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调的开国皇帝-刘秀

东汉王朝,和她前面的西汉王朝,都是属于汉朝,都是号称汉朝的。

而西汉王朝,就是由汉高祖刘邦所开创的汉朝;东汉王朝,就是由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刘秀,所开创的汉朝。

为什么这前后两个王朝,都是属于汉朝,也都是号称汉朝,而她们又要分为西汉王朝和东汉王朝呢?

因为,刘邦所开创的西汉王朝,是在“王莽代汉”之后,就灭亡了;刘邦的九世孙刘秀,是通过他自己的东征西讨、血战拼搏,才独立自主地开创出他自己的这个新王朝的。

他是为了表明自己是刘邦的子孙;是为了表明自己要重兴祖先刘邦所开创的那番事业,所以,才继续使用了刘邦的那个汉朝的国号。

而实际上,他们这两个汉朝,就是两个不同的政治实体,是具有各自不同的历史面向,与历史内涵的。

另外,刘邦的汉朝,定都在陕西长安;刘秀的汉朝,又迁都到了河南洛阳,所以,这就有了他们在地域上的西汉王朝和东汉王朝之别。

不过,虽然西汉王朝和东汉王朝是属于两个不同的政治实体,也有她们各自不同的历史面向与历史内涵,她们却又具有很大的前后关联性。

第一,他们的两个皇室,都是刘姓后裔,都是前前后后一脉相传的一家人。

第二,她们两个政治实体,前仆后继,完成了一个共同的历史使命。这个共同的历史使命就是,她们打败了北方的匈奴民族,开拓和确定了我们中华民族后来两千多年的疆域版图。

第三,我们今天的主体民族汉族的名号,就是由于她们这前后两个汉朝政权,连续地相对周边其他民族政权的强大而得来的。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前后关联性,所以,她们这西汉和东汉两个王朝,就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前后合一,统称为汉朝了。

但是,我们现在的一些人,肯定都知道西汉和东汉,都知道汉高祖刘邦,都知道汉武帝刘彻,甚至还知道汉文帝、汉景帝,以及汉朝的一些其他的名人,比如卫青、霍去病、司马迁、班固,还有窦宪等等。

而我们有多少人知道,他这个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呢?

我们是不是觉得,他这个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是有些太低调了呢?

我们是不是觉得,他都低调到,我们都想得起他这个王朝里的文臣武将——比如班固和窦宪,却就是想不起他这个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呢?

那么,是他这个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自己低调吗?

不,他这个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虽然性格比较沉稳,却是一点也不低调的。

我们且看他年青时代,在首都长安求学的时候,所写的一首诗:“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这个“执金吾”,就是当年西汉王朝的首都、长安城里的卫戍部队的指挥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北京军区司令员,兼中央警卫团团长。

这个执金吾,骑着高头大马,带着部队在长安城里巡逻,那场面、那气派,简直是太拉风了吧。

所以,当时还在长安求学的刘秀,他的志向,就是“仕宦当作执金吾”。

意思就是,当官就要当像长安军区司令员、中央警卫团团长那样的官。

那气派,拉风啊。

而这个“阴丽华”,就是他后来的皇后。

在当时,阴丽华是他的家乡,南阳新野乡的一个大家闺秀、豪门美女。

虽然,刘秀有机会认识这个阴丽华,但是,当时,他要想去谈情说爱,拉一下那妹妹的手,那却是门都没有的。

所以,他刘秀的愿望,就是“娶妻当得阴丽华”。

而他能够把他的这两种志向与愿望,都写在诗里,广而告之,你说,他这个人还为人低调吗?

他是一点也不低调的。

更何况,他后来舂chōng陵起兵、昆阳摧莽、登基称帝、得陇望蜀,前前后后,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哪一桩,是一个低调者能够做得出来的呢?

所以,他刘秀自己,是不低调的。

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又都感觉他这个人很低调呢?

这就是因为,是有人想让他低调呀。

这个低调,其实就是历史的涂抹者们,对他这个历史人物的脸谱化呀。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对这个姑娘要怎么打扮,一要看,她这个姑娘自身的材质;二要看,打扮者们,想要怎么去利用她这个姑娘。

而对于刘秀这样的历史人物,历史的打扮者们,是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的,他这个历史人物的低调,就是他的价值。

那么,为什么他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呢?

为什么他的低调,就是他的价值呢?

这当然是,他在历史上的一些表现,没有契合那些历史的打扮者们的价值观。

那些历史的打扮者们,从他的身上找不到什么需要宣扬的东西。

我们要知道,那些历史的打扮者们,都是读书人,都是处在社会上层的士大夫们,至少,他们也都是那些士大夫们的学生或帮闲。

那么,他们这些人的价值观,会是怎样的呢?

首先,作为一个社会的士大夫,他们的第一个追求,就是要“与王共治”。

与王共治”,就能够体现出他们这些士大夫们的地位和价值,是吧?

所以,像李世民、赵匡胤这些皇帝,就是他们这些士大夫们所称颂的。

唐太宗李世民,设立弘文馆,重视读书人,还从谏如流,对敢于犯颜直谏的诤臣魏徵,尊重有加。

他甚至还在魏征的灵堂上,说出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样感人肺腑的话语。

这怎能不让那些追求“与王共治”的士大夫们,感激涕零呢?

所以,他李世民,当仁不让地就是古今的第一圣王,就是所有皇帝的好榜样。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然后,尊孔崇儒,奉行“文以靖国”的理念,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把文官士大夫们的地位,提高到至高无上,这令他们那些士大夫们,是多么的温暖亲切啊。

所以,赵匡胤,就是继李世民之后的又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那么,对比一下,这个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有没有和李世民、赵匡胤一样,把士大夫们顶在头上呢?

没有。

刘秀所在的时代,还是一个刚刚从郡国时代走过来的时代,刘秀最为依仗的,还是他的那些武将。

所以,刘秀即使是尊重他们那些士大夫们,也不可能像李世民、赵匡胤那样,把他们都顶到头上。

这样,从这些士大夫们的正面价值观来说,刘秀,有没有他们值得宣扬的地方呢?

没有。

所以,刘秀在这些士大夫们的正面宣扬中,就肯定是低调了。

那么,我们再从反面来看,那些士大夫们最痛恨的,是皇帝做了什么呢?

那些士大夫们最痛恨的,就是皇帝主张改革,甚至进行了改革。

因为,改革,就是要与时俱进,就是要根据新的社会现实,来调整不适应新形势的社会秩序。

而这个社会秩序的改变,就意味着各个社会阶层的利益格局的改变,就意味着有的社会阶层,要因为改革而利益受损。

那么,是哪一个阶层的利益会受损呢?

强势阶级,是旧的社会秩序的得利者,他们是拥护旧的社会秩序的,而改革,就是要改变旧的社会秩序。

所以,改革,就是要触动他们那些强势阶级的利益,就是要让他们那些强势阶级的利益受损。

那么,强势阶级,就肯定要反对改革、痛恨改革。

而那些士大夫们,他们是属于哪一种阶级?

他们处在社会的上层,肯定就是属于强势阶级呀。

所以,他们就要反对改革、痛恨改革,他们就要鼓吹“天不变,道亦不变”。

那么,他们反对改革、痛恨改革,就必然也反对主张改革的人,痛恨主张改革的人。

所以,像夏桀、商纣王、秦始皇、王莽、隋炀帝杨广,这些人,就都是坏人。

这些帝王,就都是坏的帝王。

因为,他们这些人、他们这些帝王,都主张改革,都是利用他们的权力,发动了改革的。

那么,刘秀跟这些人相比,跟这些帝王相比,算不算是坏人呢?

肯定不算。

因为,刘秀他没有主张改革,也没有发动改革。

所以,那些士大夫们,要宣扬和批判夏桀、商纣王、秦始皇、王莽、隋炀帝杨广。

而他们不会宣扬和批判他刘秀。

这样,他刘秀就又低调了。

除了痛恨皇帝进行改革之外,那些士大夫们,还痛恨皇帝干什么呢?

除了痛恨皇帝改革之外,那些士大夫们还痛恨的,就是皇帝的“好战”。

为什么,士大夫们痛恨皇帝的“好战”呢?

因为,士大夫们是属于社会强势阶级,而中国历史上的强势阶级,都是反战、厌战的。

当然,他们的这个反战、厌战,是反外战、厌外战,而不是反内战、厌内战。

外战外行,内战内行”,这就是我们中国历史上,那些强势阶级的特色。

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强势阶级,会反外战、厌外战呢?

这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我们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中国特定的生产形式,就是农业生产形式。

我们中国的地理环境,是两面环海,两面环山。

这就给我们的这个民族,造成了一种相对的封闭性。

这东、南两边,面向大海,是明显地没有办法扩张的。

而向北面、向西面,又都是气候寒冷的草原、和连绵不尽的大山。

虽然,那两边都是可以扩张的,但是,向那两边扩张,有什么意义呢?

是能到那里去放牧吗?

我们是安居乐业的农耕民族,怎么可能去过那种漂泊不定的放牧生活呢?

所以,既然向外扩张,是无利可图,那我们为什么要向外扩张呢?

我们为什么要去打仗呢?

好吧,对外扩张,是无利可图,那就不对外打仗了。

但是呢,现在是,你不打人家,人家要来打你呀。

那北方的游牧民族,总是要来侵略中原,总是要来找着中原农耕民族干仗呀。

但是,这个事情,是你们边境上的人的事情,不是我们内地的人的事情。

我们又没有居住在边境上,我们干嘛要去帮助他们边境上的人打仗呀。

可是,如果边境上的人们防守不住,人家游牧民族,就会打到内地来呀。

那也是他们那些穷鬼的事情,不是我们有钱人的事情。

我们有钱人,可以跑路,可以“衣冠南渡”。

就让他们那些穷鬼们,爱咋的,就咋地吧。

所以,跑路呀,“衣冠南渡”呀,那也是会有很大的损失不是?

我们就不能拒敌于国门之外,从而避免这些损失吗?

但是,这个事情,还得算一笔账。

避免这个损失的方法,不是打仗,而是“和亲”,是谈判。

是每年给人家一些银子,“花钱买平安”。

这个“花钱买平安”的钱,那是有定数的,是可以让那些穷鬼们掏的。

而这个打仗的钱,那是没有定数的,万一开销巨大,那些穷鬼们拿不出来呢?

那不是要我们有钱人放血,给他们兜屁股吗?

所以,绝对不能打仗,只能是“花钱买平安”

所以,历史上的中国士大夫们,那些强势阶级,就都是反战、厌战的,他们都是痛恨那些喜欢打仗的帝王的。

正是因为这样,秦始皇、汉武帝,就成了“好战”的典型,就要拉出来宣扬,拉出来批判。

那么,相对的,刘秀算不算是“好战”呢?

刘秀当然不算。

刘秀虽然文武双全,打仗打得那是一个精彩;但是,他打的都是内战,他没有打过外战。

打内战,是可以的;就是不能打外战。

虽然,刘秀在打内战的时候,是得陇望蜀,越战越勇;但是,在统一中国之后呢,他就“厌武事,不言军旅”。

西元51年,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一起上书曰:“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之,立‘万世刻石之功’”。

刘秀却下诏曰:“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所以,刘秀,不是一个“好战”的皇帝。

也就是说,他不是一个坏皇帝。

那么,这样一来,他刘秀就是好也不好,坏也不坏,好的典型,和坏的典型,都轮不上他来做。

那么,他就只有是低调了。

但是,这么一个被士大夫们有意低调的、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又是怎么当上这个皇帝的呢?

他到底有些什么作为呢?

他所开创的东汉王朝,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地位呢?

我们来简单地了解一下。

虽然,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是皇族的后裔,但是,他们这一脉,并不是属于皇族的嫡系,而是属于远支旁庶的一脉。

而且,到了他们这一代,他们就是连贵族也算不上,已经都是普通的平民了。

所以,如果是走正常的程序的话,他刘秀,是绝对跟这个皇帝的宝座无缘的。

但是呢,在王莽代汉、建立新朝之后,到处都是赤眉、绿林军起义,天下已经大乱了。

刘秀就和他的哥哥刘演一起,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于他们的家乡南阳舂陵,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枣阳,起兵反莽。

他们的基本盘,就是他们在南阳的刘氏宗亲,以及当地的一些英雄豪杰。

在当时,他们这支部队,是被称为舂陵军。

由于他们兵少将寡,装备也很差,他们就和其他的绿林军进行了合并。

西元23年,他们这股绿林军,拥立了另一个刘邦的后裔刘玄为帝,建元“更始”。

刘玄,就为更始帝。

刘玄封刘秀的哥哥刘演为大司徒;封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同年五月,王莽的手下大将王邑、王寻,率领大军西出洛阳、南下颍yǐng川,就是现在的河南禹州市,进攻他们这支绿林军,迫使刘秀所在的部队,龟缩于昆阳。

当时,王邑、王寻的军队号称百万;而昆阳守军,只有九千人。

所以,昆阳守军的信心就不太充足,大家都想弃城逃跑。

而刘秀,则以“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为理由,说服大家固守昆阳。

他亲自率领13名骑兵,乘夜出城,去附近地区调集援兵,驰援昆阳。

他调集了附近的步骑万余人,赶到昆阳,然后,亲自率领千余精锐作为前锋,反复冲杀。

他们斩杀了王莽军千余人,使得汉军的士气大振。

然后,他又以勇士三千人,迂回到王莽军的侧后,偷渡昆水,就是现在的河南叶县的辉河,向王邑、王寻的大本营,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由于王邑、王寻自恃兵强马壮,过于轻敌,使得刘秀的部队所向披靡。

昆阳城内的守军,见城外的汉军打了胜仗,备受鼓舞,就乘势开城出击。

这样,号称百万大军的王莽军队,两面受敌,军心大乱,一下子就溃败于昆阳城下。

刘秀因此一战成名。

当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的新朝,就覆灭了。

而在昆阳之战中立下首功的刘秀,马不停蹄,南下去攻城略地,却不料,一个噩耗传来。

他的兄长、大司马刘演,因为流露出了对更始帝刘玄的不满,就被刘玄给诛杀了。

刘秀为了使自己不受连累,就急忙返回更始帝刘玄所在的宛城,去向刘玄请罪。

他因此不但未受牵连,反而还被封为武信侯。

当年十月,更始帝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去镇慰河北州郡。

刘秀平定、收服了河北地区的各路地方势力,在河北建立起了自己的地盘。

这使更始帝刘玄极为不安。

刘玄就又派遣自己的心腹、尚书令谢躬,到河北去封刘秀为萧王,命令刘秀交出兵马,回长安领受封赏。

同时,谢躬就地担任幽州牧,接管幽州的兵马、监视刘秀的动向。

刘秀以河北未平为由,拒不领命,不久,又授意手下悍将吴汉,杀死了谢躬,收编其兵马。

于是,刘秀与更始帝刘玄,公开决裂了。

刘秀又迫降了数十万河北铜马的农民军,并将其中的精壮之士编入军中,由此实力大增。

西元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的拥戴之下,于河北鄗hào城,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登基称帝,建元“建武”。

为表自己重兴汉室之意,他仍然使用了“汉”的国号。

他就是汉世祖光武皇帝了。

当年十月,他定都洛阳,然后,经过近六年的东征西讨,基本上控制了除陇右和巴蜀之外的广大地区,统一了中国的东方。

这样,他就与西北陇右的隗嚣、西南巴蜀的公孙述,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西元32年八月,经过4年的交战,刘秀战败隗嚣,平定了陇右。

然后,他得陇望蜀,又从南、北两个方向,对西南巴蜀的公孙述展开了攻势。

西元36年十一月,公孙述大败,其本人重伤致死,部将延岑cén见大势已去,率领守军投降了刘秀。

至此,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刘秀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那么,一统天下之后的刘秀,又干了些什么呢?

在经济方面,他采取镇压与安抚并用的手段,打击豪强地主,从而顺利进行了丈量土地、核实户口、落实田亩与人口赋税之依据的工作。

同时,他还下令释放奴婢和刑徒,增加劳动人口。

另外,他还兴修水利,努力提高发展生产的基础条件。

最后,他大力合并郡县、裁撤官吏,从而实现轻徭薄税,与民修养生息。

那么,他的这些工作,不就是以前王莽所要做的工作吗?

王莽,不就是因为要做这些工作,而被推翻,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并且,还遗臭万年吗?

为什么他刘秀,就轻轻松松地做到了这些,而且,也没有遗臭万年呢?

这里,有两个不同点。

第一,王莽的政权,是篡夺的西汉的政权,他只是在社会的上层,置换了他的人马,在社会的中层和下层,他还是使用的西汉政权的原班人马。

这就导致他的政权,在中、下层里,没有他的政策的拥护者和忠实执行者。

那些中下层的官僚,与那些豪强地主是一伙的,是反对他王莽的改革政策的。

所以,他王莽的改革,就必然会失败。

而刘秀的政权,是通过他一次次血淋淋的战争拼搏来的。

他的政权里面,从上到下,都是他的政策的拥护者和忠实执行者。

特别是那些中下层官僚,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苦大仇深的农民,他们本身就对那些豪强地主,充满着刻骨的仇恨。

所以,他们执行刘秀的政策,也会不遗余力。

这就导致刘秀的政策,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第二,王莽,是在一个旧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完全崩溃的情况下,要去改革这个旧的社会秩序。

这就好像是一辆车,在还没有停下来的情况下,你就要让它急转弯,要它向后转。

这就很容易导致翻车。

而刘秀,是在一个旧的社会秩序完全崩溃了之后,来重拾旧山河;来从头设计,重新出发。

所以,在他的局部来看,他这就不叫改革,而叫重起炉子新开灶,一张白纸上画新图。

这也就是刘秀不会被骂,而王莽会被臭骂的原因。

因为,同样一件事,王莽是在改革,而刘秀没有改革,刘秀是在从头再来。

那些历史的书写者们,他们只骂改革者,他们不会骂从头再来的人。

但是,如果我们从更高的层次上看,从更宏大的历史叙事上看,刘秀,他不是在改革吗?

刘秀,同样是在改革,他同样是改革者。

只不过,这场改革,是通过王莽、农民起义军、刘秀,他们三个方面合力完成的。

王莽给刘秀试错、做出了道路的指引;农民起义军打碎了旧的社会秩序,为刘秀清除了政治上的障碍。

然后,刘秀就在王莽和农民起义军的基础上,完成了最后的改革步骤。

另外,在政治方面,刘秀善待功臣,分封了三百六十多位功臣为列侯。

但是,这些功臣,在被封为列侯之后,也就离开了他们的部队,去到了他们自己的封地。

也就是说,他们从此以后,就没有兵权了。

显然,刘邦封侯,刘秀也封侯;但是,刘秀封侯,跟刘邦封侯是不同的。

刘邦封侯,他所封的那些诸侯,各自都是有自己的军队的。

所以,刘邦那时的政治体制,就是“郡国制”。

“郡国制”,就是既有郡,也有国;郡、国,是并存的。

而刘秀所建立的东汉王朝的政治体制,他有侯,但没有国,他是单一的郡县制。

那么,为什么刘秀的东汉王朝,和刘邦的西汉王朝,会有所不同呢?

这是他和秦始皇一样,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吗?

不。

刘秀他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他不过是萧规曹随罢了。

因为,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之后,所有的诸侯,实力是越来越小,他们自己,也养不起军队了。

所以,汉武帝之后的诸侯们,他们就是只有封地,没有国的。

这样,到刘秀的东汉王朝,他对那些功臣们封侯不封国,也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了。

人家前面几百年都封侯不封国呢,你们现在,谁还想又封侯,又封国呢?

那不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吗?

那肯定是不得人心的。

所以,从局部看,好像是风平浪静。

但是,我们从宏观的历史上看,从秦始皇的郡县制、到刘邦的郡国制,到汉武帝的“推恩令”,再到他光武帝刘秀的郡县制,这是不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演变过程呢?

这是不是一个宏伟的改革过程呢?

而刘秀,就是这个改革的最终完成者。

所以,刘秀的东汉王朝,在我们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意义,就出来了。

他的东汉王朝,就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最完善的一个郡县制王朝。

而正因为他完善,所以,他的力量也是最强,出道就是巅峰。

正是因为有这个出道就是巅峰的强大后盾,所以,窦宪才能够仅凭一些东汉王朝的附属国,就“燕然勒石”,打得那北匈奴远遁大漠,再也不敢回头,与我大汉王朝为敌了。

而正是因为汉朝威武,我们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就被称为“汉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王莽   低调   皇帝   王朝   士大夫   汉朝   刘邦   西汉   东汉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