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巨变-肆虐三吴的侯景之乱

侯景羯族人,是北魏六镇子弟。他一手造成的4年混乱彻底改变了6世纪的中国地缘格局。让沉闷了多年的南北对峙迎来了结束的曙光。要解释这场大乱,要从主人公候景的家乡说起。北魏六镇原本是北魏在北方对峙柔然所设立的军镇。在面对柔然后北方各地的割据政权时,六镇子弟是北魏的军事倚靠是拓跋氏统一北方的主心骨。

不过自孝文帝南迁首都并实施汉化改革后,大批北魏的贵族南迁,留在北方苦寒地带的六镇子弟成了被遗忘的人群。加上北魏统一北方后,柔然进一步衰落。战争频率下降,有限的资源也不再倾向于六镇,不满的情绪在增加。更让边地子弟不满的是,洛阳的权贵才过了20多年好日子就开始嘲笑驻守边疆的军人,嘲笑他们是军狗。但是六镇官兵有着那个时代最有组织力的暴力集团,终于在经济和精神双重打压之下六镇反了。强横一时的北魏王朝无法应对还要找昔日仇敌柔然汗国帮忙,虽然起义被镇压但是北魏的统治已然土崩瓦解。洛阳朝廷只有形式上的统治力,但是统治核心早就换成了六镇的各路豪杰。


北魏六镇

宇文泰带领武川镇子弟统御关中,高欢带领其他六镇势力占据河东河北。李弼、独孤信、韦孝宽、侯莫陈崇、李远、达奚武,一时豪杰并起。北方变成了西魏和东魏2个政权。后来又分别被北周北齐取代,中国再次进入三国时代。

候景在这个英才辈出的年代也算得上一方豪杰,作战有勇有谋,深得高欢的器重。不过当时也就高欢能镇的住他,高欢还在世时候景就特别狂妄说过“王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高澄)共事!”。高欢特别叮嘱他的儿子要小心此人,如果有二心要马上除掉。

浩劫

高欢死之前曾预言侯景必反,并交代世子高澄如何处理侯景反叛之后的事情。“不负众望”侯景在高欢死之后果然反了。当时他驻守江淮一带,待价而沽。给萧衍和宇文泰都送了求职简历。宇文泰一眼看穿了这个反骨仔,只是口头上给于侯景支持,只派了人手接收土地但是没有一兵一卒支持候景。倒是萧衍觉得这次候景反叛是十多年前北魏内乱时,北魏元氏皇族内附一样的剧本。马上答应并派自己侄子统帅5万精锐接管,企图占便宜。

但是东魏的六镇骑兵是经年累世锻炼出来的精锐,南朝自白袍将军陈庆之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部队。547年东魏出兵攻打侯景,萧衍派他的侄子萧渊明被东魏打得落花流水,自己也被俘虏。梁朝的战力让候景大失所望,但是现在不跑不行了,只能带着自己的亲兵向南杀去。最后只有800人跑到梁朝。

被安排在最前线的候景

而侯景到达南朝后,被委任在寿阳地区,这就是给萧衍看门的,抵挡东魏骑兵南下的第一站。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侯景打算攀附王谢等士族名门,还请萧衍做媒,萧衍觉得一个胡人哪配得上名门,直接将其拒绝。候景这些六镇子弟当初为啥造反不就是洛阳的权贵狗眼看人低骂他们是军狗吗。建康城的权贵看来是一路货色。越混越差的候景憋了一肚子火。

不久梁与东魏通好。东魏赶走侯景后,立刻向梁朝抛出橄榄枝,还让萧渊明写信给萧衍,劝说两国重归于好,还可放还萧渊明。这么一来给萧衍看门的候景里外不是人,投降投了个寂寞。萧衍完全可以为了修复和东魏的关系把他卖了。

反了,反了。反正老子当年就是造反起家,而且南朝的兵士在候景看来根本打不了仗。

寿阳现在是安徽的寿县,当时处于南北对峙的前线,自从刘宋丢了山东,江淮就一直南朝重兵把守的地域。南军在这里坚守了50年,北魏数次南下都没占到便宜。侯景就带着800人就能在这里站稳脚跟,说明寿阳所处的淮阳地区有很大一股力量是支持候景这个外来户的。这里的原因就很值得深究了。

6世纪的南朝门阀完全是养尊处优的废物

南朝皇帝萧衍在位几十年,早就没了进取的锐气。可是老皇帝身体还很硬朗,萧衍的子侄孙辈都已成人,等着老皇帝驾崩分蛋糕。加上这几十年政治日益昏暗,建康的大族天天谈玄论道,却异常自信能掌握时局,最后证明他们就是一群金玉其外的败家玩意。

地方暗流涌动,特别是江淮地区,这里不仅仅承担了梁朝压力最大的防务,赋税还一分不少的往建康缴纳。江淮的豪族也日益不满,等着机会掀桌子。候景这个外来人凑巧就在这个时候来了。尽管就带了800人,但是江淮的豪族立刻表示了支持,简直就是上下齐心盼着“董卓进洛阳”的节奏,萧衍也只能默认候景领寿阳的军政。

候景为造反做准备,还在收买人心。侯景以南豫州牧的身份镇守寿阳,废除了梁朝盘剥百姓的市场税和田租,使百姓都来参与叛军,使寿阳成为一个大军营。很快拉出一支忠于自己的队伍。可以看出梁朝对于边地的治理是多么失败,地方上离心离德盼着建康朝廷完蛋。

548年8月侯景带着8000人就南下了。这次他没有在淮南恋战,而是率军一路直捣黄龙。在内应萧正德配合下很快攻破了建康,将萧衍和众多权臣围困在台城内。经过近一年的围困后,于549年攻入台城,将皇帝萧衍活活饿死。

围困台城

勤王诸军第一时间也起兵了,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在长江上游顺流而下,但都被候景打的大败。北徐州刺史萧正表干脆投降了候景。

在掌控梁朝朝军政大权后,侯景在相继拥立废黜萧正德、萧纲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后。自己称帝了。此时候景在梁朝的核心地带扩充实力。梁朝诸王不但不攻打建康,反而自相残杀,萧绎杀死萧慥、萧誉,他的世子萧方等亦死于内战中,萧詧投奔西魏,萧纶、萧范、萧大心诸王也相互攻击,使侯景得以蹂躏三吴,扩充势力。

活活饿死不得善终的南朝皇帝萧衍

直到551年7月,梁湘东王萧绎领导的宗室和地方力量的反攻下,战局才逐步扭转,后来驻守岭南的陈霸先北上与反侯主力会师后,于552年收复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侯景兵败被杀之后,尸体被暴晒三天,军民争着抢着要吃他的肉,连长公主都分到了一块,可见他的所作所为在吴地是多么受人“追捧”。长达四年的叛乱终于平息。

候景的军队肆虐江南

候景曾向王谢求婚失败,因此对南朝士族门阀充满仇恨。他攻入建康后,南朝士族门阀遭遇灭顶之灾,除了被屠杀的,还有许多士族饿死。候景释放了很多士族家族的奴隶,算是解决南朝奴隶制的先驱人物。战乱历时3年多,号称富庶的三吴之地乱后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堆积成山,此外,侯景还烧毁东宫藏书三万卷,象征梁朝文治的士林馆也在战乱中化为灰烬。候景之乱从精神到肉体给了南朝致命一击。

南朝在长江上游和江淮的领土被占据

548年到552年这4年的动乱。首先是直接摧毁了萧梁政权的统治核心,之后的南朝再也没有能力干预北方政权的能力。最后一个南朝陈的统治核心退化到长江流域。西魏吃的盆满钵满,东魏也占领了大片江淮地区,实力有所增长。更北的草原霸主柔然在候景之乱后3年也轰然倒地。南北两个强权的奔溃给了黄河流域的北周北齐一个巨大的机会,天下一统的大势到来了。

所以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候景之乱是改变了东亚政治格局的一场巨变。

宇文泰

在候景带领着8000人就搅动着东南翻天覆地之时,三国中最弱小的西魏在宇文泰的带领下,走出了波澜壮阔的豹变之路。

北方的边地一直是胡汉杂居的情形,加上一直面对柔然的军事压力,这里的胡汉各族早就摸索出了一套共处的模式。这个也是后来以武川子弟为基础的关陇集团能脱颖而出建立隋唐的历史沿革。没有什么模式是从石头里变出来的。

542年东西魏邙山大战时,宇文泰宇文泰做了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宇文泰将关中六镇子弟以及各个鲜卑部众重新整编为六军由宇文泰直辖,这些士兵被安置在长安周围,分配了大量的土地,这个改革就是影响深远的府兵制。为了应对高欢的持续军事压力,宇文泰还像关中结堡自守的汉族豪强伸出橄榄枝。

自五胡乱华以来,很多汉人豪强带着族人占据险要修筑坞堡他们一直处在半独立状态,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都把他们当成防范的对象,宇文泰是第一个向他们伸出橄榄枝的北方政权,于是他们纷纷出山,带着家族子弟加入到宇文泰的府军体系,为了融合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宇文泰鼓励府军之间通婚消弭了胡汉之间的差异。

宇文泰是后“三国”时期脑袋最清楚的领导人,他敏锐的看到了候景之乱造成的梁朝管辖的长江上游守备不稳,果断的出兵拿下巴蜀和荆襄一带,又在南朝局势快稳定时迁移了十多万户荆州人口去关中。此时的西魏还没有完全从邙山战后恢复,这次战略冒进奠定了南北朝最终结局,让西魏从版图和人口都开始后来居上。

秦统一前夕

北周、北齐和南朝的对峙

从候景之乱后的局势图可以看到,北周的战略核心地带和秦统一6国前十分相似。都是以关中为核心压制关东。天下一统的大势已经到来。此时一个叫普六茹坚的12岁少年正在家中的书馆读书。30多年后,这个男孩恢复了原来的姓氏杨,在他的带领下关中政权再次统一分裂了几百年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寿阳   关中   山川   东魏   西魏   士族   镇子   北魏   南朝   巨变   江淮   宇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