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吃饭,克服“食物恐新症”是关键

无论是为6、7个月大的宝宝添加辅食,还是让宝宝尝试一些没有吃过的食物,刚开始时都十分困难。明明是很好吃的食物,为什么宝宝就是不接受?是因为宝宝挑食吗?不,更有可能是“食物恐新症”在作怪。

宝宝不吃某种食物,家长的第一反应多是宝宝挑食,但除了挑食外,“食物恐新症”也是拒绝食物的一种常见形式。但与挑食不同的是,食物恐新症是宝宝对尝试新食物的消极反应,而挑食是无论看到的是新的还是熟悉的食物,宝宝都不愿意吃[1]。

“恐新”源于自我保护机制

从物种进化的角度讲,“食物恐新症”的存在并非是一件坏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保护机制。要知道自然界是十分残酷的,只有对新食物抱有警惕之心,才能避免摄入某些有毒食物导致自身灭亡。

科学家经过早期研究发现,很多动物都有避免吃陌生食物的习性。例如大鼠就不吃或只尝试一点陌生的食物,以避免中毒;野鼠在熟悉环境时会躲避包括实物在内的任何新物体,之后再慢慢尝试;而人类的近亲——灵长类动物,以及大象和某些肉食动物幼体则要靠双亲和其他成员的指导才会养成相应的摄食习惯。后来科学家根据这一发现于1992年正式提出了“食物恐新症”这一概念。虽然从定义上看,它似乎与挑食有所重叠,但食物恐新症更强调对新食物的反应,与挑食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

受遗传影响的“恐新”

尽管对自然界的动物而言,对新食物持谨慎态度是“自保之道”,但对我们的宝宝而言,食物恐新症反而成为了添加辅食、尝试新食物的障碍。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宝宝天生对新食物“自来熟”呢?

目前普遍认为食物恐新症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并与宝宝的先天气质有关。研究发现[1],食物恐新症与挑食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基因,因此二者才会有部分概念上的联系。同时另一项研究发现,具有更情绪化气质的儿童(特征为更易于、强烈的引起反应)更易患有食物恐新症,而易接近气质特征高的儿童则会表现出更多的进食快乐。所以对于食物恐新症的宝宝,除非能从基因层面做出改变,否则想让宝宝对新食物“自来熟”,似乎非常人所能及。

用新食物“诱惑”宝宝的正确姿势

虽然食物恐新症无法干预,但要说宝宝在接受新食物方面完全“没救了”却也未必。宝宝在面对食物时,会更倾向于接受熟悉的味道,因此各位家长只要从这方面下手,掌握正确的方法,还是可以让宝宝克服食物恐新症的。

研究表明,一般在尝试10次后,孩子才会接受一种新的绿色蔬菜;尝试8次后,才会增加一种新的水果摄入。大部分研究证实,婴幼儿接受一种新食物需要经过8~10次左右的反复尝试才能成功,而中国家长给孩子喂食,一般在尝试3~5次后就会对孩子的接受程度下结论,导致很多孩子就这么被定义为“挑食”了。所以要想让孩子真正接受新食物,将食物反复暴露于孩子的视野内,进行多次尝试才是正途。

新食物的反复暴露同样要讲究方法。在培养宝宝接受食物的过程中,不要将同种食物连续多次拿出来给宝宝看,而是要将他们喜欢的食物与不喜欢的食物混合,让宝宝慢慢感受这种不熟悉的食物的味道,慢慢地接受新食物。同时可以将新食物做成“卡通餐”,通过视觉吸引宝宝。

目前已有充分研究表明,如果宝宝在18个月时对食物表现出负面情绪,那么有很大可能在4~5岁时出现“食物恐新症”[2]。严重的食物恐新症会导致儿童水果、蔬菜和肉类摄入不足,出现维生素E、蛋白质等营养元素缺乏,同时他们的能量摄入也会低于正常儿童。因此如果家里的宝宝不接受新的食物,各位家长一定要积极引导孩子进行多次尝试,帮他们搭建健康的膳食结构。


参考文献:

[1] Catherine G.Russell. 儿童食欲特征发展中的生物学和心理学过程:发展理论和研究的观点[C]. .达能营养中心2019年论文汇编:家庭就餐与儿童健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能营养中心,2018:67-87

[2]Zou J J , Liu Y , Yang Q , et al. Cross-cultural adap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hild Food Neophobia Scale[J]. BMJ Open, 2019, 9(8):e02672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自来   食物   宝宝   挑食   特征   气质   家长   动物   关键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