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项目成中阿合作靓丽名片

(文/张浩 陈梦阳 姚兵 吴天雨)

从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到沙特阿拉伯延布炼油厂,从阿尔及利亚南北高速公路到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一带一路”项目体现了中阿合作的累累硕果。

树立中国形象的“精品展”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铺洒在建设中的“非洲第一高楼”,沉寂了一晚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施工现场又热闹起来。晏月平开完部门早会后,便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安全巡查工作。

今年26岁的晏月平是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承建方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中建埃及)的一名安全工程师。该项目位于现首都开罗以东约50公里处,总占地面积约50.5万平方米,包含20个高层建筑单体及配套市政工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标志塔”项目,塔冠最高点385.8米,被誉为“非洲第一高楼”,也被埃及总理穆斯塔法·马德布利亲切地称为埃及的“新金字塔”。

在项目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晏月平见证了“非洲第一高楼”在沙漠中拔地而起的多个瞬间。作为安全工程师,他的职责是为标志塔里里外外“体检把脉”,保证它能安全无恙地“成长”。从裙房到塔楼,他每天几乎走遍施工现场各个角落,对高处作业、大型设备、消防管控、临时用电等进行细致排查,纠正违章作业,排除安全隐患。

无数个像晏月平这样的中国建设者用高超的技术和辛勤的汗水保证了“一带一路”项目的质量,为中国在阿拉伯国家赢得声誉,使“中国建设”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

从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向南驱车约一小时,高耸的阿特拉斯山脉拔地而起,一块写有“同一条路 同一个梦”的中法双语标志牌格外显眼,这里是由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建集团)承建的阿尔及利亚南北高速公路希法段——阿最长公路隧道和最长公路桥所在地。

今年6月,突尼斯、尼日利亚等6个国家的交通及工程部长来到南北高速公路希法段观摩,称赞该路段为“无可比拟的精品工程”。

出租车司机巴胡特经常载客行驶在这条连接麦迪亚和卜利达的宽阔而平坦的高速路上。对这条路,他不吝溢美之词,尤其是4.8公里长的隧道更被他称为“艺术品”。

南北高速公路希法段通车前,因路况不佳,从麦迪亚开车到卜利达需要一个半小时,冬季甚至要3个小时。2020年底通车后,大幅缩短至半小时。“一天能多跑好几趟,收入高多了!”巴胡特言谈间掩饰不住自己的开心。

推动当地发展的“加速器”

“一带一路”项目像一个个镶嵌在金丝带上的宝石,给当地民众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埃泰达合作区)位于埃及苏伊士省苏赫奈泉港,距离开罗120多公里,是中国政府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2008年,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中非发展基金组建的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承建中埃泰达合作区。

十余年来,中埃泰达合作区不断加强园区硬件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方面的投入,不仅带动了周边土地的升值,也将先进的服务理念带入埃及,吸引了大批世界一流企业入驻园区。

截至2022年6月底,中埃泰达合作区共吸引134家企业入驻,实际投资额超14亿美元,累计销售额超33亿美元,缴纳税费约2亿美元,直接解决就业4000余人,产业带动就业约5万人。

中埃泰达合作区优异的招商成绩为埃及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埃及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填补了整个中东乃至非洲的部分市场空白。

例如,中国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巨石埃及)作为一家高技术现代化企业,不仅在就业、税收等方面贡献突出,而且令人对“中国制造”有了全新认识,更填补了北非地区玻璃纤维生产的空白,一举让埃及成为世界第五大玻纤生产国。

在阿联酋迪拜,哈斯彦电站项目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项目,也是中东地区首个中资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电站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全部投入商业运行,投运后可为迪拜提供20%的电力能源,并大幅降低当地居民用电成本。

在沙特阿拉伯,总投资86亿美元的中沙延布炼油厂是中国石化与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合资兴建的项目,自2016年1月20日由两国元首共同启动投产以来,发展迅速。今年1-8月累计实现利润11.5亿美元。

增进中阿友谊的“连心锁”

在不少阿拉伯国家,即使在不经意间,也能感受到中阿合作的硕果。这些国家将“中国杰作”印在本国纸币或纪念钞上,表达发自内心的赞赏和骄傲,也让中阿友谊跃然纸上。

其中包括中国企业施工的阿尔及利亚嘉玛大清真寺、中国企业承建的非洲最大斜拉桥——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桥、中国研制和发射的阿尔及利亚首颗通信卫星、中国公司承建和改建的苏丹三座大坝和水电站群、中国企业设计建造的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卢塞尔体育场……

在一个个合作项目中,中方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建设者、投资者,还是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传授者、培训者,更是友谊的传播者。

在“非洲第一楼”的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通过引入中国国内的“溜槽”技术,一举创出中东和非洲建筑史上单体建筑最大基础底板纪录、浇筑超大型基础底板最快纪录和高峰期单日最大混凝土浇筑量等多项纪录。

在中埃泰达合作区,园区企业属地化率达90%以上,并为埃及培养输出了一批专业的技术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此外,借助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在埃及特区援建技工学校的计划,成功推动技术培训中心落户合作区,为当地培养技术型人才。

“一带一路”项目带来了中阿人民的心灵互通和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在中秋和春节等中国传统节假日期间,多个“一带一路”中方项目方开展庆祝和慰问活动,不仅让中方员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让当地员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斋月和宰牲节等传统穆斯林节日中,中方员工也与当地员工共度节日、共品美食,并展开慈善活动。

“我和中国同事不仅仅是工作关系,更像是家人和朋友。”巴林锡特拉东部保障房项目承建方中设集团巴林公司的巴林籍员工穆罕默德·赛义德说。(参与采写:王昊、杨振海、胡冠、苏小坡)

来源:参考消息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苏伊士   穆罕默德   开罗   阿尔及利亚   沙特阿拉伯   卡塔尔   巴林   中非   埃及   项目   非洲   中方   中国   靓丽   首都   名片   员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