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人身上学习职场打拼要则,北宋宰相王旦为何能成为政坛常青树


我身边有很多年轻人,他们对我热衷于看历史很是不解,觉得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而且那么久远,根本没有意义。但我却告诉他们,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通过对那些历史人物、事件的解读,可以为现在的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是十分有益的。今天,我就尝试着从一位古代名臣那里学习一下在职场打拼的要则,希望对诸位有所帮助。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北宋第二个皇帝宋太宗时期,这一年,太宗皇帝按例举行科举考试以选拔人才。只有二十三岁的河北人王旦高中进士,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王旦这么年轻就能考中进士,实在不容易。要知道,古代的科举从地方到中央,可是要经历三次的层层选拔,最终才能有幸得到皇帝的亲自面试,优等才能被录取为进士。就像我们现在的中考、高考,大学毕业了再考公务员,而且竞争比这要激烈的多。王旦能在二十三岁就考中进士,除了他的天资聪颖之外,勤奋苦读一定是必不可少的。诸位要是向我一样没有超过常人的高智商,那就勤奋,再勤奋些吧。“勤能补拙”总没有错,这是你进入职场打拼的基础。

按照北宋的制度,中了进士就能去当官了,但也只能先去地方上当个小官磨炼一下。王旦运气不错,被分配到平江,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当了知县,而且遇到了平生的贵人——当时担任转运使的赵昌言。一天,赵昌言来到苏州公干,见王旦在任内政绩突出,人又长得帅,就收他做了乘龙快婿。有了身居高位的岳父大人支持,王旦一路平步青云,三十三岁就入朝做了直史馆,也就是掌管编撰史书的头儿。别看这个职位听起来不咋地,那可是当时很多宰相年轻时的必经之路。可以猜到,在论资排辈的北宋官场,这么年轻就能混到这个位子,肯定少不了赵昌言的暗地运作。


有了贵人相扶,晋升的机会和速度自然就会快很多,但如果一味的依靠贵人也是不可取的,有时候,甚至还需要特意和贵人保持距离。因为万一贵人倒了,自己也不会受到连累,最少不会完全断送前程。

两年后,王旦已经成了一名掌管官吏考核的实权派官员。而这一年,赵昌言也升任参知政事,成为副宰相。王旦作为女婿,立即主动向太宗请求辞官以避嫌,太宗对他识大体的行为很是赞许,就将他改任集贤殿修撰的文职。第二年,赵昌言遭人诬陷被罢,而王旦因为之前避嫌的缘故在太宗那里留下好印象,不仅没受到牵连,还升了官,得到了一个帮助皇帝书写诏书的好差事,从此成为皇帝近臣。

宋真宗即位后,王旦作为前朝近臣继续得到重用,咸平四年(1001年),四十四岁的王旦被授任参知政事。试想一下,如果王旦只是依靠赵昌言,跟着他一路走到黑,那现在的他可能连当官的资格都没了,更别提位列宰相了。

景德三年(1006年),寇准在奸臣的诬陷下被罢相,当了五年老二的王旦终于得以转正,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正式走向人生巅峰。到了这个位置,再向上冲是不可能了,但更大的问题来了——如何保住相位?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有时候,保住位子比争得位子要难的多。

所谓“伴君如伴虎”,想要长久的保住相位,必须要迎合皇帝的心意,如果一直和他对着干,那很快就会被换掉,前任宰相寇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但要是一味得顺从皇帝,那就可能会被人在史书上写成一个只会拍马屁的佞臣。另外,除了皇帝,你还要注意周围那些觊觎的目光,这个位置谁不想做呢?如果你为了保住权力致力于排除异己、残害同僚,那又会变成一个遗臭万年的奸臣。如果什么都不做,那被人取代了怎么办?一个字——难。

但王旦做到了,他在宰相的位置上一共做了十一年,直到病死,而且留下很好的口碑,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个奇迹。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第一,要能领会、顺从领导的意思,但也不能苟合,让领导轻视。王旦刚刚当宰相没多久,宋真宗就在王钦若等人的怂恿下策划祥瑞之事,以达到镇服四海的威望。王旦是个传统的儒生,对这种迷信活动自然不感冒,真宗看出王旦的心思,就派人召王旦入宫宴饮,并赐给他一尊酒,意味深长的说此酒极佳,回去与妻妾们一起喝。王旦听出弦外之音,回家打开后发现酒罐里面全是珠宝,立即领会了真宗的意思,大兴祥瑞已经被真宗列为了头号国策,是势在必行的。于是,迎接天书、泰山封禅等事陆续开展,王旦不再有任何异议。皇帝都贿赂你了,你还想咋地?

但对于其他非国策型的执政措施,王旦还是给予了很多指正的。有一年,宫禁火灾,王旦认为天灾对应人事,率先上书请罪,真宗也在他的劝说下向天下颁布了罪己诏。后来,有人说宫中大火是附近荣王宫发生火灾蔓延而致,请求真宗大兴刑狱,将涉事的一百多人全部诛杀。王旦听说后,独自前来劝说真宗不要如此,称皇上已经下了罪己诏,大臣们也都上书待罪,如今却要将火灾之事归咎于别人,这样何以取信于民?并且就算火是别处引起,但又怎么知道不是天谴呢?真宗觉得言之有理,于是打消了兴大狱的念头。

第二,要有解决问题的真才实学,让领导看到你不停的闪光点,这对于保住位子很是重要。王旦之所以能够在宰相的位子上做了十多年,他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一年,西夏赵德明声称遭受饥荒,请求朝廷提供百万斛粮食救济,大臣们都对其无理要求十分气愤,请求真宗下诏斥责,但王旦却建议让有司告知赵德明:京城有百万粮食,如果需要可以自行来取。赵德明得到诏书后十分惭愧,连称“朝廷有人”。

当时,王钦若、陈尧叟、马知节同在枢密院任职,三人经常因为政见不和而争吵,甚至闹到皇帝那里,真宗大怒,打算以忿争无礼之罪将他们全部罢免。但王旦认为如果以此为由罢免大臣,会让天下人觉得皇上气量太小,也让外国有小觑之意,因此建议让自己先召王钦若等人宣示皇帝让他们和解的意思,并给予适当的斥责,等过段时间再行罢黜。真宗觉得言之有理,于是按照王旦的意思行事。一个多月后,王钦若等人全部被罢免,真宗不但保住了颜面,也达到了目的。


第三,需要为人低调,太过锋芒必定会遭人反噬。景德元年(1004年),辽人大举进犯,王旦跟随真宗御驾亲征。当时,雍王赵元份负责留守东京,但不久得了急病,真宗立即命王旦回京主持大局。不久,宋辽达成议和,真宗返京,王旦与子弟家人全都前往郊外迎接,谨守臣子本分,真宗对其十分赞许。

作为朝廷重臣,最受皇帝猜忌的就是和内侍结交。王旦在这方面也十分注意,尽量避免与内侍扯上关系。当时,王旦担任兖州景灵宫朝修使,内臣周怀政与他一同前行,王旦刻意不与他单独会面,始终保持距离。后来周怀政因密谋发动政变而获罪被杀,很多人都受到了牵连,王旦安然无恙,时人这才明白他的远虑。

第四,要善于处理与同事下属的关系,没有人打小报告,你的位子会做的更久。在这一点上,同为名臣的寇准和他对比就很明显。寇准为人刚烈,经常在真宗面前说王旦的短处,而王旦却一直称赞寇准。真宗很是奇怪,就向他询问缘故,王旦说自己久居相位,政事一定有缺失的地方,寇准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对皇上无所隐瞒,足以见他忠直可信。寇准听后十分羞愧,自此对王旦钦佩有加。

当时,陈彭年、王曾、张知白三人担任参知政事,是王旦的副手。有时王旦对一些政事没有上报真宗就擅自做出批复,三人很是不满,就以此质问王旦,王旦并不辩驳,只是唯唯称是。一天奏事结束,王旦先行退下,王曾等人趁机将王旦擅自批复公务之事告知真宗。真宗大笑,称自己对王旦很信任,自从泰山封禅后,一些小事就交给王旦全权处理,并让他们也都要遵从办理。王曾等人这才知道实情,都来向王旦谢罪,而王旦也不介意。试问,这样的宰相肚量,还有谁愿意去诬陷他呢?

天禧元年(1017年)九月,王旦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岁。算上之前的副宰相,王旦连续执政十八年,担任首席宰相十二年,真正称得上是政坛常青树。而他的那些优点,也值得我们这些现代职场人好好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真宗   宰相   景德   昌言   要则   常青树   相位   政事   进士   政坛   北宋   贵人   位子   古人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