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 李景端:梅家五嫂走好

屠珍,是梅兰芳的儿子梅绍武的夫人,近日辞世。噩耗传来,伤感之余,难免引发诸多感慨。

屠珍年轻时

梅兰芳的子女,都用葆字命名,如葆玖、葆玥,唯有梅绍武例外。绍武曾告诉我,因他排行老五,从小家人都称他“小五”,长大入学,就把“小五”音译为“绍武”。而屠珍,也因此在梨园界,被尊称为“五嫂”。

屠珍原籍常州,生长在天津,在燕京大学读法文时,与同学梅绍武相恋成亲。屠珍也通英文,是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同绍武夫妻俩都是译著丰富的文学翻译家。因为梅家子女都各有个人事业,梅绍武又向来内向寡言。于是,自从梅兰芳夫人福芝芳谢世之后,举凡梅兰芳各弟子之事,梅家家族之事,乃至梨园界涉及梅家之事,就全靠梅家五嫂屠珍来掌管。加上屠珍又担任了梅兰芳研究会秘书长和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这一来,梅家五嫂之名,既是许多人对屠珍的尊称,在某种程度上更成为传承梅兰芳事业的象征符号。

屠珍一边大量从事英法文的教学与翻译工作,一边又兼管着梅家的诸多事务。她当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可不是仅挂个名,而是热心办事。即使退休后,她发现纪念馆中多幅馆藏名画,被人影印出版,她求问我如何维权。我随即介绍她面见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阎晓宏副署长,晓宏同志在听取情况后告诉屠珍,这种事按程序应向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投诉。屠珍事后对我说,这位署长没有架子,还亲自给她倒茶。屠珍为梅兰芳研究会和纪念馆做了不少实事,诸如协同绍武撰写了梅兰芳电影剧本,举办梅兰芳艺术研讨会,以及出版梅兰芳纪念馆画册,等等。

梅兰芳先生与儿子、女儿及儿媳合影

梅兰芳先生(后排中),梅葆琛、林映霞夫妇(后排右一、右二),梅葆玥(后排左二),梅绍武、屠珍(左前、后排左一)夫妇,梅葆玖(右前)

屠珍夫妇也是最早支持《译林》杂志的学者。当年《译林》杂志因刊登英国侦探小说,被一位权威人士告状、谴责之时,屠珍不仅同绍武积极参加《译林》召开的会议,她自己还带头翻译了好多部英美侦探小说。杨苡翻译的《呼啸山庄》已成为译林版世界文学名著的一个品牌,而屠珍翻译的《重返呼啸山庄》,同样为这部名著的延续传播作出了贡献。

屠珍不仅做学问和办事认真积极,而且为人亲和,人脉很广。梅兰芳与清末著名实业家张謇是世交,1987年秋南通市举办盛大纪念张謇的活动。张謇之孙张绪武先生通过我邀请梅绍武和屠珍夫妇参加。那年我陪同他们夫妇在南通,参观了张謇兴办的实业和学校,还向张謇墓献了花。有一晚,听说在北京市工作的李昭同志也来了,屠珍是个活跃人,立刻拉着我去拜访李昭大姐。虽然只是匆匆晤谈,但使我不禁佩服屠珍的热情。

屠珍虽祖籍常州,但从未去过。绍武去世后,我建议她多出去走走,自然想到请她回常州看看。正好梅兰芳在南京的两名弟子、名旦沈小梅和陈正薇也欢迎“五嫂”来访。于是有一年由沈小梅派车,我陪屠珍做了一次常州一日游。在常州,屠是个大姓,屠家出过不少出名的人。我的老朋友、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辑、诗人屠岸就是常州人。那天在常州,屠珍很有兴致地参观了瞿秋白、洪深、吴祖光、上官云珠等人的纪念馆,还到一座寺庙上了香,临走时还带了好多样常州土特产,看得出这次回常州寻根,她内心是高兴的。

我早知道她患有与绍武同样的癌症,也期盼她能得到较好的治疗。但很遗憾,她还是走了。在此,我只能说:老友屠珍,走好吧!(李景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燕京大学   梅兰芳   署长   常州   梨园   北京市   馆长   后排   纪念馆   夫妇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