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时期,伊斯法罕城在经济与政治领域经历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贸易的发展

中世纪时期,伊斯法罕城在经济与政治领域经历了哪些机遇与挑战?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首先,伊斯法罕成为阿尔吉巴尔省(al-Jibal)的首府,巩固了其在行省中的政治地位。然而,861年伊斯法罕居民发动起义,反抗君王的暴政,最终起义居民遭到野蛮的镇压,伊斯法罕城市损失惨重。

另外,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纺织品在世界享有盛誉,伊斯法罕的纺织品几乎成为伊斯兰手工艺品中的翘楚,并成为航海贸易中连接世界多个领域的又一座桥梁。当时市场上炽手可热的丝绸制品当属条纹丝绸面料“阿塔比”(attabi,源于巴格达语中的“Attabiyya”)。

中世纪时期,丝绸贸易曾经还成为帝国之间争夺的目标,不少中世纪波斯诗歌和史学著作当中也提及丝织品作为战略性商品在波斯历史上的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一些从事纺织品事业的穆斯林商人开始开拓贸易路线。

据阿拉伯史料记载,在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时代,穆斯林商人的事业已经从巴士拉转向中国市场。早期伊斯兰化的纺织品中,传统的动物图案如格里芬(又称“狮鹫”,传说中的生物,长有狮子的躯体与利爪、鹰的头与翅膀)对兽图案是纺织品图案中经常出现的,后来还出现了阿拉伯花、棕叶等饰图,内容样式十分丰富。

同时,君主对伊斯法罕也进行了城市规划与建设,其中在建筑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是萨鲁克城堡(Saruq),据伊斯法罕人、地理学家伊本·鲁斯塔(Ibn Rusta)的作品记载:“伊斯法罕城内有一座名为萨鲁克的城堡(亦称为塔巴拉克城堡,the citadel Tabarak),而这座城堡在经历洪水的冲击后仍然完好无损地耸立在城市中。”由此可知,9世纪伊斯法罕的建筑工艺和设计已经累积了一定的经验基础。

城市的变迁

进入10世纪,伊斯法罕城经历了更大的城市变迁,要详细叙述这些实为繁琐,因此将对这一时期城市的发展做简单的梳理和概括。10-11世纪,阿拔斯王朝统治衰落,阿拉伯帝国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兴起于吉兰省偏远的、信奉异教的布韦希家族(Buya)建立布韦希王朝(Buwayhid Dynasty,公元945-1055年),即白益王朝。

王朝统治者先后占领了伊斯法罕、胡齐斯坦和克尔曼等地区。由于布韦希家族是纯种的波斯人,对古老的波斯城市伊斯法罕有着很深的归属感,因此相较于前几个世纪,伊斯法罕在布韦希王朝统治下迎来了短暂的巅峰时期。1008年,德莱木人(Daylamite)建立卡库伊德王朝(Kakuyids Dynasty,公元1008-1051年)取代了布韦希王朝的统治,先后在几座重要城市如亚兹德、伊斯法罕和阿巴尔古(Abarkuh)设立总督进行管理。

卡库伊德王朝的第一代元老穆罕默德·道莱(‘Ala ad-Dauleh Muhammad)为伊斯法罕建造了新城墙。同时,穆罕默德·道莱赞助工程师伊本·希纳(Ibn Sina)建设伊斯法罕。综上所述,从帕提亚帝国到卡库伊德王朝时期,伊斯法罕城市发展的特点是缓慢且有序的,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建树,也受到君主的重视和青睐。

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伊斯法罕城市建设的序幕,而进入伊朗中世纪后期和近代后,伊斯法罕将进入一段更为复杂、动荡和混乱的历史时期。突厥-蒙古时期,伊斯法罕可谓是命运多舛。11世纪塞尔柱突厥人在中亚和西亚建立起一座新的伊斯兰帝国——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

1051年,帝国的建造者图格里勒·贝格(Togrul Beg)攻占伊斯法罕并定都于此,这是伊斯法罕在历史上始为首都(1051-1118年作为塞尔柱帝国的首都)。塞尔柱帝国一个多世纪的统治历史中,伊斯法罕作为首都的地位占据了近七十年,可想而知,帝国从兴起、兴盛到衰败的过程也对首都伊斯法罕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051-1118年,伊斯法罕作为塞尔柱帝国的首都已经初具规模,在图格里勒·贝格及其后继者的改革中,该城市在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方面的建设成绩斐然。建都第二年,著名的波斯旅行家、伊斯玛仪教派的宣传者纳塞尔·伊·库斯鲁(Nasir-i-Khusrau)游历了伊斯法罕,对伊斯法罕城市的自然风光和城市建设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游记中写道:“这是一个坐落在平原上的小镇,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

据说只要向地下深挖十加兹(约三十六英尺),凉爽的井水便会潺潺地流淌出来。川流不息的河流在城中交流纵横,精美绝伦的高楼大厦屹立在城市之中。市中心不仅矗立着宏伟的星期五清真寺,还有人头攒动的市场和干净敞亮的驿站,货币兑换市场车水马龙,平均每天约有200人在此进行商品经济交易。”

城中还有坚固的高墙、门和防御工事,城墙上还有满墙的城垛。据伊斯法罕的居民介绍,这座城市的城墙长达3.5法尔桑,约为12英里,充分显示出城市的巍峨壮观。1079年,塞尔柱王朝著名诗集《鲁拜集》的作者欧玛尔·海亚姆(Omar Khayyam)同其他天文学家将伊斯法罕定为贾拉利太阳历(JalaliCalendar)的本初子午线,突出强调了伊斯法罕的中心地位。

大巴扎市场

伊斯法罕是塞尔柱帝国时期重要的经济中心,统治者建立的以伊斯法罕为中心的大巴扎市场推动帝国内外经济的运转。第三任统治者苏尔坦·马利克沙赫(Sultan Malikshah,1072-1092年在位)在原有的旧广场的北部建立了一座新的清真寺广场,这座雄伟的广场建立在旧犹太城市亚胡迪耶(Yahudia)和伊斯法罕两行政区的边界交汇处,广场西侧连接的就是伊斯法罕的传统商贸基地——大巴扎(The Bazaar)。

大巴扎市场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从其外观上来看,它是由拱形房顶搭建形成的一个街区。进入市场的内部,仿佛正在参观一场生动精彩的艺术展。在穹顶之下,鳞次节比的商铺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陈列在橱窗里各色精美的工艺品熠熠生辉,慕名而来的游客、商人也是络绎不绝。

如果借用《史记》中对安息帝国“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的文字描述这一时期的伊斯法罕也不为过。大巴扎内里的构造主要以街道和巷道分割或区别店铺、客栈、茶馆、库房等活动场所,现今每条巷道开始以销售某一行业的商品为主,如布料、头纱、服饰、调味品、五金等,生活必需品样样俱全,满足了居民的基本需求,也常被视为伊斯法罕和周围的居民的购物中心。

纳塞尔·伊·库斯鲁(Nasir-i-Khusrau)在其游记中对伊斯法罕城市的盛况再次记录道:“在伊斯法罕城内,我至今尚未看到哪一座建筑成为废墟。我注意到城市中兴起的市场,每一家商铺、每一条街道、每一个社区都有固定的分区和界限,形成了规整的城市功能区划分。

街上还有干净敞亮的驿站,供远道而来的商队驻扎歇脚。我们组织的商队带来了1300公斤的货物,当我们进城时,市场上人声鼎沸,没有人注意我们的到来,加之城市的面积很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我们在此的衣食住行都十分便利。”库鲁斯还称,在任何讲波斯语的城市,他都未曾见过比伊斯法罕更繁荣、更发达、更和谐的城市。

同样,在英国小说家詹姆斯·莫利阿的作品《伊斯法罕的哈只巴巴》(Hajji Baba of Isfahan)中也从哈只巴巴这个角色的视角描述了伊斯法罕商贾云集、宾客汇聚的盛世景象。由此可知,伊斯法罕作为商贸中心进一步促进城市之间的人口流通和经济贸易往来,并积极展现其包容性、全球性的城市建设理念,为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奠定基础。塞尔柱王朝是伊斯法罕建筑文化史发展的起步时期。

塞尔柱王朝的第二任统治者阿勒卜·阿尔斯兰(Alp Arslan,1063-1072年在位)保留了伊斯法罕为首都,而他的儿子及继任者苏尔坦·马利克沙赫(Sultan Malikshah,1072-1092年在位)继承他的王位,马力克沙赫十分偏爱伊斯法罕这座城市,尤其注重打造伊斯法罕的文化建设,深化宗教在当地的传播。

他在伊斯法罕城的边界上建造了一座清真寺广场,又在清真寺广场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专门用于礼拜的清真寺——礼拜五清真寺(Masjid-i-Jami),正对着礼拜五清真寺的是一座拥有高大尖塔的古老清真寺——阿里清真寺(Masjid-i-Ali),在王朝后期的战争中只有尖塔部分幸免于难,整座清真寺直到四个世纪后萨法维王朝建立后才得以重建)。广场的东侧是富丽堂皇的皇宫,国王一般居住于此或在此办公。

在广场西侧有一个繁华的市集,聚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和种类各异的商铺,前来购物旅游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尼扎姆·穆勒克(Nizam al-Mulek)是马力克沙阿统治时期著名的维齐尔,他下令重建当时已破败不堪的清真寺,其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修建南端清真寺的大圆顶室,而尼扎姆之后的继任者泰姬·穆勒克(Taj al-Mulek)在该清真寺北部建造了一座小巧而精美的圆顶清真寺。

两座清真寺的外观华丽而不张扬,内部结构富有古波斯的幽雅散淡的风格,每一位有幸参观过这座圆顶建筑的人都会一致赞同英国旅行家、作家罗伯特·拜伦(Robert Byron)的观点:“它已经达到建筑的完美境界。”

总的来说,在对塞尔柱时期的其他遗迹的搜寻过程中,历史学家还发现了沙利文尖塔和沙赫里斯坦桥的上半部分,这都足以感受到伊斯法罕建筑文化底蕴之深厚、内涵之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中世纪   伊斯兰   波斯   时期   王朝   清真寺   帝国   机遇   领域   广场   政治   城市   经济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