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结婚在朝鲜战场,我出生在南京

作者 王北宁


战地红毯

“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援助朝鲜兄弟民族的解放斗争,保卫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利益,我们志愿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为消灭共同的敌人,争取共同的胜利而奋斗......"

这铿锵有力的志愿军誓言,如滚滚惊雷,震撼着共和国的大地,激励着志愿军将士奔赴朝鲜战场,誓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血战到底!

我们的父母就在这英雄的行列之中,摄于1952年朝鲜。


1952年4月27日经中国人民志愿第38军政治部组织科批准,父母在***太平里的防空洞里举行了婚礼。

母亲清楚的记得,那天晚上小灶的饭桌上多了几个菜,师首长和朝鲜人民军的首长参加了“婚宴”并纷纷举杯祝贺,当时喝的是朝鲜的白米酒。


古人云:“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古时,嫁给出征的军士是一件情感上很残酷的事情。现时,嫁给军人仍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新婚第3天,他们就各奔东西投入到工作中并彻底失联,正是:'暮婚晨告别,无奈太匆忙。"

照片的背景是防空洞,是他们的家(1952年朝鲜)。


再见面时已相隔1个多月。母亲回想起这段往事,就一句话:能回来就好。

时任114师秘书科收发员的母亲在给父亲送文件,摄于1952年朝鲜。


1952年9月回国后补拍的结婚照。


唱军歌是父母的最爱,而《志愿军战歌》早已成为我们家逢聚必唱的“家歌”。摄于2003年2月。

父母一起参加干休所组织的活动,正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002年5月我们在长春香格里拉饭店为父母举办了金婚庆典,让他们又登鹊桥,重走红毯。


再喝交杯酒。


我们隆重地纪念了父母50年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那场婚礼,因为父母是我们的生命源。

记者长春英子,曾将这段往事写成“志愿军的婚恋”短篇,文章发表在《章回小说》2000年04期。


庆典活动纪念相册的编后记。


军营兵娃

我是家里的首个新成员,是享受过父母独宠的娃。1954年摄于南京。


父亲的肩膀很坚实!1955年在海龙的营房前。


我生于江苏南京市,1969年2月入伍,时年16岁。2013年退休。这张新兵照摄于吉林四平,当时在坦克三师新兵连集训。


戴着有檐帽的卫生兵,摄于1971年沈阳东陵。


1975年毕业于吉林医科大学医疗专业,我的母校于1978年恢复了“白求恩医科大学”校名。


85式军装。


87式军装。


07式军装。


钢枪上也有那温柔的玫瑰开,摄于2010年特战旅训练场。


07式军礼服也是我们的演出服,摄于2009年国庆节。


注:此文首发于作者美篇。https://www.meipian.cn/1i69j0gf?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4696539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朝鲜   北宁   白求恩   父母   志愿军   长春   首长   南京   军装   医科大学   战场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