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时期 总后部署的五大生产片区之承德片

撰文|龙山


楔子

三线建设时期,根据当时国防战备的需要,解放军总后勤部分别在河北、山西、湖北、四川和贵州五省,部署建设五大军需生产片区(基地),以确保我国西北、华北、中南和西南地区的部队后勤保障。其中河北生产片区选址在承德县,部署建设了3524厂、3532厂、3540厂、3544厂、3615厂和2396医院、2301仓库等三线军工企事业单位,形成了五厂一院一库的生产基地。

1983年,铁道兵集体转业,1984年,位于承德地区兴隆县兴隆镇的铁道兵6444工厂,转入总后军工系统,成为承德生产片区的一员。


承德地处华北北部,燕山腹地,战略位置异常重要。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国北部边境形势紧张,1969年,中央军委将24军从唐山调往承德驻守,以加强首都防卫力量;1973年4月,中央军委又调集铁道兵九师修建了沙通铁路线,这在当时是一条除京哈铁路之外,第二条沟通华北、东北地区的主要干线;七十年代中期,又组建了守备五师驻防承德北部,再加上地方民兵队伍,组成庞大的后备军,构建了一条拱卫首都北部安全的战略防线。


3524老厂

3524工厂

3524工厂,始建于1968年。1969年1月,成立2324工程筹建处,1970年1月正式投产。位于承德县黄杖子公社(后属甲山镇)榆树沟。主要生产帐篷、背囊、睡袋等军用装具。

1970年总后授予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24工厂,是全军最大的装具生产基地之一。1992年从承德山区迁入秦皇岛市区,成立秦皇岛新兴装具总厂。

2005年该厂实施政策性破产,后成立秦皇岛军强装具服装有限公司。

3532老厂

3532工厂

3532工厂,始建于1968年。1968年初成立2347工程筹建处,位于承德县乌龙矶公社(后属下板城镇)路通沟大队(村)。隶属于总后军需生产管理部,以染整和针织服装为主。1970年总后授予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2工厂。

该厂前身是1932年伪满洲国时期建立的军需被服厂,1948年被我东北野战军后勤部接管。1970年由沈阳迁至承德县,支援三线建设。

1993年,该厂迁往廊坊市,2007年实施政策性破产。


3540老厂

3540工厂

3540工厂,始建于1968年1月,位于承德县甲山镇(原武场公社)赵家庄大队(村)。初为2340工程筹建处,1970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40工厂。该厂隶属于总后军需生产管理部。主要生产陆、海、空三军制式呢料军服为主,八十年代后,开始生产地方行业制服及外贸服装。

1970年夏,根据中央军委及总后勤部的命令和决定,长春3504工厂和沈阳3505工厂约500多名职工,全部调往承德县2340工程筹建处,支援三线建设。

1993年总厂迁往秦皇岛市后,创造了很多第一。当时流行着"南有三九(制药)","北有四零"的说法。199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3540工厂的真实情况,实地拍摄的大型彩色纪录片《走出山谷》,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反复播放,一时间传为佳话。

2005年该厂实施政策性破产。

3544老厂

3544工厂

3544工厂,始建于1968年,建厂初期成立2344筹建处,1970年总后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44工厂。位于承德县甲山镇(原黄杖子公社)丁杖子大队(村)石佛沟。隶属总后军需生产管理部。主要生产军用解放鞋、雨衣等装具。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该厂加班加点紧急生产9.7万双高腰防刺军鞋以及战斗背囊,及时送达前沿阵地,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战斗。

1989年开始搬迁秦皇岛。2007年成立秦皇岛际华三五四四鞋业有限公司。


3615老厂

3615工厂

3615工厂,始建于1965年,厂址位于承德县甲山镇榆树沟大队槟椰沟,隶属总后军械部,主要是军械修理,民品是汽车配件。

上世纪80年代初,迁至天津市蓟县。1999年,该厂由兰星集团接收,更名为中车汽修集团天津3615工厂,后改革重组,归属化工装备总公司。


2396职工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第六职工医院(代号2396),建于1969年,厂址位于甲山镇榆树沟丁杖子大队(村),与3615工厂同在一条山沟。为承德县境内的6家三线军工单位职工家属服务。

1993年迁至秦皇岛市。2004年移交给秦皇岛市卫生局,完成了其服务军工、服务承德地方的历史使命。

2301仓库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第一军需仓库(代号2301),建于甲山镇榆树沟东梁大队(村),隶属总后军需部管辖。八十年代后期,划归3544工厂管理。


6444工厂

6444工厂(第二厂名兴隆配件厂),始建于1969年8月。位于承德地区(市)兴隆县兴隆镇八棱山下。1969年6月,总后勤部正式下达了建设兴隆配件厂工程的命名,代号2671工程筹建处。1970年由总后勤部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44工厂”,隶属铁道兵工厂局管理。为铁道兵工程机械的专业修理厂,修理制造铁道兵施工(包括进口)机械的易损配件。

1969年7月,由株洲6415厂抽调筹建五名人员为先遣队,首批到达兴隆。随后,铁道兵调集团营连排职军人40余名到达兴隆,又从昆明6441厂、徐州6414厂等铁道兵系统内企业抽调骨干人员170名,集中支援2671工程。不久,国家正式分配京承中学毕业生150名,铁道兵部调令铁12师退伍军人100名奔赴兴隆山区参建。

1983年12月,铁道兵集体转业,1984年,6444工程转入总后军工系统。1990年代,工厂迁往秦皇岛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承德   总后   承德县   榆树   铁道兵   兴隆   秦皇岛   军需   解放军   时期   工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