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胆老将”巴顿的传奇之路

乔治·S·巴顿,1885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09年毕业于闻名世界的美国西点军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巴顿曾负责组训美国的第一支坦克部队,并指挥一个坦克旅参加作战,获得嘉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欧洲和地中海战区进行坦克战,功绩卓著。他富有顽强的战斗和自我牺牲精神,部下都称他是“血胆老将”。

一、锻炼自己。

在战争中,巴顿极为自信,从来不允许怀疑或恐惧扰乱他的自信,他常引用斯通韦尔·杰克逊的一训诫“不让恐惧左右自己”来自勉。但是,巴顿并非超人,他会像任何人一样感到害怕,他早年就已发现自己虽然勇敢,但在危险面前并非毫无问题。他决心要锻炼自己,克服恐惧心理。在他进行骑术练习和比赛时,总是挑最难越过的障碍和最高的跨栏,作为他克服胆怯的一种锻炼。

在西点军校的一次狙击训练中,他突然站起来,把头伸进火线区。事后他漫不经心地对他父亲谈起这件事,父亲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乔治,只是为了显示你有多么勇敢吗?”“不,爸爸,”巴顿腼腆地答道,“我只想看看我会多么害怕,我想锻炼自己,使自己不胆怯。”

二、优异服务十字勋章。

1918年9月,在法国谢皮附近,巴顿步行跟在坦克后面,指挥他的旅向皮埃尔山谷前进。突然发现被打散了的 300 名士兵,匍伏在一个处于密集火力下的小山坡下面。巴顿向他们喊道:“该死的,你们等在这里干什么?”在巴顿看来,步兵必须紧跟在坦克之后,以便充分利用突破口。巴顿喊他们的指挥官,可是竟没有一个人挺身出来。

于是,他便自己指挥起来,高声喊道:“跟我来!”迅速地将这支瓦解了的士兵集合起来,率领他们跟在坦克后面,冒着密集的火力前进。当他们接近德军防线只有30码时,一声猛烈的爆炸把巴顿掀倒在一个坑里。他受伤了,肋部血流不止,但还保持若无其事的样子,坚持指挥部队继续作战,直到把一切指挥事宜移交完毕,终于支撑不住而失去了知觉。巴顿在医院住了几天,实在待不下去,他搞到了一辆汽车,逃离了医院,往蒙梅迪开去,美国部队正在那里进入阵地。

1918年11月,战争结束了,但巴顿却陷入了困境,因为罗肯巴克将军对他逃离医院一事不以为然,并暗示要处罚他。当然,那“优异服务十字勋章”是得不到了。巴顿去找了将军,表示了自己的懊悔。罗肯巴克告诉他:“你已经得到了上校军衔,乔治!按你这个年龄,应该心满意足了。”巴顿说:“将军,我宁愿当一名荣获优异服务十字勋章的少尉,也不愿当一个没有勋章的将军。”就在1919年元旦这个喜庆的日子,巴顿终于得到了他渴望已久的优异服务十字勋章,还附有一份嘉奖令。

三、钢筋铁骨。

1945年4月,巴顿指挥的第三集团军已开始向穆尔德河进军。他的装甲部队以脱疆的野马之势,一直推进到克姆尼茨近郊才停住脚,5天共推进了80英里。巴顿以他那独特的风格指挥着这马不停蹄地进军,从冰天雪地的比利时开始,一直到两岸树木吐翠的德国穆尔德河。在这次进军中,他亲自指挥了每一项重大行动,并解决了细微的战术问题。第三集团的高级指挥官几乎都累垮了,但是,巴顿的身体仍然很好,精力充沛,一如既往。4月14日,他应邀去参加在美因茨的莱茵桥通车典礼。在剪彩时,他以轻蔑的态度拒绝使用一把大剪刀,他说:“把我当成裁缝了吗?给我拿一把刺刀来!”

四、没有找到图书馆。

在巴顿的档案里这样写道:“……生龙活虎,英勇果敢,精力充沛,性格开朗,但有些急躁,具有高水平的领导才能,在战争中一往无前……是一位杰出的军事领导人……”但是,巴顿将军在西点军校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却不是名列前茅。有人问道他,他幽默地说:“因为我在学校里没有找到图书馆。”1945年12月 21日,巴顿将军死于车祸。第二天早晨,世界各地报纸都发表了社论向巴顿致哀。人们缅怀他,在西点军校图书馆对面的地方,为他立一塑像,意思是:“巴顿将军!图书馆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巴顿   西点军校   巴克   乔治   美国   老将   勋章   坦克   优异   将军   部队   传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