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七方法庭:法治绘就“幸福乡村”温暖底色

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始终是人民法院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今年来,湖北省枣阳市人民法院七方人民法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在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中,切实发挥人民法庭职能,助推乡村振兴,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司法需求。

党建引领 凝聚共同缔造合力

今年来,七方法庭紧紧抓住党建工作这个“牛鼻子”,发挥法庭党组织“桥头堡”作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全面助推共同缔造。

据了解,该庭始终把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干警素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月主题党日+政治学习”为抓手,借助“学习强国”等网络学习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学习模式,实现理论学习常态化、全覆盖。同时,在办公楼走廊制作廉志文化墙,将包拯等廉政故事、格言警句等融入其中,达到润“廉”无声的廉洁教育效果。

关键时刻既是考验,更是激励和荣誉。在优化营商环境、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等重大工作、重大任务中,七方法庭党员干警以“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思想共识,冲锋在前、奋勇争先,汇聚起在审判工作中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作为一名有着10多年党龄的法官,七方法庭负责人张家政积极主动承办难案、疑案。在办理杜某义等10余户村民诉某养殖合作社拖欠70多亩土地租赁费案中,张家政全面了解案情,多次与双方进行沟通,分析利弊得失,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民生无小事。调解让双方当事人能够敞开心扉,顺应了民心民意,使双方心服口服,使矛盾更好、更快的得到解决,为“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添砖加瓦。”这是张家政的工作感悟,也是七方法庭干警的工作坚守与追求。

诉源治理 传承发扬“枫桥经验”

5月26日,村民尹某被杜某饲养狗咬伤后,七方法庭邀请人民调解员协助调解,促成双方庭外达成赔偿协议,并当天拿到赔偿款3150元,帮助尹某解决了揪心事。

为发挥“小”法庭在共同缔造中的“大”作用,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近年来,七方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为核心的多元化解新路径,诉源治理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目前,该庭已将镇机关、村(居委会)的85名调解员已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同时,设立驻村法官工作室,融合镇“五事”工作团队,与人民法院审判资源形成合力,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据悉,今年1-11月,七方法庭诉前化解矛盾纠纷38件,案件调撤率在44.26%以上,实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巡回审判 法治宣传“走心”“入心”

11月1日上午,七方法庭来到七方镇邓寨村委会,对一起农药“误伤”蜜蜂引起的赔偿纠纷进行巡回审判。

“蜜蜂采蜜有助于花粉传播,促进授粉,蜂农增收;打农药是为了防治高粱的病虫害,促进高粱增收。两者之间存在相生相克,如何保证相互生存,相互受益,需要双方提前尽到通知义务,积极采取防范措施……”经过承办法官张家政的耐心劝说和当地党委政府积极的调解,最终原告、被告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由何某赔偿邓某损失35000元,并当场兑现。自此,这起案件得到了实质性化解。

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现场说法,并解答了旁听群众的法律问题,助力提升村民的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

为深入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持续开展法治教育,近年来,七方法庭充分发挥共同缔造生力军作用,主动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社区村组,实现巡回审判常态化,把案件审判变成权威普法课堂,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影响一方”的效果。

据了解,去年以来,七方法庭共开展巡回开庭8场次,组织以案说法、送法下乡活动10余场次,取得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通讯员:梁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枣阳   法庭   人民法庭   干警   底色   高粱   常态   法官   人民法院   法治   村民   家政   切实   乡村   案件   温暖   美好   效果   环境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