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刘禹锡前往京城的途中,在华州与友人张贾惜别

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先后考中进士、博学宏词科和吏部取仕科的刘禹锡,从洛阳前往京城长安。途经华州(治所在今渭南市华州区),他与好友张贾饮酒赋诗,依依惜别。

张贾是贝州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德宗贞元二年(公元786年)登进士第。刘禹锡考中博学宏词科,当时还在洛阳的张贾曾作诗相贺,其诗已佚。刘禹锡回诗答谢,其诗流传至今。

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

又被时人写姓名,春风引路入京城。

知君忆得前身事,分付莺花与后生。

795年,张贾已经以侍御史的身份在华州任职。刘禹锡来到华州,张贾治办酒宴,盛情相待。在酒宴中曾以诗相赠,其诗今仅余两言残句:“夫子生知者,相期妙理中”。张贾夸赞刘禹锡是“生而知之”的天才,期望在今后能与刘禹锡共研学问。

刘禹锡也作诗相答,感谢张贾的相知之情。开怀畅饮,一时难舍难分,临行似有无限意,执手相视却无言。

发华州留别张侍御贾

束简下延阁,买符驱短辕。

同人惜分袂,结念醉芳尊。

切切别弦思,萧萧征骑烦。

临歧无限意,相视却忘言。

收拾行装去东宫崇文馆赴任,办理传符驾短辕小车缓缓而行。志趣相投的好友总是舍不得分别,郁结的思绪只能靠美酒来纾解。急切的弦音又在催人上路,萧萧的马嘶令人躁动不安。分别的路口有太多话想说,待要开口却相视无言。

简是竹简,代指书籍,束简就是收拾书籍等行装。延阁是汉代宫庭藏书的地方,汉武帝时,宫中有延阁、广内、秘室等,这里借指东宫崇文馆。崇文馆有校书二人,均是从九品下的小官,专门负责校理崇文馆的书籍。刘禹锡考中吏部取仕科后,被授予太子校书的职务。符指传符,当时出入函谷关需要查验官府发放的传符。短辕,小而驽缓之车。用短辕既是谦逊之辞,又暗含“短辕犊车”的魏晋风骨。

同人是指志趣相投的友人。袂是衣袖,古人执手言欢,称为联袂,临别分手,称为分袂。结念是思绪郁结,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暂时分别,一时思绪万千,郁结于胸。芳尊是精美的酒器,借指美酒。惜别的思绪难以言说,一切都寄托于酒,举杯畅饮,但求一醉。

切切是细而紧紧的声音。正如白居易《琵琶行》所言,“小弦切切如私语”,琴弦切切,正如相知的人在互诉衷肠。萧萧是马嘶声。正如李白《送友人》所言,“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骏马长嘶,恰似征战的号角在催人上路。琴弦切切,马声萧萧,烘托出友人惜别的氛围。

歧,是分别的路口,送别至歧路,已不能再送。送别至歧路,总是泪目相视。只有王勃性情豁达,劝谏友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临别的路口,难舍难分,心中无限意,口中却无言。正如今人所唱:“那一天,送你送到最后,我们一句话也没有留,当拥挤的月台挤痛送别的人们,却挤不掉我深深的离愁,我知道你有千言你有万语,却不肯说出口……”

刘禹锡和张贾的无言,也可能是相知的无言。双方相互了解,已无须语言来表达。《庄子·外物》中写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晋书·山涛传》记载了山涛与嵇康、吕安等人的交往,“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京城   友人   崇文   马嘶   吏部   歧路   东宫   洛阳   相知   途中   无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