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孩子的个性是如何形成的吗?

孩子是完整而独立的生命个体!


今天我们来探讨“孩子个性的形成”。


我的老师赛斯说过:“人不止是一切万有的创造物,也成为创造者,拥有自由意志。”


首先,许医师要告诉大家:我们的性格不是被动地受原生家庭所塑造,不是被动地由父母所决定。相反,是孩童主动地利用原生家庭,主动地利用父母的性格,主动地形成自己的个性。


举例来说,许医师家有四个兄弟姐妹,四个人的个性完全不一样,有老实的、有狡猾的、有逃避的、有面对的。你会发现同样的家庭,甚至是同卵双胞胎,每个孩子的个性都是不一样的。


传统心理学认为,人的性格主要受三大因素的影响,一是所谓的遗传因子;二是童年的家庭环境,包含父母本身的性格、彼此的互动、教养态度的异同或手足之间的关系;三是其后逐渐接触的社会环境,包括教育环境、老师及同伴关系等。


这三大因素包含了内因及外因,传递出来的讯息是,一方面,父母必须注重孩子的天赋,另外一方面,父母必须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及成长环境,而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也必须配合下一代的成长。



然而,纵使是这样的观念及相应而生的做法,也令我们对孩子性格的起源及孩子如何受外界环境塑造所知甚少。因此,尽管我们成为大人,在追溯自己家庭环境、成长背景及自身性格形成的过程中,仍常常陷入一团迷雾当中。


从心灵的角度而言,孩子选择了他的父母、家庭环境,而且在出生后,也与父母一同形成了自己的儿时环境,为的是创造和塑造出他此生的性格,以便完成此生特殊的挑战。


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在家庭环境中影响孩子个性形成的几个因素。


1


一、亲子间不良的互动模式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疾患


古人常说“易子而教”,因为当父母在教自己的孩子时,往往会比较容易生气,缺乏耐心,一旦动怒,就开始骂人。而当孩子觉察到父母的观念,以及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他们就陷入害怕的情感中,而产生诸如:多动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各种官能症。


多动症孩子的主要症状有:过动、冲动以及注意力不集中。他们长期处于不快乐、紧张的环境下,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加之父母缺乏耐心的教养方式,而产生过动性的表现。


焦虑症孩子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肠胃道功能失调和咬指甲、拔头发等行为。孩子焦虑的根源可能是因为环境失去了安全感,比如父母婚姻的不稳定,原生家庭的一些复杂羁绊关系。


强迫症孩子往往过度紧张、焦虑。在症状层面上,强迫症主要分为两类:强迫思考与强迫行为。他们活在恐惧不安当中,每天都会担心命运不好,或担心犯下错误。孩子的强迫症状通常来自他们父母自身的紧张和焦虑。


2


二、手足竞争对孩子产生的心理影响


很多家庭常上演着一幕幕的“手足攻防战”。


比如,原本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享尽父母全然的关爱,但老二出生后,“爱”被瓜分了,老大往往会趁机偷偷欺负老二,借由打人或者惹对方生气而感到兴奋。父母通常会收拾老大,他们会说:“你是老大,你应该照顾弟弟妹妹,你不能打他们。”


许医师认为,碰到这种情况,父母也许可以先同理老大,或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暗中帮助被欺负的小孩,不要急着处罚老大。否则老大心中会充满怨恨,会让他认为,老二是自己挨骂和失宠的根源,搞不好日后打得更凶。


在上述这样的多子家庭中,通常老大最没有安全感。老大对父母亲往往有更强烈的情感认同,因为这个孩子处在父母亲结婚的早期阶段,是婚姻关系最不稳定的时候。等到老二出生,夫妻关系大多已经进入相对平稳期。


所以,两个孩子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一个可以竭尽全力地满足自己,另一个为了满足父母拼命压抑自己的需求。


很多家庭都有类似的情况,有些小孩拼命满足父母的期待、体谅父母。这样的小孩常被称为“乖孩子”,他们心理创伤更大、更容易扭曲。“乖孩子”总是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渴望,哪怕自己很想吃宵夜,也会克制自己的需求,为父母着想。


与之相反的孩子则比较自我中心,他们从来看不到父母的辛苦,也不会为父母着想。为了填满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不断地放大自我。结果,一个孩子的需求总是可以如愿,另外一个孩子的需求却经常不被满足。


3


三、尊重孩子,分清孩子和家长的责任


在许医师出生的那个年代,父母常常因为自己的原因,例如工作太忙、婚姻问题、婆媳纷争等,因而把自己照顾小孩子的责任交给老大,父母却忘记了老大也是孩子,他并没有义务要去照顾小孩!这是不公平的。


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个性及自尊心。学会尊重孩子,是父母重要功课。父母必须用心去对待他们,并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站在父母的角度,以一种“以上对下”、“以大对小”、“命令式”、“自以为是”、“指责性”的口吻和心态与孩子互动。


父母的心态一定要改变。如果父母还是以“自以为是”的方式,觉得孩子“不需要被尊重”,甚至认为孩子应该绝对服从自己,那么,亲子关系及孩子的教育就会一团糟。


例如:有些父母,一直灌输大孩子要爱弟弟妹妹,并没有处理大孩子内心对弟弟妹妹的恨,这样的孩子,既不会从内心真正去爱弟弟妹妹,还可能造成自己的人格分裂。而且,当父母不在的时候,受照顾的弟弟妹妹,也会受到大孩子的欺负。



我们从小就受到社会提倡爱的教育影响。所以,很多小孩潜意识中对父母的恨是无法处理的。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多会受到父母的伤害,很多父母亲不是不爱自己的小孩,而是因为他不懂怎样去爱孩子,所以很多做法会对孩子形成伤害。


父母对孩子的爱受诸多因素影响,比如自身的情绪状况,孩子的性别、排行、表现及父母本身的忙碌程度,以及付出爱的能力。因此,几乎所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爱”。


但是孩子对父母则不然。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绝对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父母代表了孩子所有需求的来源,因此孩子必须百分之百地信赖父母、爱父母,没有父母的保护及供给,没有这份信赖及爱,孩子是活不下去的。


换言之,孩子对父母无条件的信任与爱,是生存上,也是心理上的必然,不会受理性思考及现实所“污染”,那是一种混合的情感、信任及思想观念的认同所呈现的连结。


从心灵的角度出发,父母要了解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尊心,有自己的智慧。所以,家长要在言行上尊重孩子,顾虑到孩子的感受。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讨,许医师体悟到两点重要的意义:一是孩子借由父母的基因、彼此的性格及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形成“自己此生想拥有的性格”;其次,孩子本身是个不断在发展中的心灵,他借由父母及童年经验,突显出“自己此生想克服的性格缺陷”。


即使到许医师今天这把年纪,都还可以改变自己的个性,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个性,也没有改不了这回事。因为你的个性是今天的你决定的,谁都无法决定你,更没有“童年定终身”的理论。


记住,人从来不被过去决定,这句话就是解脱法门。


✪ 点击阅读 ☞ 亲子关系——往期美文汇编

作者|许添盛

摘自|许医师有声书《我就是生活冒险王》

编辑 | 麦田心灵

作者简介:许添盛【台湾】,世界知名心理学家暨精神科医师,许添盛心灵动力学的创始人及全球传播的使者,著作等身的心理学作家、慈善家、企业家。

“麦田心灵”致力于将赛斯心灵动力学的专业知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专业、温暖而有力的支持,全方位提升每个人的身心整体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孩子   个性   医师   小孩   性格   父母   需求   心灵   环境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