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归晋势不可挡

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乱世(春秋战国是第一个乱世),魏、蜀、吴三国连年征战,给中华大地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尽管曹魏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强的,曹操(魏武帝)和曹丕(魏文帝)也有天下一统的雄才大略,但受客观条件所限,一直未能完成统一。到曹魏后期,司马家族掌控曹魏以后,权臣司马昭出兵攻灭了蜀汉;蜀汉灭亡后,司马昭受封晋王,不久死去。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篡魏立晋,建立了西晋王朝,曹魏灭亡,此时三国只剩东吴了。西晋建立15年后,司马炎派兵征讨东吴,东吴灭亡,最终完成统一,三国归晋。

魏明帝(魏文帝曹丕的长子)临终时,以宗室曹爽和功臣司马懿为顾命大臣,魏少帝曹芳继位后,因其年幼,曹爽和司马懿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共同处理朝政。随着时间推移,曹爽嫌司马懿碍手碍脚;为了自己独揽朝政,曹爽把司马懿排挤出了权力中心,一人独揽朝政,权倾朝野;而司马懿则装病,避其锋芒。曹爽大权独揽,胡作非为,惹得曹魏重臣们非常不满;于是司马懿借机联络重臣,在重臣的支持下,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拿下曹爽,灭其三族,彻底翻盘。

司马懿


高平陵之变后,曹魏实权逐渐落入司马家族手中。司马懿执政三年后死去,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接过他的衣钵,以抚军大将军的身份执掌曹魏大权,废掉曹芳,迎立曹髦为帝。司马师执政后期,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联合起兵讨伐司马师,司马师亲征淮南平定了毌丘俭和文钦,但是司马师也因为眼疾发作而病死在许昌。

司马师


司马师临死前,把权力移交给其弟弟司马昭,曹魏进入司马昭时代。司马昭掌权后,积极谋朝篡位。司马昭多次逼迫朝廷给他加官进爵,然后他又假惺惺地拒绝。魏帝曹髦不甘心成为司马昭受禅称帝的工具,曹髦(一心想学夏朝“少康复国”)怒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成为后世名言警句),随后带着甲士去讨伐司马昭。司马昭心腹贾充指使司马家族舍人成济当街杀死了曹髦,曹家人最后一次反击司马家族的行动失败了。司马昭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但他最终还是决定放弃称帝。为了减轻弑君所带来的舆论压力,在曹髦被杀三年后,司马昭启动了伐蜀之战。此时曹魏名义上的皇帝魏元帝曹奂,完全就是个傀儡,没有任何权力。公元263年,十八万魏军兵分三路伐蜀,蜀军全线崩溃。蜀汉后主刘禅见大势已去,于是放弃抵抗,直接投降,蜀汉灭亡。

司马昭伐蜀

司马昭


伐蜀之战大获成功,司马昭因巨大军功而受封为晋公;后平定“钟会之乱”(司马昭心腹爱将在蜀国故地起兵反叛司马昭)后,司马昭拜相国、封晋王,和皇帝相差无几;嫡长子司马炎,被册封为晋国太子。蜀汉灭亡半年后,司马昭因病去世,司马炎顺势继承了司马昭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四个月之后,司马炎武力威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公元266年,司马炎在洛阳称帝,建立西晋政权,曹魏灭亡。

司马炎称帝


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后,魏蜀吴三国中只剩东吴还残存着,征讨东吴,一统江山,既是司马炎心之所向,也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公元279年,经过15年的准备,伐吴之战正式开打。司马炎出动20余万大军,兵分六路、水陆并进讨伐东吴。各路大军逐步逼近建业,对建业形成合围之势。公元280年三月,东吴末帝孙皓见大势已去,只好出城投降。东吴政权就此灭亡,三足鼎立的局面彻底终结,三国归晋(与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正好相隔600年)。

西晋伐吴


伐吴之战的胜利,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开始长达九十年的战乱和三国鼎立的混乱局面,使得中国再次回归统一,尽管西晋作为大一统王朝,存续时间不长,后来还造成了更大的战乱。但就当时而言,三国归晋的形势远比三足鼎立的强得多,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对推动历史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


正所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通圣言而遍寰宇,导世界以趋大同。我是@草原风大,国学弘扬者,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分享国学经典和智慧,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蜀汉   东吴   司马   王朝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西晋   重臣   朝政   势不可挡   史学   长子   大势   公元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