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邓清明圆梦“!中国首批航天员潘占春,为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送祝福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刘娥

“恭喜邓清明,终于有了圆梦的机会,祝福他在太空度过愉快的半年!”同为中国首批航天员,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理事长潘占春11月28日接受读创/深圳商报记者采访,为老战友送去美好的祝愿。他感慨说,坚守了24年,一直在准备,邓清明真是很不容易。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预计于11月29日23时08分发射,由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潘占春表示,这是中国载人飞船首次选择在冬季发射,发射场气温比较低。冬季发射对火箭要求比较高,可以看到发射场的火箭已增加了保温材料,相信本次发射必将圆满成功。

相较以往,本次执行的任务有何不同?潘占春说,其中不同点是,以往空间站上没有已经执行任务的航天员,这次是神舟十四号的3名航天员还在太空工作,这是我国航天员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首次太空“握手”。

潘占春称,6名航天员在空间站“握手”,会增加环境控制方面的难度。对于空间站来说,人数增加了,对系统的要求就高,比如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的消除、整体温湿度的控制等。不过他对本次太空“握手”充满信心:“既然决定了上6个人,在工程方面肯定有把握!”

2014年,潘占春等5位航天员进行了岗位调整,从中国航天员中心转业,开始更多服务于各机关单位及企业和民众对航天科技的需要。因为有着丰富的航天员训练经验,他作为专家来深参与筹备军民融合项目——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并参与了2016年广受社会关注的180实验舱项目。

在深多年,潘占春一直致力于航天科技成果转化。11月26日晚,他作为重要演讲嘉宾受邀参加读创/深圳商报承办的2022年深圳读书月重点主题活动“华联演讲秀”。在他看来,航天科技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有很多航天技术都可以惠及于民,可以全面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在“天上”固然风光无限,在“地上”脚踏实地进行航天技术的转化和产业推动,也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同时,潘占春非常热心于航天科普工作。作为深圳市科技传播促进会会长,他常年参加科普活动,推动载人航天工程的技术转化成科普知识,为深圳中小学生送去一场场航天科普盛宴。同时,他推动太空研究院成为深圳市科普基地,向青少年开展航天科普。曾经,航天员那些魔鬼式的训练日常,在他那里成为了一节节生动的科普课堂。

在深延续航天梦,他无怨无悔,并说:“利用深圳区位优势,能够更好地做成果转化和国际交流。”

审读:谭录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神舟   航天员   中国   发射场   深圳市   深圳   商报   航天   太空   科技   邓清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