,在判刑后还会罚没家产。通过针对一些大案的处理也确实瓦解了官场上满人依附鄂尔泰,汉人依附张廷玉的结党之势。

而乾隆之所以突然采用高压政策,他在之后也做出了解释,那就是在他登基之初,感觉人命关天,不忍心痛下杀手,但经过实践发现,这样反而让一些人肆无忌惮。虽然皇后的去世让乾隆有情绪上的波动,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解决当时清朝所面临的问题。毕竟乾隆也是雍正的儿子,他也会残酷的手段,只是比较可惜的是在乾隆晚期他又走上了宽仁的路线,导致刚有点起色的大清又走向了堕落,这一下也就直接让大清的气数越来越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雍正   乾隆   祭文   帝国   残暴   尚书   清朝   皇后   官员   皇帝   手段   发现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