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谋朝篡位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司马家族会遭后世口诛笔伐

#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四季文史

俗话说,历史才是最有意思的剧本,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做法,但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比如说改朝换代、谋朝篡位这件事。

改朝换代的手段,无非两种:武力争夺和温柔夺取。如刘邦、朱元璋等人,他们全凭武力争斗,夺得天下,这些人可谓非常人;温柔夺取皇位的一般都是前朝重臣。当皇帝“赏无可赏”之时,要么臣子被皇帝杀掉以绝后患,要么皇帝会被这些权臣取而代之。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曹操、司马懿和赵匡胤。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剧照:司马懿

帝王时期的中国,得国不正者多矣,然而遭到口诛笔伐最厉害的,莫过于三国时期的司马家族。司马家之所以被骂,绝不单单因为篡位,而是做了一系列危害我华夏的事情。我们可以从几个例子一探究竟。

事例一:屠戮辽东,让鲜卑人有机可乘

政治斗争是男人间玩的“死亡游戏”,失败者要认赌服输。但对于获胜者来讲,如果还没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很少会在处决对手后,还要夷灭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但司马家族却不这么想,他们把“杀人诛心、斩草除根”玩得很溜。

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是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北方始终是气候高寒、资源匮乏之地,所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觊觎南方丰饶的物产。虽然他们多次尝试南下,但曹操始终将这道防线筑得很牢。

鲜卑所在区位

魏明帝曹叡病重的时候,辽东公孙渊起兵反抗曹魏。曹叡二话不说,直接派司马懿前去平定。司马懿本打算用一年的时间平定公孙渊,不成想几个月之内他就斩了公孙渊。不难想象,司马懿是和诸葛亮不相上下之人,所以对于这样的内乱,于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而言,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得胜而归它不香吗,可司马懿却偏偏不这么认为。

司马懿在杀死公孙渊之后的做法,简直让人大跌眼镜,此举彻底为动荡的东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司马懿将辽东地区所有超过15岁的男子都给杀了,包括当地的官员,也惨遭其手。这么一来,诺大的辽东,既没有成年男子,也没有主事的父母官,甚至到最后,一兵一卒都没有留下把守这边防要地。

这个做法,简直在为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铺路,因为辽东地区彻底成为真空地带。非但如此,司马懿此举,为后来东北高句丽的崛起腾出了足够大的地盘。这直接导致后来的几百年后的隋朝、唐朝,也不得不举全国之力去征伐东北不断坐大的高句丽王国,真实贻害无穷。

司马懿平定公孙渊

翻阅历史,后世之人会对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司马懿投去鄙夷的目光,这是人干的事吗?要知道,“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在击败对手后,就算不能保全其整个家族,但至少要为其留后,使其不至于断嗣绝种。这规则,即使连曹操这样的好杀之人都懂,司马懿又怎会不知晓,可见其狠毒?

事例二:得国不正,公然弑杀皇帝

人臣之罪,莫大于弑君叛国。

先看看宋太祖赵匡胤,我们可做一下对比。赵匡胤能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可不是空穴来风。

一日纵敌则万世之患,但赵匡胤不这么想。他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在宋朝建立之后,他并没有对前朝的周恭帝柴宗训赶尽杀绝,反而善待了这位退位的皇帝,这在五代十国那个乱世是相当不容易的,所以他赢得了世人的掌声。另外,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统一了中国,迎来了中国的又一个盛世。老百姓可不管谁做皇帝,他们只要太平盛世,只要能有个安稳的家,足矣。而且他当上帝王后,任人唯贤、勤勉治国,老百姓怎么会不拥护?

剧照:赵匡胤

反观司马懿夺去曹魏政权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虽说400年汉朝出现过暗害皇帝的事件,但无一例外都在暗中进行。如霍光疑似毒杀汉昭帝、王莽毒杀汉平帝、董卓鸩杀汉少帝事件等,即便天下人有猜疑,也很少会留下口舌。

魏帝曹髦因不满司马昭擅权,率卫士讨伐逆贼,结果在南阙遭遇司马昭军队的拦截。按照以往权臣的做法,就算有弑君之心,一般都会选择先行废黜,然后借故暗杀。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竟然指使贾充当场弑君,令天下大骇。即使司马家开此弑君先河,后世权臣依然鲜有效仿者,可见司马家行为之卑劣。

剧照:司马昭

《晋书》和《世说新语》记载:晋明帝曾问大臣们,司马家是如何得天下的。当时的王导就讲述了司马懿是如何诛杀异己、任用亲信,以及司马昭是如何指示手下杀了魏帝曹髦。晋明帝听了,羞愧地用头发遮住脸,趴在了床上,说:“如果真是这样,晋朝的国运怎么能长久啊!”

可见,连后世子孙对司马家族的创业史都感到不齿,更何况天下百姓。

事例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正所谓“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如果天下的贤士都被杀光了,或者因为对死亡充满恐惧而不敢发声,那么国家的局势就会危峻万分,稍有不慎便会亡国。善于治国者,必定要为国家保留住贤士,保留住“读书人的种子”,不仅让他们活着,还要鼓励他们走上权力中枢,为国效力。但司马家族的做法又与常人相悖。

《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曹丕主政时期,九品中正制被确立,这项用人制度本意是为政府选拔优秀人才,但到了西晋,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正官一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这一制度俨然变成为他们培植门阀们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

殷灼曾对晋武帝说:“令台阁选举,徒塞耳目”。随着司马氏掌权,九品中正制为士族所垄断,最终导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状况。

九品中正制示意图

九品中正制的变味,让世寒门子弟没有出头之日。即便这些人足够优秀,但始终总是无法进入到权力的中枢,更别提施展抱负,故而后世对司马懿家族诟病许多。

事例四: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现在也叫五胡入华)是司马家族遭人诟病的焦点。

司马家族灭了蜀汉,灭了东吴,最终一统三国,结束东汉近百年的乱世。应该说,这等历史大事,应该会被历史大书特书,可司马懿及其司马家族仍然被后世谩骂不休。司马家族虽然结束了动乱纷争的局面,可也因为家族内讧,导致异族乘虚而入,一度让老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司马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司马衷智力低下,一代悍后贾南风在朝堂上呼风唤雨。贾南风此人貌丑而性妒,胡作非为,再加上毒杀了太子司马遹(yù),直接导致司马家的各路王爷一个个都对皇位虎视眈眈。最终,他们各自为政,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故事画:贾南风

先后参与起兵的司马家的王爷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

没错,这就是西晋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事实上,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西晋统一中原短短20年就分崩离析了,更为严重的是,八王之乱让北方的各路胡族有机可乘。八王之乱的档口,北方的匈奴、羌、鲜卑、氐、羯等多个胡族先后进入中原,直接把中原给搅得地覆天翻。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统一全国后,根据《晋书》记载,全国约有1600万人,公元300年前后,人口达到3000多万,其中北方就有2450万人,五胡入华以后,北方仅剩下百万的汉人。五胡乱华让中原有生力量锐减,导致胡族南下的铁蹄无法阻挡,彻底把老百姓推进了无底的深渊。

五胡乱华示意图

结语:司马家族尤其是司马懿父子,阴鸷狠毒、奸诈虚伪,为了上位作出了一些让人不齿之事,实在是不忍细观。世子痛恨晋朝,老百姓痛恨晋朝,一个不能够保家卫国,不能够为多数人利益谋福祉的王朝,谁又能瞧得起?!

(此处已添加小说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司马   晋书   辽东   公孙   中正   家族   寒门   中原   鲜卑   口诛笔伐   不在少数   后世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