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从南阳走向汉朝-你知道刘邦略定南阳郡一役有多么重要吗

作者:赵绍军

1995年,笔者曾在《南都学坛》(1995年第四期)发表过一篇题为《试论刘邦略定南阳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的学术论文,文中强调:刘邦略定南阳一役和他在略定南阳时所积累的宝贵的经验,对其日后在军事、政治等方面取得全面的胜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以刘邦为首的军事集团正是从略定南阳之后才开始真正强大起来并逐步走向最后胜利的。时过27年,笔者经过反复研读相关史料和深入思考,认为当时提出的看法是符合实际的,同时并进一步认识到,刘邦略定南阳郡一役对刘邦能够先入关破秦及其以后在楚汉相争中取得胜利,最终建立大汉王朝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的历史,是从南阳走向汉朝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具体理由是什么呢?

一、当时的南阳郡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根据诸多史料和传说可知,南阳最早曾为禹都,大禹治水成功后最早是在南阳邓州(邓林)建都。商周之时,南阳境内就有了谢国、申国、吕国、鄂国、缯国等为数众多的诸侯国。周朝时,南阳是朝廷控制南方荆楚蛮夷的门户之地。春秋时期,楚国攻灭申国设宛邑,南阳随为楚国占有,成为楚国与诸侯争霸、问鼎中原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成为全国重要的冶铁中心。秦将白起攻楚占宛后,秦国于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设南阳郡(今河南南阳,湖北襄阳汉江以北)。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南阳郡仍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南阳郡当时的面积,除现在南阳市辖区外,还有河南省的鲁山、叶县、舞阳、舞钢、嵩县、卢氏、栾川的一部分和湖北枣阳市,襄州区,樊城区,老河口市以及随州一带。此地为中原南部最重要的战略要地,西通武关和和关中三秦之地,北连中原各处,南控荆襄,东接淮海,是当时秦国攻楚灭楚、进而扫荡山东六国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沿阵地。西汉时,南阳归荆州部,辖36县,东汉时,南阳郡仍属荆州部,和南郡以汉江为界。南阳郡郡治宛,领县37,人口240万,为天下第一大郡。

二、刘邦略定南阳一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公元前208年、楚怀王遣宋义、项羽等人率军北救赵,令刘邦带兵西略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破秦者王之”。刘邦率兵从砀郡(今河南商丘市南)出发,经成阳(今山东省荷泽东北部)、昌邑(山东省成武县境)、高阳(今河南省杞县西),转战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部)、开封、洛阳之间。刘邦一路避实击虚收编义军,扩大队伍,顺利地攻占了颖阳(今河南省许昌西)、“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然后、刘邦从阳城(河南省登封县)出发,于公元前207年七月南下略定了南阳郡。南阳的问题解决后、刘邦便率军从南阳郡之宛城(今南阳市城区)折而向西,于公元前207年八月攻入武关(今陕西省商南县西部)、九月攻破晓关、军抵蓝田。同年十月,刘邦军至灞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秦王子婴捧符玺向起义军投降、秦朝灭亡。之后,从公元前205年到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两大军事集团又进行了三年多的楚汉战争。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强大的汉王朝,史称西汉。纵观从刘邦参加起义到向关中进军以及后来的三年多楚汉战争,其中略定南阳是非常关键的一役。对其后来的成功有着特殊的、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置天下为三十六郡,南阳是其中的一个大郡。据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可知,当时的南阳郡共辖有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城区)、穰县(今南阳邓州市)、郦(今南阳市区西北部)、阳城(今南阳市方城县)、犫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区南、鲁山与昆阳之间)、叶县、湖阳(今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邓县(今邓州市南部至湖北省襄樊市以北地带)、筑阳(今湖北省谷城县)、郯县(今湖北省老河口市西北部)、析县(今南阳市西峡县)、丹水(南阳市浙川县西部)等十多个县。南阳郡的所辖区域,其北部包括现在洛阳市的栾川县、平顶市的鲁山县和叶县,东部包括现在驻马店地区的泌阳县和南阳市的桐柏县,南部包括今湖北省的随州市、襄樊市和老河口市,西部包括今南阳市西峡、浙川两县及其西部地带。可见、当时南阳郡的地域面积,远比现在南阳市的辖区要大得多。因此、司马迁在《高祖本记》一文里写道:“宛、大郡之都也,连城数十,人民众,积蓄多。”南阳不唯是一个大郡,而且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地处南北交通之要道,西去关中之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过去,东方各地通往关中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条是秦国正东、现在河南省灵宝县以西的函谷关;另一条是秦地东南、南阳以西设在秦岭之上的武关。当时的情况是:项羽正在河北同秦军主力决战,他准备在打败秦军后,取道函谷关进入关中,而刘邦的军队则只能取道南阳入关。因此略定南阳郡一役、对于刘邦入关灭秦来,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

首先,刘邦通过略定南阳郡.从而使自己占据了西进关中的有利地势、等于通向关中的门户已向刘邦敞开。刘邦后来只所以能够顺利入关、与他占据南阳郡这一战略要地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其次、略定南阳郡是刘邦起义以来在军事上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南阳郡的郡治宛城,是刘邦从起义以来攻占的第一个大城市。刘邦略定南阳后、军需物资得到了足够的补给,军队得到扩充,实力增强,士气为之大振,从而使刘邦得以一鼓作气进入关中。再次,刘邦通过略定南阳郡和对南阳郡的短期经营使之有了一个暂时的后方和根据地,这对刘邦能够取得入关的胜利无疑又是一个重要的保证。另外、刘郊略定南阳还为他以后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刘邦对南阳郡的略定,使他在南阳有了一个较好的群众基础、因而,刘邦第一次出关与项羽作战失利后,第二次便是取道武关顺利地从南阳之宛城出兵从而分散了项羽的兵力,并且最后战胜了项羽。

三、刘邦略定南阳一役,在军事上还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因南阳战略地位的重要,秦王朝才对这个地方高度重视并派有重兵把守。据司马迁在《高祖本记》一文中的记载可知,当时驻守在南阳郡区域仅有姓名的秦军重要将领就有五人。刘邦要想顺利地进入关中,就必须首搞定南阳郡。略定南阳、彻底解决南阳的问题、在军事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其一.刘邦略定南阳后、使自己彻底解除了向关中进军的后顾之优。刘邦在攻占颖阳后、听说赵国将军司马卯正要渡过黄河准备抢先入关。于是赶忙挥师进攻平阴(今河南孟津北).堵绝了黄河渡口、并与秦军战于洛阳东、拟从洛阳向西进入关中。但刘邦在洛阳“战不利、只得回到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东南),然后从阳城向南阳进军。这时、南阳郡太守吕齮马上率军向北迎击刘邦,两军在犨县东部相遇并展开战斗。结果吕齮战败,退回宛城坚守。当时因楚怀王有“先入关破秦者王之”的约定,不少人都想抢先入关。刘邦因怕延误了入关的时间,于是便绕过宛城直接向西进军。此时的形势对刘邦是极为不利的,如果刘邦继续向西孤军深入,就会陷入西有秦兵把关扼其前,东有南阳郡太守吕齮拥兵断其后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于是·张良立即劝阻刘邦说:“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险道也。”张良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是非常正确的。张良认为只有首先攻克宛城,彻底解决南阳郡问题之后方可再向关中进军。张良的建议立即被刘邦采纳了,他连夜带兵折回宛城,将宛城包围了起来,并采用“约降”和封赏的手段,使南阳郡太守吕齮举城归降。于是刘邦便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宛城,进而又略定了整个南阳郡。太守吕齮的归降和南阳郡的略定,使刘邦彻底解除了向关中进军的身后之患,从而避免了腹背受敌、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性。相反,如果刘邦在没有略定南阳之前就冒险西进,那么·前有秦兵·后有强敌刘邦的军队肯定会被围困在南阳西部地区的深山之中,其后果必然是不堪设想的。

其二·刘邦略定南阳还大大减少了西进途中的阻力。秦时南阳郡的丹水和析县就是现在南阳市(原南阳地区西部的内乡、浙川、西峡及其以西地带,其地山川阻塞,关隘林立,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秦王朝在这些地方均派有重兵守关。但因宛城的顺利攻克和太守吕龄的归降,对于驻扎在南阳郡西部地区的秦兵将士影响很大,所以刘邦军队所到之处,无不望风附义。如驻守丹水的高武侯鳃、驻守西陵的襄侯王陵以及其它地方的秦兵将士,后来都纷纷都归降了刘邦。自略定南阳之后,刘邦的军队在西进途中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未遇到较大的军事抵抗。他们顺利地通过了宛西要道越秦岭、过武关、破晓关、占蓝田,最后“遂先诸侯而至灞上”,使刘邦在灭秦的问题上占了头,在政治上也取得了主动地位。

四、刘邦略定南阳一役更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刘邦略定南阳时采用“约降”的方法促使南阳郡太守吕齮举城归降,这实际上是一种“和平解放”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实施办法和具体内容是:派能言辩之士游说敌方,向敌方将帅陈述利害,封官赏爵,给予好处,劝其归降。对归降的文官一般让其留任原职继续管理地方;对归降的武将仍让其充任将帅之职,或随军征战,或留守原来的防区;对归降的军队士兵或予以改编,或由原来的将帅继续带领;对归降的城镇地区不屠城,不杀戮,维持秩序,秋毫无犯。这种宽容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属一种非常高明的政治措施,当时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时,刘邦在围攻宛城时,宛城守兵皆“坚守乘城”,太守吕齮甚至想自杀以殉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刘邦带兵硬攻,势必会造成重大的军事伤亡,同时还会延误入关的时间。这时,南阳有个叫做陈恢的人劝刘邦说:“宛。大郡之都也,人民众,积蓄多,吏人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后;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又有强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通行无所累”。刘邦认为陈恢说得很对,便果断地采用了陈恢的建议,用“约降”的方法争取到了南阳郡太守吕的归降,并封太守吕为殷侯。这样,刘邦便顺利地占领了宛城,略定了南阳郡。南阳的“和平解放”,不仅使刘邦避免了一场恶战,减少了军队的伤亡,而且还迅速扩大了自己的队伍。起初,刘邦的军队在秦末众多的起义队伍中,其实力原是比较弱小的一支。刘邦在受楚怀王之命从砀郡出发西征时,仅有数千人的兵力。虽然他在西进途中又收编了一些义军,但力量仍不强大。因此,刘邦在一路攻城略地的战斗中,真正取得胜利的次数并不多。司马迁在《高祖本记》一文中曾写道:“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攻开封,开封未拔……战洛阳东军不利、……。”从司马迁的记述来看,当时刘邦所掌握的军事力量是很不强大的。刘邦为首的军事集团的真正强大,是从略定南阳郡开始的。在南阳,刘邦采用“约降”的方式成功地争取了太守吕崎和其他秦兵将士的附义,从而使自己率领的农民起义队伍迅速地得到发展和壮大。从公元前27年七月略定南阳到同年十月“军至灞上”·经过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刘邦的军队人数已发展到十多万,号称二十万,成了一支唯一能与项羽争抗衡的、比较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从而为以后与项羽夺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邦在略定南阳时所采用的“约降”这一“和平解放”的方式,还对广泛地争取民心,瓦解秦军力量,加速反秦斗争的胜利等方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刘邦在略定南阳郡以后,“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西陵。还攻湖阳,遇番君别将梅鋗,与皆,降析、郦。”在进入关中地区后,刘邦仍继续运用“和平解放”的南阳模式,对关中秦军围而不打,派遣使者联络“约降”,“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同时,刘邦严格约束军队“诸所过毋得掠卤”,不许军队惊扰杀戮人民。因而“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刘邦“和平解放”政策的实施,确实得到了关中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因而使起义军在关中势如破竹,秦朝军队望风披靡,秦朝政权土崩瓦解,最后,连秦王子婴也“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印玺,降轵道旁”。秦王投降后,刘邦照旧使用“和平解放”的方式来解决关中问题,他接受张良和樊哙的建议,撤出秦宫,还军灞上、“封府库.籍吏民”不杀秦王和投降的官吏、让秦朝原来的下级官吏照旧工作以维持关中的社会秩序。他宣布废除秦朝的苛法,并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还派人与秦朝官吏一起到各县邑宣传“约法三章”。所有这些措施,对恢复和稳定关中秩序有很大作用,因而受到各阶层人民的普遍拥护和支持。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高祖本记》一文中曾生动地写道:“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纳军士……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事实证明、刘邦略定南阳时所采用的“和平解放”的方式,作为一条成功的经验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政治影响力。一方面,这种方式有效地瓦解了秦王朝的军队及其整个统治阵营,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另一方面,这种方式的采用表明了刘邦集团在政治上走向了成熟,并且充分显示了刘邦为人宽容,具有“忠厚长者”的风度,因此到汉中就国时,“楚与诸侯慕从者数万人”。在以后三年多的楚汉战争中,刘邦通过使用“约降”这一“和平解放”的高明手段,使很多诸侯王和楚军将士都弃楚归汉,从而使项羽逐步陷入孤立的境地,并最终消灭了项羽而统一了天下。

相反,项羽虽然在与秦军战斗中作战英勇,在巨鹿之战时消灭了秦军主力,扭转了战局,在整个反秦斗争中立了大功,但他性情残暴,刚愎自用,在战争过程中一味迷信武力不讲策略。他多次屠城,好行杀戮,没有政治远见。《史记》中曾记载:“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所以,楚怀王在确定入关略秦的人选时,选择了刘邦而不遣项羽。后来,项羽在巨鹿之战取得胜利时,把二十五投降的秦兵全部杀死。项羽在带军入关后,引兵屠咸阳,掘始皇冢,杀死秦王子婴,焚烧秦宫室,大火三个月不灭,“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项羽的这些行为,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对自己都是极为不利的,是不得民心的。所以,虽然项羽“气拔山兮力盖世”,得势于一时,但终不免在楚汉战争中众叛亲离,日益孤立,最后落了个四面楚歌的失败下场。

总之,刘邦略定南阳一役和他在略定南阳时所积累的十分宝贵的经验,对其日后在军事、政治等方面取得全面的胜利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虽然刘邦的最后胜利还有其它诸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善于用人,敢于放权,善于听取正确的建议等等,但是毋容置疑,刘邦集团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全面胜利是从南阳开始起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的历史,是从南阳走向汉朝的。


作者简介

2006年在海南

赵绍军,南阳理工学院退休教师 ,文旅诗人,地方文史研究者,教师教育工作者。曾担任总主编设计并出版 “初等教育学科课程教学论系列教材”共七部;主编并出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荣获中国优秀图书出版一等奖、河南省政府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所著《小学古诗教学研究》和参编的《实践取向小学语文教学》等著作曾被多地高校作为教材长期使用。曾在相关刊物发表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文数十篇。平时兼善历史文化研究,近两年参与编纂的《南阳历史文化词典》(主编教育部分)已经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南阳   刘邦   秦王   太守   关中   项羽   南阳市   河南省   汉朝   军队   走向   军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