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朱标还活着呢,姚广孝就断定朱棣能当皇上,为何如此神奇?

一、姚广孝送朱棣“白帽子”

所谓:开局一个乞讨碗,谢幕一颗歪脖子树!这就是明朝,从开局到谢幕,神奇了两百多年。

就算抛开这不可思议的开局和谢幕,只看中间这部分也是如此。既有补天少保于谦的悲壮,也有大明皇上的各种花样奇葩。

不过,若论明朝最神奇的一幕,则必然属于号称“一代妖僧”的姚广孝——当然后来人家成功了,就成了“黑衣宰相”。


据《明史》载:在马皇后去世后,姚广孝奉旨跟着一群高僧来做法事,由此认识了朱棣。

当时朱棣还是燕王,他老爸朱元璋依旧生猛,太子朱标也稳如泰山,可哪料姚广孝一见朱棣,就来了一句:我送燕王您一顶白帽子。所谓:王字上面加白,正是皇上的皇!

等于姚广孝还在朱元璋和朱标都活着时,便断定朱棣能当皇上。可问题是“当皇上”的这想法,连朱棣本尊都没有想过。朱棣清楚得很,就算老爸朱元璋走了,他哥哥朱标必然,且铁定是继位者。


二、21年后,预言成真

事实上在当时的大明朝,已经出现了两位皇上,一个朱元璋,这是名义上的。一个是朱标,这是干事的。也就是说朱元璋退居幕后,几乎把啥都给了朱标。

蓝玉嚣张不嚣张?但在朱标面前,比谁都乖。朱棣也是如此。

《明史》上写得很清楚:蓝玉曾对朱标说:你弟弟朱棣一看就不是凡人,太子爷,你千万小心。

哪料朱标却一摆手,风轻云淡地说:那是我弟弟,他敢不听话就揍,平时我却要多关爱,没你想象得那么严重!

后来朱允炆成为太子后,朱棣曾捏着他脸蛋说:你小子命真好。人们都说,这是朱棣有不臣之心了。但问题是通过朱棣的这句,是不是也能推理出,他对哥哥朱标是心服口服呢?


所谓朱标不死,朱棣不反!是没有一点错的。朱标若活着,朱棣依然会当他那快乐王爷。他那三个有出息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都是在朱标未死之前,朱棣跟自己的老婆徐王妃(徐皇后)生出来的。

结果朱标一死,还在壮年的朱棣和徐王妃,从此就再无孩子出生。所以可想而知了,当姚广孝一见朱棣就断定他会当皇上,敢“送一顶白帽子”,该有多神奇,甚至是惊世骇俗了。

果然,一晃21年后——马皇后去世在公元1382年,朱棣登基在1402年,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从建文帝朱允炆手中拿走皇位,登基称帝了。

自然人们就要问了:姚广孝为何如此神奇?能提前二十一年,就断定未来的这一幕,莫非他真是穿越人一枚吗?


三、由三点原因造成

其实哪里有什么穿越人。在笔者看来姚广孝之所以能如此神奇,无外乎是由这三点原因造成的,且还互相关联。

其一:志向的作用力

一个有志向的人,跟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是截然不同的。虽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但有志向的人普遍活得累,这点没错吧。

姚广孝就是如此,他出生在行医之家,却非要去当和尚。可当了和尚后,却又拜一位道士为师,学习所谓的“阴阳术数”。为何他年轻时,这每一步都这么坚决却又矛盾?答案很快就出来了。

学成后的姚广孝,偶遇一位相士,顿时惊呼一声:你这和尚三角眼,精光闪,形如病虎必嗜杀,一看就是辅佐忽必烈,成大事的刘秉忠类的人物。


姚广孝听闻后,非但不恼反而大喜,跟相士成了好哥们,此相士叫袁珙。后来就是他跑到燕王府,忽悠朱棣说:当你过了四十岁,胡须长到肚脐时必能当皇上。随后又对燕王朱棣的追随者表示:你们各个是王侯将相!

朱棣大喜,随后宣布:起兵靖难!显然相士袁珙,就是被姚广孝捣鼓来的。哪怕《明史》上明写,也藏不住其中的逻辑。

姚广孝的志向,就是刘秉忠这类,跳出红尘的“帝师”。看清了他的志向后,也就能理解,他为何要出家为僧,并以和尚的身份,学习道家学问的诸多反常之举了。

其二:对朱元璋的恐惧

朱元璋曾当过和尚,但没人相信他是善男信女吧。相反还被许多人视为“嗜杀的暴君”,怎么看怎么跟慈悲为怀的僧人不沾边。

姚广孝也被袁珙称为“嗜杀”之人,也是一位不像僧人的和尚,跟朱元璋属于同一类人。所谓理解得越深,就越恐惧。虽姚广孝没追随过朱元璋,但他必然是最理解朱元璋的人物,如懂得自己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就注定了他对朱元璋很恐惧。那么躲在哪里既最安全,又能助力自己实现志向?没有比燕王府更合适的了!

于是看到燕王后,姚广孝自然就要行动,送出“白帽子”。一则是试探,二则是表明自己绝非俗物。虽冒险,但却值得一试。果然朱棣也非凡类,就这样朱棣请示了朱元璋后,带着姚广孝来到了北京城。

所以,姚广孝言称送白帽子,无非是一种试探方式。毕竟所谓的白帽子,也可解释为“孝帽”,就看如何理解了!



其三:对成功者的“神化”功能

这点最容易理解。朱棣夺皇位无论怎么说,都是名不正言不顺。这时最需要一位超凡脱俗的人物,代言“天意”了。

意思就是说,我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走皇位,是上天注定,有姚广孝这位高僧为证!因此对姚广孝,就必然要给予各种神化,以此服务于朱棣!于是乎《明史》中的姚广孝,就成了穿越人的架势。

既有正儿八经的陈策:指点朱棣奇袭南京,一战定乾坤!

也有虚头巴脑的相士袁珙助阵,俨然成了一代妖僧!

更有功成身退,被誉为“黑衣宰相”的洒脱!

但说来说去,这些却都是一种象征意义。


毕竟靖难之役,朱棣是在朱允炆一个跟着一个昏招的基础上,才艰难取得了胜利的。也就是说,偶然性非常强。

如白沟河之战中的那阵大风,“时适旋风骤起,吹折李景隆将旗,军中为之相时而动。遂乘机以精骑突出绕其后乘风纵火,挥师猛攻,斩杀瞿能父子及俞通渊、滕聚等将领,平安为朱能所败,建文帝军队溃散,死伤10余万人”。(出自《明史》)

还有李景隆的各种送人头,赠装备等,这个都熟悉就不细说了。而姚广孝真正的作用,无非是神化了这些偶然性罢了。说来说去,还是对胜利者的神化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皇上   相士   明朝   神奇   燕王   明史   皇位   志向   和尚   帽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