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种鸦片得名?酒泉“花”字号地名或许另有来历

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之一,占有甘肃40%以上面积的酒泉,域内乡镇、村庄难以数计,名称各具特色,来历更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溯源艰辛。在2016年出版的《民国酒泉县志》乡镇、村庄名的来历做了解释,有些地方仍有待考证,尤其对某些带“花”的地名(为了方便,这里姑且叫做“花”字号地名)的解释难以令人信服,小编在此不自量力地妄议一番,如有偏颇,请大家指正。

《民国酒泉县志》在第九编第五节《鸦片的种植与禁烟》章节中提到:许多历来种烟之地,民众咸以“花”命名,种烟之户民,谓之“花户”,地名有:上花寨、中花寨、下花寨、花儿坝、花城湖、花海子等等。在第五编第二节《北大河水系的土地与田赋》中又提到:清代中叶,此地村村种植鸦片,夏季烟花成海,因名花寨。其沟也称花寨坝。

按以上志书所述,“花”字号地名全部源于罂粟花,源自鸦片,美丽的名字后面隐藏着黑暗的历史。然而,个人认为,上述说法立不住脚,酒泉“花”字号地名并非源于罂粟花,尤其是鸦片。原因很简单,上述“花”字号地名成名远早于县志所述酒泉“罂花遍地”的时期。根据《民国酒泉县志》所述酒泉鸦片史,酒泉“罂花遍地”的现象自清代中期开始,大家如果看不到县志,可以从本人拙作《酒泉的百年鸦片血泪黑史》中管窥一二。“花”字号地名的出现至少比上述时间早了一两个世纪。

先说花寨,现存最早的酒泉地方志书《肃镇华夷志》中,堡寨篇中记录:“花寨儿堡:城东二十里,地多下湿,孳牧甚便”,说明花寨在明朝早期就存在,当时是个放牧的好地方,地太潮,又是盐碱地,估计种粮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有点困难,吃饱都困难,还没有鸦片贸易,罂粟花肯定不能到处种。另外,在清代修史过程中,一开始都是手写,估计遇到了个粗心的史官,在抄“花寨儿堡”时错抄成了“花儿寨堡”,估计也是让人把花寨跟罂粟花联想在一起的原因。至于一开始为什么叫花寨,有待考证。我小时候遇见个放羊老头,讲花寨时说是花木兰的营寨,花木兰从天山上射了三箭,箭落之处扎寨,就有了上花寨,花寨,下花寨,当然这个不足为信,花木兰没到过酒泉,倒是薛仁贵征西据说来过,三箭定天山还可以牵会一下总寨啥的,跟花寨好像没啥关系。另外,上学时遇见过一个姓“花”的老师,也说不定明代以前有个“花家寨”什么的。有了花寨,上花寨,中花寨,下花寨就不用再赘述。

花儿坝,明代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修。起名时不能预测到两三百年后种罂粟花。

花城湖,明代史书就有记载,湖周围还有花城儿路墩,花城儿前墩、花城儿后墩等军事建筑,说名字来源于清朝种鸦片说不过去,但花城这么美丽的名字,有必要探寻一下起源。

至于花海子,估计名字更早,将湖泊称为海子,源于蒙古人,蒙古人开始统治这片地方再过四五年就是八百年前的事了。大概率和上面的地名一样,和罂粟花联系在一起是个历史的误会。

酒泉地名多源自军事、水利、屯田等,“花”字号地名却是有点特殊,虽然现在难以考证,但至少不是因为清代种鸦片得名。相信随着地方文化研究的深入,许多问题都会水落石出,那时候的酒泉估计会成为一个文化真正发达的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酒泉   鸦片   地名   花木兰   花城   字号   罂粟花   县志   清代   来历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