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故事:慈禧太后来西安

慈禧太后来西安

文/董刚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了北京,炮弹一度落到慈禧太后居住的宫殿附近。慈禧太后看到局势无法控制,只能放弃北京向西安逃窜。8月15日清晨,慈禧太后梳上了汉人的发式,穿上了准备好的粗布衣服,带着光绪皇帝和其他主要皇室成员离开了北京城。当时八国联军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北京城,慈禧太后不敢带着太多随从离开,身边的宫女、太监加上侍卫也只有千余人。

从未真切感知过民生疾苦的这群皇室逃荒人员,竟然忘了一样最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食物。这群人自以为有钱就可以买到食物,没想到逃荒路上并没有宫廷中的山珍海味可供享受,甚至一度陷入了缺粮危机。为了能够填饱肚子,慈禧太后身边的小太监只能沿路从庄稼地里偷玉米棒子。尽管生玉米的味道十分难以下咽,但是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慈禧太后还是将太监送来的玉米啃得干干净净。慈禧太后还能够吃得上玉米,那些跟随慈禧太后的太监宫女和侍卫只能靠着啃稻草勉强充饥。

经过两天的逃亡后,慈禧太后终于确认了八国联军没有追上来,又重新打起了太后的招牌,大摇大摆地进入直隶省怀来县,重新体验到了大鱼大肉的滋味。由于距离八国联军的控制区域比较近,慈禧太后不敢久留,很快便离开前往西安。10月26日慈禧太后到达西安,清朝皇室的西逃之旅就此结束。

慈禧太后进入西安,所走就是马腾空、等驾坡这条路线。因西安众官员集中在坡下候驾,故得名等驾坡。另灞桥区有个歇驾寺村,也是因慈禧而得名。行至西安东郊一带,忽听锣鼓喧天、杀声阵阵,吓得老佛爷连头上的金花都抖掉在地,最后才发现原来是艺人在街头舞枪弄棒。从此这里就叫金花落,即今天的金花路。又看到西边有一片柿子园,想去摘柿子吃路不好走,慈禧太后说给我修条路我好摘柿子,这条路就叫柿园路;边走边拔看到侧面有很多鸡,拐过去抓鸡,没抓住鸡踩到了鸡屎,这块地方就叫鸡市拐(鸡屎拐);然后说北京西京要互相帮助,就有了互助路。当然这里戏说的成分更多,仅为这些地名由来的传说之一。

从互助路、柿园路过去,慈禧太后去了八仙庵。八仙庵位于东郊的万寿八仙宫,是道教全真派的十方丛林。传说八仙宫为唐时吕洞宾早期遇汉钟离,“一枕黄粱”点破千秋迷梦而感悟成道之处。北宋时期在唐兴庆宫局部遗址初建了八仙庵,元、明、清各代屡次翻修。慈禧初逃西安时,惊魂未定,听说西安有这样一古庵,系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等八位神仙供祀所在,有求必应,非常灵验。便沐浴净身,带领光绪皇帝及几名近臣随从,到那里乞求神灵保佑她平安无事,早日返京。并颁发1000两白银,命八仙宫道长李宗阳修建牌坊,赐名“敕建万寿八仙宫”,“八仙宫”之名由此而来。

据清《咸宁县志》记载,北院门明代称为宣平坊。清代西大街以南为陕甘总督部院衙门,故称南院。街北侧为巡抚部院衙门,称北院。慈禧太后先住南院,后移北院,北院被称为行宫,成为当时的国家行政中心。各省进贡的银两、物品也随之运进西安,此街不少银号、店铺应运而生,南、北院门一带盛极一时,直至民国年间仍是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北院门南有明代建筑的鼓楼(元代称敬时楼),西侧有明清“榜眼古民居”,北端为石牌坊,现在属“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中回坊风情街,是一条明清建筑风格的、以古玩和回民风味小吃称著的步行商业街。慈禧太后曾到“老马家”泡馍馆品尝羊肉泡馍,倍加赞赏,并写下“天锡楼”三个大字。这件事让羊肉泡馍的名声更响,连外国人都勾动了馋虫,当时在华协助邮政工作的英籍侨民也常来进餐。

慈禧太后后下榻华清池,居住的地方正是现在的“五间厅”。五间厅位于西安临潼区骊山脚下的华清池景区内,是建于清朝末年的一座砖木结构的厅房,因由五个单间厅房相连名五间厅。1878年,时任临潼知县沈家祯在华清池修建环园,建有五间厅、杨妃池、阿房长廊等。民国时期蒋介石两次入陕,均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的地方就是“五间厅”。1936年张杨兵谏。蒋介石从五间厅仓惶逃走,在骊山被捉。

尽管在很多民间传说中,慈禧太后的西逃之旅都是十分的狼狈。然而从清朝末年的史料记载来看,除了西逃的前两天风餐露宿之外,慈禧太后在西逃的大部分时间里面都没有受多少苦。清政府的各级官员知道慈禧太后未来肯定会重新掌权,于是拿出来一切好吃好喝的招待,慈禧太后仍然维持着奢侈的生活作风。据《陕巡大事记本末》《庚子西狩谈丛》《庚子•辛丑随鉴纪实》等书籍以及方志的记载,慈禧要喝牛奶,但西安无奶牛,当局只好暂且弄黄牛奶给她,并在随后千里迢迢从河北买了六七头奶牛专供慈禧。

照明不便,但慈禧所有的灯都换成了洋灯(煤油灯),“因贡物已到,是以顿增华丽云”(《西巡回銮始末记》),即是各省的税银押解到西安之后,又换成了“大保险灯”和洋蜡烛。慈禧太后夏天爱喝加冰块的酸梅汤,西安无冰,陕西当局便快马加鞭从二百里开外的太白山运冰至西安。慈禧“御膳房”仍然设荤局、素局、饭局、菜局、粥局、茶局、酪局、点心局等多种,每局厨司多者有十数人,餐前必先由太监呈上菜单一百余种由慈禧点菜。

在西安城以做豆腐为业的豆腐村很多,要说名气大、影响广的应该是城北的泘沱寨。因为泘沱寨出产的豆腐曾经是慈禧太后“西巡”西安唯一的专供豆腐,慈禧太后到西安只吃泘沱寨的豆腐。因此,泘沱寨又被称作“豆腐泘沱”。据该村史志记载:在西安期间,慈禧太后不改奢华本色,大讲排场。夏季降温要采取秦岭太白山的积冰;喝水专喝终南山的矿泉水;用药只用五味什字的老字号藻露堂的;豆腐只吃北郊泘沱村的。

慈禧太后在西安这么搞,再加上陕西逢年馑,很快引起了劳苦大众的不满。1900年12月,走投无路的饥民把军机大臣荣禄围住,要求救济。同时,饥民集体向巡抚衙门上书请愿,言辞激烈,劝说巡抚杀掉慈禧。慈禧太后害怕民变进一步扩大,就赶紧从自己的花销中拨了一小部分赈济灾民。

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北京形势趋于平稳,1901年10月,慈禧太后离开西安返京,这尊瘟神终于要走了。然而行至沙家寺村的时候,又传谕陕西官员:“北京宫殿宝物全被洋人抢劫一空,如何能在北京安驾?”于是陕西官员再次紧急为她收集各种奇珍异宝。

董刚 2022年12月25日星期日


作者简介:



董刚,陕西合阳百良镇莘村人。2002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现为西安市东方中学高中教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渭南作家协会会员,西安高新作协会员,合阳作协理事。在《长江文艺》《延河》《陕西文学》《华文月刊》《西部散文选刊》《文化艺术报》《西安晚报》《教师报》等报纸杂志及《文学陕军》《中国作家网》《中国报道》等文学平台发表小说、散文、评论、诗词歌赋等二百多万字,出版个人文集《一路艰辛是寻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太白山   西安   合阳   金花   院门   陕西   联军   北京   慈禧   豆腐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