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国:三五二 司马炎理政

吴宝鼎元年(266年)十二月,孙皓又把国都迁回建业,派皇后的父亲、卫将军、录尚书事滕牧留下来镇守武昌。

因为滕牧是皇亲,朝中群臣都推举他,让他向吴帝孙皓谏争。

孙皓不愿听滕牧的劝谏,最后干脆让他去苍梧居住,虽然没有削夺他的爵位,实际上是把他放逐了。

滕牧在半路上忧郁而死。

滕牧的女儿滕皇后受到牵连,也逐渐失去了恩宠。

由于何太后时常护佑着滕皇后,加之太史说皇后不可更换,孙皓信奉巫术,所以没有废掉滕皇后,就把她供养在升平宫,不再进见。

当时,宫中的很多姬妾都佩带着皇后的印玺绶带,而真正的滕皇后却只是按礼制,机械地接受大臣们的朝贺和上奏的表疏而已。

孙皓派出无数宦官,走遍了各个州郡,挑选将吏家中的女子。

只要是二千石大臣家里的女儿,每年都要申报姓名年龄,到了十五六岁,就要进行考察、检选,没有被选中的才可以出嫁。

孙皓后宫女子已有上千人,但仍然不断地挑选新人入宫。

当初办理晋文帝司马昭的丧事,臣民都遵守临时制定的法令,服丧三日。

葬礼结束后,晋武帝司马炎也除去丧服,但仍然戴白冠,吃素食,哀伤如同丧期。

八月,司马炎打算拜谒崇阳陵,群臣上奏称,秋暑还没有平息,恐怕皇帝悲哀伤感会损害健康。

司马炎说:“朕能够瞻仰先人陵墓,身体、精神自然就会好。”

又下诏说:“汉文帝不使天下的臣民都为他而悲哀,这也达到帝王谦逊的最高点了。要拜见先人陵墓,怎么忍心不穿丧服呢?应当决定穿丧服,群臣自然可依照旧制行事。”

尚书令裴秀上奏说:“陛下已经除去了丧服而现在又穿上,这样做于礼仪没有依据,如果君王穿丧服而臣下却不穿,做臣子的心里也不安。”

司马炎下诏说:“朕担忧的是,哀慕之心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不在乎丧服。诸位一片殷勤的好意,朕不忍再违背了。”

于是同意不穿丧服。

中军将军羊祜对傅玄说:“三年之丧,即使尊贵为天子也要身穿孝服,这是礼制。但是汉文帝却把它废除了,毁坏、损伤礼义,我常常因此叹息。如今皇帝至孝,虽然除去了丧服,仍实行丧礼。如果能借此机会恢复先王的法规,难道不是很好吗?”

傅玄说:“把穿丧服的时间从以月计改为以日计,已经有几百年了,一旦要恢复古制,是很难行得通的。”

羊祜说:“不能使天下人都遵从礼法,暂且使皇帝再穿孝服,不是还好些吗?”

傅玄说:“皇帝不除丧服而天下除丧服,这就是只有父子,不再有君臣的行为。”

羊祜于是不再提让天下恢复古制的话。

八月二十二日,群臣上奏,请求司马炎更换正常的服饰和膳食。

司马炎下诏说:“每当感念先灵,而朕不能完成穿丧服之礼,就为此沉痛,更不要说吃稻米、穿锦绣了。这样做只会激起朕的痛切之心,不能够缓解朕的沉痛。朕本生于儒者之家,礼法传习已久,何至于一时之间便对自己的父亲改了这种感情?听从你们的已经够多了,你们可以对照孔子回答宰我的话反省自己,不要再多说了。”

于是,不顾群臣的反对,以素食素服度过了三年。

宋代司马光就此评论说:“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要服丧三年,这是先王礼经所规定,百世不可改变。汉文帝以已意为师,不守成规,改变古制,败坏礼法,断绝父子之间的恩德,毁坏君臣之间的情义,使后世的帝王不能真诚专一于哀悼先人的感情,而群臣谄媚、阿谀,没有人肯加以改正。到了晋武帝,唯独以自己的天性加以纠正并实行,可称是非凡的贤君。而裴秀、傅玄之徒,是见识鄙陋的平庸之臣,习惯于常规,拘守行之已久的习俗,不能够承顺晋武帝的美意,可惜啊!”

九月,司马炎下诏说:“从现在开始,即使诏令有要求,以及已上奏并获得批准,但是在实际执行中有不便之处的,都不得隐瞒实情。”

二十三日,有关部门上奏称:“大晋受到魏的禅让,应当一概沿用前代历法与车马祭牲的颜色,如同虞舜遵循唐尧旧制一样。”

司马炎听从了这一建议。

十一月,晋朝廷把冬至在圜丘祭天、夏至在方泽祭地的仪式进行合并,统一在南郊和北郊举行。

司马炎下诏,撤销了汉朝后裔居住的山阳国的监督卫队,解除了对山阳国的禁制。

当初,皇甫陶还是由傅玄推荐入朝的,但二人政见观点不同,时有抵触,傅玄经常因政事与皇甫陶争执,争吵声喧哗,被有关部门陈奏,两人都获罪免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山阳   孝服   丧服   礼制   旧制   礼法   群臣   先人   皇后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