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乾隆皇帝为例,看看领导有多喜欢弄权?

前言

本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乾隆执政晚期的一桩杀妻案,以及由此案引发的一系列权力斗争,这一系列权力斗争最后都掌控在乾隆皇帝手里,我们从乾隆皇帝对杀妻案涉及的相关人员的抑扬打拉,可以清晰看出,像乾隆皇帝这样的领导有多喜欢弄权!

乾隆皇帝

杀妻者海昇时年32岁,职务不高,只是从五品的礼部员外郎,但他的兼职却很重要——兼任军机章京,这是一个在军机行走的差事,能有机会与各部院的中高级官员打交道。

海昇看起来并不怎么显山露水,但他的背景不简单,他的父亲曾官至陕甘总督,虽然杀妻案发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海昇的哥哥官至浙江巡抚,姐姐则是乾隆皇帝的红人福康安的嫡配夫人。而且,海昇还是时任首辅大臣、大学士阿桂母系家族的亲戚。

阿桂案发时68岁,他的父亲是康熙年间进士,后多年担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在汉人官员中享有极高威望。阿桂举人出身,文武双全,战功赫赫。凭军功被封为“一等诚谋英勇公”,出任内阁、军机两个中枢机构的首席大臣,被称作“首辅”“上公”。

海昇杀妻案发生在乾隆50年(1785年),乾隆皇帝已经74岁高龄了,当时他的宠臣和珅正红极一时。不巧的是,35岁的和珅和阿桂成为死对头,原因很简单,此时的和珅已经担任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户部尚书以及步军统领,阿桂无人能及的政治地位决定了他和阿桂之间只能是敌对关系。

阿桂凭赫赫战功得此高位,自然对和珅这种靠攀附乾隆皇帝而获得高位的人嗤之以鼻,乾隆皇帝为了让宠臣和珅在军队镀金,特意派和珅前去平叛,结果和珅轻敌冒进、吃了败仗,军中将领对他也颇为鄙夷,压根不服从他的调遣。随后阿桂赶到前线,升帐发令时,部下将领无不凛然从命,军纪井然,让和珅丢尽了脸面,灰溜溜地返回京城。

这年的某一天,海昇让自家一个十几岁的丫鬟为他点烟,妻子指责他与这名丫鬟有私情。海昇向来与妻子关系紧张,这次又因此事爆发大吵,吵到最后动起手来,海昇大怒踢了妻子几脚,妻子更是大骂不止,恼羞成怒的海昇又向妻子胸口猛踢了一脚,妻子应声倒在床上。不解恨的海昇又用手掐妻子的脖子,这才发现妻子竟然已经气绝身亡了。

海昇慌了神,赶紧用腰带系住妻子的脖子,然后把腰带吊在柜子腿上,伪装妻子自缢身亡的现场。海昇不敢惊动妻子娘家人,打算自己偷偷入殓了事。但妻子跟随陪嫁来的小厮却趁他不注意跑回妻子娘家通风报信了。

海昇杀妻(剧照)

妻弟贵宁马上带着家属来了,要求查看尸身。海昇自然不肯,双方爆发争执。于是,贵宁向主管京师治安的步军统领衙门告状,请求官府派人验尸,以查明姐姐死因。前文说了,步军统领正是和珅,和珅得知海昇是阿桂的亲戚,正好借此机会整一整阿桂。

通常的程序是,出现非正常死亡的案子,要由步军统领衙门行文至刑部,请刑部派员前往验尸。此时的刑部正是阿桂分管,刑部的尚书、侍郎和主要司官等官员几乎都是阿桂父子一手提拔和培养的。刑部派出的司官李阔和业成额也都知道海昇是阿桂的亲戚,自然不愿意让此事给阿桂难堪。

而随同前往的仵作李玉私底下接受了海昇管家的贿赂,所以,他们尽管勘查出海昇妻子脖子上的伤痕并非致命伤,但仍然以自缢而死上报,两名司官也就以自缢来定案。

本来这个案子就可以这样糊弄过去了,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和珅已经打算要拿这个案子来整一整阿桂,他们这么做自然没办法在和珅这里蒙混过关的。和珅出手了,他一面暗示贵宁在步军衙门不停喊冤,并在诉状中称阿桂指示刑部官员包庇亲属海昇;一面亲自把案子上奏给乾隆皇帝,提出办理意见。

乾隆皇帝对此案很重视,就下旨命刑部再次派出得力官员验尸,并要都察院派人一同前往监督。这次刑部派出的是侍郎景禄、杜玉林和司官王世棻和庆兴4人,都察院则由左都御史纪昀带着崇泰、郑澂两名御史一起前往海昇家勘察。

为防作弊,乾隆皇帝还特意调派都察院五城中的西城仵作王国泰前往负责检验尸首。乾隆皇帝没料到的是,这次派出的7名官员和1名仵作同样不愿意把事情的真相给报上来。

首先从仵作来说,都察院五城的仵作若要升迁就是进入刑部,一般情况下,都察院五城的仵作是不可能否掉刑部定性的案子的。其次,纪昀是这7人中的最高负责人,阿桂的父亲曾与纪昀有师生之谊,纪昀当然也乐得帮忙。

和珅

所以,纪昀一到现场就以年老眼花、不懂刑事勘察为由闭口不言。这么一来,一同前来的那两名御史自然也不做声,其他4人的确是干练之人,但他们都与阿桂关系密切,受阿桂提携之恩颇多,他们自然更是心照不宣。所以,最后上报的结果和第一次勘察的结果一样,都是“自缢”。

贵宁得知这个结果后,仍在步军衙门不停控告,并坚称两次勘验的结果都不属实,是刑部和都察院碍于阿桂情面而歪曲事实。甚至乾隆皇帝召见阿桂,询问柜子腿怎么能吊死活人时,阿桂说“床档船舱皆可自缢”。

阿桂却不知乾隆皇帝此时窝了一肚子的火,因为他最痛恨大臣结党,他一直查不清真相,根本原因就是阿桂的威望和人情导致大臣无形中结党营私。所以,他第三次派出户部官员,并借调大兴县仵作前去现场勘验,这次是皇帝震怒下派出的差使,谁也不敢糊弄了,真相自然水落石出:死者胸口脚踢致命伤一处,明显是被踢死的。

乾隆皇帝也做得绝,他命阿桂、和珅以及3次到现场勘察的所有人再次去现场共同勘验,在这样的情况下,阿桂和刑部诸官员只得承认第三次勘验的结论是真实的,证据确凿,海昇只得如实招供,案件就此告破,但在乾隆皇帝这里的事情没完。

乾隆皇帝对此案牵涉的相关人员一一给予惩处:除了主犯海昇被处绞监候,其余涉事官员和人员流放的流放,革职的革职,纪昀则被乾隆皇帝痛骂,骂他是无用腐儒,念他年老短视免于重罪,从轻改为交部严加议处。

至于分量最重的、功勋卓著的阿桂,则被乾隆皇帝借此机会狠狠地敲打了一番。乾隆皇帝是个极善于玩弄权术、极懂得驭人之术的皇帝,他当然知道这件案子中阿桂并没有故意授权包庇的行为,可这才是可怕之处。

也就是说,阿桂没有出面授意包庇海昇,仍然有这么多相当级别的官员甘愿冒着风险看在阿桂的面子上极力回护海昇,这才是让乾隆皇帝震怒的地方:因为他要所有大臣明白,他才是所有大臣应该唯马首是瞻的人,即便是阿桂这样功勋卓著的功臣都决不能有这种巨大的威望和凝聚力,否则就是对他皇权的挑战。

乾隆皇帝对阿桂的处理,则更显示了他恩威并重的高超驭人手段:他只是对阿桂进行了轻微的罚俸处理,他特意强调,他并不是念在阿桂是功臣而有意护短,因为阿桂功勋再怎么卓著,那都是因为自己一力提拔而造就的。他用此举向群臣宣示:自己对阿桂这样的功臣具有绝对的控制力,不需要他刻意护短。

纪昀画像

乾隆皇帝郑重对待此案,使这件案子变成了一件政治事件,也因此产生深远影响:阿桂及其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乾隆皇帝此后对阿桂表面尊重如旧、实则有意疏远的关系成为朝廷人所共知的公开秘密;而和珅则越来越受到乾隆皇帝的宠信,在乾隆皇帝跟前的地位越来越巩固。

乾隆皇帝对阿桂和和珅一打一拉,把他的那种深于世故、玩弄权术,不以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而以事情背后的人情关系来处事、待人的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件案子也清晰地表明乾隆皇帝有多喜欢弄权,和珅对乾隆皇帝喜欢弄权的特点可谓吃得极透,而这也正是和珅能够深得乾隆皇帝宠爱的一个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仵作   都察院   军统   刑部   军机   案子   大臣   官员   妻子   自然   领导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