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曾有四次“兄终弟及”:一次在西晋,三次在东晋!

#头条创作挑战赛#

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亲自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司马师在回师途中病死,时年四十八岁,谥号“忠武”。司马师临终之际,将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这属于“兄终弟及”的情况。等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称帝后,晋朝也出现了四次“兄终弟及”,其中一次在西晋,三次在东晋!

一、司马衷、司马炽

司马衷是西晋第二位皇帝(290年—307年在位),晋武帝司马炎嫡次子,母为武元皇后杨艳。泰始三年(267年),司马衷册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司马衷正式即位,是为晋惠帝。

公元307年十一月,晋惠帝司马衷驾崩,死后无子。随后,司马炽以皇太弟的身份,继承了司马衷的皇位。

司马炽在历史上并非知名皇帝,也不是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当皇帝时,还发生了著名的“永嘉之乱”,这加快了西晋的灭亡进程。而且,司马炽还被刘聪俘获并肆意侮辱,没多久,司马炽就被刘聪派人毒死。

二、司马衍、司马岳

司马衍,字世根,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同母兄,母为明穆皇后庾文君。太宁三年(325年)司马衍即位,因年幼由其母皇太后庾文君临朝听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

咸康八年(342年)六月初五,司马衍身体不适,下诏让他的弟弟琅琊王司马岳继承帝位;六月初七,在西堂驾崩,享年二十二岁,谥号成皇帝,庙号显宗。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衍的弟弟司马岳即位后,仅仅两年就去世了。

公元344年,晋康帝司马岳驾崩,终年二十三岁,谥号为康,葬于崇平陵。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皇帝更换频繁,促使东晋皇帝更加衰微,也即被士族门阀所架空。

三、司马丕、司马奕

司马丕,字千龄,东晋第六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长子,母为周贵人。司马丕即位后,内部斗争激烈,而北方鲜卑慕容部日益猖獗,多次打败东晋,导致东晋走向衰败。

兴宁三年(365年)二月二十二日,晋哀帝司马丕去世,因司马丕没有子嗣,所以崇德太后褚蒜子于二月二十三日下诏说,司马奕德才兼备,又是皇帝的弟弟,应当继承皇位。于是百官到琅邪王府去迎奉司马奕,司马奕当天即皇帝位。

司马奕在位六年。太和六年(371年),为大司马桓温所废,降封东海王。咸安二年(372年),降封海西县公。太元十一年(386年),在吴县病逝,终年四十五岁。

四、司马德宗、司马德文

司马德宗(382年~419年1月28日),字德宗,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晋恭帝司马德文同母兄。东晋的第十位皇帝。司马德宗即位后,内乱频发,国势日衰,419年被刘裕杀死,时年37岁。

杀害司马德宗后,刘裕本人有意自称皇帝,但由于时机未到,于是他便册立司马德宗的弟弟司马德文为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元熙。元熙二年(420年),司马德文禅位于宋王刘裕,废为零陵郡王。同年九月,司马德文遭到杀害,时年三十六岁。综上,晋朝历史上的四次“兄终弟及”,没能起到力挽狂澜的效果,更不能阻挡西晋和东晋走向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晋朝   西晋   东晋   司马   谥号   皇位   次年   长子   四次   皇帝   弟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