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将薛仁贵的一生真有演义和影视剧中那么传奇吗?

“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的火头军老大薛仁贵,真实的历史中的他真的和演义中一样吗?


在我们看过的《薛仁贵征东》中,薛仁贵乃是白虎星君转世,在同为白虎转世的隋唐第七条好汉“冷面寒枪俏罗成”(历史原型罗士信)万箭攒身而死以后,白虎离体


隋唐英雄,冷面寒枪俏罗成,武技:回马枪

转而薛仁贵白虎入怀,薛仁贵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应梦贤臣之旅……

话说太宗李世民梦到被辽东大将盖苏文(一说他是李世民的宿敌单雄信青龙转世)一路追杀,眼见性命不保,但见一白袍小将骑马携戟跨过山头,救了太宗性命


白袍小将薛仁贵


临走留下一句诗便纵马跳入龙口,诗曰“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镇西东”,徐茂公替主解诗:遥遥一点红为日落西山——山西省,跳入龙口——龙门县,飘飘四下——雪(薛),三岁孩童千两价——人贵(仁贵),解得:山西龙门薛仁贵。


于是便有了“张士贵征兵”“薛仁贵虎口搭救程咬金”“地坑巧得九牛二虎之力”“最强战力火头军”“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脱帽退万敌”“大败九姓铁勒”等一系列精彩演义,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我们再看看历史中真实的薛仁贵: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因父亲薛轨早逝而家道中落,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以种田为业。闻太宗亲征辽东,于是去见将军张士贵应征,自此步入军旅。


645年二月,李世民亲征高丽。三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郎将刘君邛被高丽军围困,无法脱身。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丽一将领首级,将其悬挂于马上。高丽军观之胆寒,于是撤军。此役过后,薛仁贵名扬军中。


同年六月,唐军至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高丽盖苏文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大军二十五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此战薛仁贵身着白衣,手持画戟,所向无敌,高丽军望之披靡。唐军大举跟进,高丽军大败,被斩首两万。高丽举国震惊,后黄城、银城等地军民皆弃城而逃,数百里内断绝人烟。战后,李世民特意召见当时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贵,赐他马二匹、绢四十匹及俘虏十人为奴,并先后升其为游击将军、右领军中郎将,镇守宫城玄武门。

此后数年中,薛仁贵曾多次率军与西突厥、铁勒和高句丽大战,又多次立下战功,其中就包括经典的“三箭定天山”,最终迫使高句丽投降。之后,薛仁贵留守平壤,施行仁政,得到了高丽遗民的拥戴,在一定时间内稳固了唐朝在高丽故土的统治。


鸭绿江对面至今仍有一座薛仁贵庙

但薛仁贵也并非没有吃过败仗,在接受青藏高原政权土谷浑西征吐蕃的战斗中惨败,最终屈辱求和,丧失吐谷浑,自己也被废为庶民。

682年,突厥犯境,薛仁贵老骥伏枥,又被起用,挂帅出征,年近七旬的老将军威名远播,很快凯旋班师。

至于薛仁贵的儿子薛丁山、孙子薛刚,都只是有一定历史原型的虚构人物。

对比演义人物和真实原型,薛仁贵的经历除了演义中九牛二虎等神话部分和张士贵妒能给他不断穿小鞋争功劳的部分(张士贵其人历史上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唐猛将,而不是奸诈之人),其它基本还是有据可依的。

人们对英雄的传颂过程中,为了增加故事的跌宕起伏,或者出于敬仰英雄进行的一些添油加醋也无可厚非。

另外,公元683年薛仁贵因病去世,终年70岁,并非像演义中所说,因为同为白虎转世的薛丁山解救父亲时误杀!

文中描述欠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文中插图均取自网络,如侵必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龙门县   辽东   演义   火头军   龙口   河东   天山   仁政   大唐   突厥   原型   名将   剧中   传奇   影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