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打赢过俄国流浪汉的霍元甲成了民族英雄

1909年10月,为解决日俄争端,日本首相,明治天皇老师,明治维新负责人伊藤博文到中国东北与俄国财政总长谈判,当他乘坐的花车在26日抵达哈尔滨车站时,中、日、俄三方的官民挤满了车站。俄国的财政总长亲自上车迎接他,邀请他共赴午宴。在检阅了俄国财政总长所带的军队之后,他们一行向车站出口走去,伊藤博文走在最前面,突然群众中响起异常低沉的枪声。伊藤博文中枪倒地,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原来朝鲜义士安重根,不满日本对祖国的侵略,得知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起来东北,与俄国人共议瓜分中国东北问题,安重根闻讯追踪来哈,并探悉伊藤博文到哈尔滨的时间车次。上午9时,当伊乘坐的火车到达哈尔滨火车站时,他冲破警戒线,进入站内,用手枪向伊滕博文连开三枪,伊当场被击毙。

躲在人群中的安重根本可以立即逃跑,毕竟对俄国人来说,中国人朝鲜人都长的差不多,但安重根选择了束手就擒,因为他刺杀伊藤博文,是为了鼓舞国内起义斗争士气,而不是泄私仇,最终于1910年3月26日就义。

一个朝鲜人在中国东北,刺杀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还成功了,消息传出,举国震动,这是近现代时期,日本方战死的最高级官员,仅次于日本天皇。但可惜的是动手者不是中国人,而是朝鲜人,否则今天电视剧电影绝不会遗漏安重根。

一夜间,安重根的大名响彻国内大地,很不是滋味的中国报刊等,开始想方设法造神,既然没有出现的英雄人物,那就造一个。


很快,一个在俄国混不下去的流浪武士,被包装成俄国大力士,迅速在中国发出东亚病夫的怒骂声,最终被霍元甲击败,霍元甲开始被媒体吹捧。

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彼音(实为在一个英国马戏团工作,并不是大力士)在上海摆下擂台,讥讽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上海民众十分不满,但又无人敢应战。农劲荪从报上得知此消息,遂向上海知名人士、同盟会员、革命党人陈其美推荐了霍元甲。霍元甲一到上海,上海各大报纸用大号字体刊登消息。霍元甲挑战奥彼音,奥和霍约定比武中不得使用指戳、足勾等中国武术技法,并约期在张园公开比赛。但到了比赛时间,却不见他的踪影,原来奥彼音已逃之夭夭。

这两件事后,霍元甲名声鹊起,国人开始熟知霍元甲的大名,并将其引为骄傲,无奈,在国势低微,时无英雄的情况下,任何一个有点亮光点,尤其是能让洋人吃瘪的人,瞬间都能成为世人追捧的对象。

而世人深知的精武会,其实,类似精武体操会这样的武术团体,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涌现。这其间,自然有着强身-强国的朴素追求,但背后也掺杂了各种政治势力跑马圈地、拉杆子聚团伙、以期实现“枪杆子(包括刀把子)里面出政权”的现实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俄国   精武   朝鲜人   大力士   民族英雄   总长   流浪汉   哈尔滨   日本   首相   上海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