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同志的妹妹江泽慧:如果不了解江同志的三件事,你就无法理解他

作者|宁镜诚

作为江同志的妹妹,江泽慧对江同志取得的成就有着自己的解读。

江泽慧曾经这样评价江同志:“成为一位领导人靠的不仅仅是他本人,它还涉及一个家庭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如果不了解江同志的三件事,你就无法理解他:他的家庭传统、他的文化根基以及他的革命背景。”

她说,如果我们对上述三件事进行深入了解就会发现,江同志取得后来的成就,绝非偶然。

一、 家庭传统

我们都知道,江同志出生于江苏扬州。在他7岁之前,他和家人都住在扬州田家巷的一座大院内。

田家巷得名于明朝后期,传闻当时此地一位姓田的少女入宫做得皇贵妃,因此取名为“田家巷”。

江家的中式大院是江同志的祖父江石溪辛苦挣来的产业,他是一位学者,所以家中摆满了书籍和艺术品。虽然江同志7岁那年,祖父江石溪就去世了,但他的价值观对家人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江泽慧后来回忆说:“我们家可以说是书香门第,一贯致力于学习求知,并酷爱文学艺术。我们家在读书做人方面的良好家风,一直是代代相传的。”

家风的传递,可见一斑。

江泽慧说,祖父一生收集了不少古籍书画,虽不昂贵,但却熏陶了后辈们的艺术素养。

江石溪喜欢弹奏各类乐器,尤其擅长琵琶。他还喜欢写诗,江泽慧说:“我们的爷爷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我有一本爷爷的诗集,里面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

多年之后,江同志回忆自己的祖父时深情地说:“我的祖父受过教育,有文化,而且非常有才干。早年,船在长江上航行时,螺旋桨经常被水里疯长的水草缠住。他便发明了一台能够割断这些水草的机器,并把机器以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卖给了一个著名商人。”

出生在书香门第,致力于学习求知,江同志自小便知道要努力奋进,同时要保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

他在琼花观小学读书时,学校课程很好地兼顾了现代和传统两方面。他在学校学习的文学、音乐、书法和中国象棋,都成为其一生的爱好。

江同志一直很喜爱京剧、越剧、昆曲等传统艺术,还经常吟唱《捉放曹》和《四郎探母》。这后来也成为工作之余,他放松身心的方式。

读小学时,江同志还学会了演奏竹笛、钢琴和二胡。

后来,江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病愈后筹备一场演出,江同志来到排练厅看望她,顺便拿起她手中的二胡,拉了一曲刘天华的《病中吟》。

闵惠芬惊讶地问江同志为何拉得这么好?江同志说:“解放前,我经常排练一些活报剧,就拉二胡伴奏。一晃三十多年了,现在手指也硬了。”

二、 文化根基

提起江同志所接受的文化熏陶,中国的古典文学贯穿了其启蒙教育生涯。早在江同志幼年时期,父亲就让他背诵唐宋名家的经典诗句,从中领悟人生智慧和历史经验。

不仅如此,江同志还接受了大量的书法练习。

1998年,江同志访问日本期间,在下榻的札幌花园饭店,他就曾向北海道知事赠送了一条亲笔书写的“以德为邻”的书法条幅。

江同志说:“这是我昨夜12点赶写出来的,这条幅象征着中国人民与北海道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将书法运用到外交之中,可见江同志基本功的扎实。

提起歌谣,江同志仍然记得读书时,老师教给大家的歌:“……课毕放学归。……老师讲的话,可曾有违背?父母盼儿归,我们一路莫徘徊。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大家努力呀,同学们,明天再会。”

“父母盼儿归,我们一路莫徘徊。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寥寥数语,家国情怀,尽在不言中。

当然,上学时江同志还背诵了很多唐诗宋词,他最喜欢唐朝诗人杜甫所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来,江同志还曾引用过其中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如果我们细致观察就会发现,众多诗词种类中,江同志对爱国主义诗文尤其钟爱。他曾多次在会议中引用顾炎武的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曾讲述过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后的故事。

江同志曾说,第一次读岳飞的《满江红》,就让他感受到了英雄的澎湃心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他说:“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这些作品就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心里,使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

江同志不仅喜欢背诵诗歌,也喜欢写诗。

2001年4月13日,江同志访问古巴时,赠送给卡斯特罗一首亲笔书写的七绝:朝辞华夏彩云间,万里南美十日还。隔岸风声狂带雨,青松傲骨定如山。

除了中华古典文化,江同志还涉猎了俄罗斯文学和西方文学。他读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以及《悲惨世界》。访问俄罗斯时,还曾参观托尔斯泰的故居。

他认真研读过托马斯·杰弗逊和亚伯拉罕·林肯的演说词。1997年访美期间,当克林顿向江同志展示了由林肯亲笔书写的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稿,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87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江同志随即用英文大声朗读起来,他对这一珍贵文件的热情,使两国领导人找到了共鸣,并促成了双方最深入坦诚的一次讨论。

不仅仅是江同志,他的妹妹江泽慧也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她从小读书刻苦,品学兼优,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

20世纪50年代,江泽慧考入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林学系,此后便一直致力于木材科学的研究。

毕业后,她留在母校任教。在教学期间,江泽慧教授针对我国的珍稀树种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

从1982年起,她便一直潜心于我国大别山五针松的研究,尤其是对五针松的木材结构形态、材性和用途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索,出版了中英文对照的《大别山五针松及起源》一书,对生产、教学和科研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后来,因为江泽慧在木材科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她又被推荐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此后,她着眼于国际前沿,利用国际木材科学院的平台更好地开展研究,为我国木材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革命背景

提及江同志的革命背景,我们不得不提他的父亲江上青。

江泽慧回忆说:“正当父亲风华正茂之时,却过早的离开了我们。当时五伯父江世雄(慕陶)、大哥江蛰君都和父亲一起在皖东北从事抗日革命工作,七叔父江树峰正在广西长途跋涉进行抗日宣传工作。父亲的牺牲使党和皖东北地区失去了一位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江山青的牺牲,让全家陷入悲痛之中。

江泽慧说:“此情此景,大伯父江世俊和大伯母吴月卿手足情深,将次子(笔者按:江同志)继承上青烈士为子,按传统习俗戴孝祭奠,大伯母吴月卿陪伴母亲王者兰由管镇邮差欧晓甫带路到安葬地崔集扫墓。”

受到这样的影响,1943年夏,17岁的江同志进入南京中央大学工科机电系读书后,开始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江同志说,身为扬州人,他佩服同为扬州人的英雄史可法。因为后者代表了中国人最为崇高的理想:爱国、勤勉、忠贞、诚实、道德和奉献。这些正是江同志的毕生所求。

1945年,日本投降,南京中央大学和交通大学的重庆、上海校园正式合并,也就是后来的上海交通大学。江同志从南京来到上海,完成最后两年的学业。

紧张的课业之余,他仍保持对文艺的涉猎,还抽出时间看《乱世佳人》和《魂断蓝桥》。

1946年,党在上海设立第一个办事处后仅一个月,江同志经地下党员王嘉猷介绍,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那一年,他20岁。

令江泽慧印象深刻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最困难时期,得益于党的关怀,母亲每年去淮阴新四军办事处领取抚恤金。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众人欢欣鼓舞,江泽慧等人的学习生活费用都是党组织和政府供给,这让她感恩不已。

1989年,江同志接到紧急通知,要他立即赶到北京。

当江同志匆忙赶到机场时,发现等着他的是一架专机,但是在北京南苑机场接他的汽车却是一辆普通的大众桑塔纳。

直到这时,江同志才被告知,邓小平在西山别墅等他。

那晚,当邓小平提出要他担任要职时,江同志惊讶之余,心中也有担心,他说:“我担当不起党赋予的伟大使命。”

他向邓小平解释说,主要因为自己缺乏在中央工作的经验。邓小平听罢笑着说:“我们都支持你。我们将帮助你克服任何困难,你不必担心。”

江泽慧后来回忆说:“三哥(江泽慧一直这样称呼江同志),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毫无准备。我们就更没有准备了!真的让我们大吃一惊。我的第一反应是历史的重担已落在他的肩上。”

江同志担任要职后,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拒绝铺张浪费。

1989年8月29日,恰值江上青殉难50周年纪念日(笔者按:现经当事人回忆,江上青逝世日期订正为7月29日),江泽慧专程赴京与江同志商量纪念事宜。

江同志虽然同意搞这次纪念活动,但他对家人“约法三章”:第一,形式从简,“不在形式,而在实际";第二,家庭搞纪念活动,不要麻烦地方党政领导,绝不准任何亲属接受地方宴请;第三,尊重地方干部和群众,所有亲属不能有任何特殊的“表现”。

就这样,亲属们只是在江上青的墓前举行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纪念仪式,献上一只自备的花篮以示敬意。

江同志退休后,江泽慧也曾建议哥哥把自己的东西整理一下,但江同志兴趣广泛,他爱好古典音乐,喜欢阅读,更痴迷京剧。江泽慧说,不知道他有没有时间整理这些东西。

文末,笔者想起1989年,邓小平对江同志的评价,他说:“江同志是一个很有本领的人。作为知识分子,他比我知识多,当然经验比我差一些,但经验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他今年63岁,有这个领导班子我很放心。”

事实证明,在中国和世界历史出现转折的关键时刻,江同志没有辜负老一辈革命家的期望,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他带领中国人民稳住了局面,还让中国的经济、社会、国防等方面都迈上了新的台阶。

谨以此文,献给江老。

参考资料:

1.江泽慧和她的绿色事业——人民政协网

——END——

#2022生机大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中央大学   田家   大别山   北海道   林肯   扬州人   同志   南京   祖父   亲属   木材   书法   父亲   妹妹   传统   喜欢   江泽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