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命比纸薄,才比天高,曹操干的好事

公元208年,曹操以玄玉璧为重礼,派使臣董祀赴匈奴,向左贤王赎回蔡文姬归汉。但这一要求被左贤王拒绝了。

曹操怀恨在心,谁知匈奴的单于呼厨泉恰巧到邺城来办事。

曹操乘机将他软禁在邺城。左贤王这才同意拿蔡文姬换回呼厨泉。

归汉的蔡文姬已三十五岁。岂料,曹操却将她嫁给屯田汉董祀。

新婚不久,董祀被曹操打入大牢择日问斩。

蔡文姬衣衫不整披头散发来到相府,扑通跪下痛哭流涕。

曹操见她如此模样,很是心疼。却一脸为难地说:“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怎么办?”

一句话道出了曹操的无奈,就像蔡文姬的一生坎坷命运,总是时运不济。

蔡文姬影剧照

01蔡文姬的人生异常悲慘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名儒泰斗蔡邕的女儿,从小才华出众,还精通音律。

一次,蔡邕在房中抚琴,突然断了根琴弦。“第二根琴弦”,旁边传来女儿幼稚的声音。接着,蔡邕又故意波断一根。女儿说:“第四弦”。

如此博学多才的女孩,却抵挡不住命运的捉弄。

16岁时,父亲安排她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卫仲道。婚后仅仅一年,丈夫咳血而亡,她成了寡妇。

紧接着父亲蔡邕被王允陷害含冤被杀身亡,让她更加孤苦无依。

没了丈夫的庇佑,又没了父亲的依靠。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意味着失去生活的主心骨。

可是命运还是没有绕过她,等待她的将是更大的暴风雨。

公元195年,董卓、李傕等人先后在关中作乱,匈奴趁机南下叛乱劫掠。一代才女蔡文姬不幸被虏到匈奴,成为了奴隶。

此时的蔡文姬就如任人宰割的羔羊,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

恰巧,匈奴的士兵看蔡文姬容貌出众,将她作为战利品献给了左贤王。

左贤王一眼便被她迷住,娶蔡文姬为妻,封她为王妃。

然而匈奴人的生活习惯和中原天差地别。

匈奴人喜欢羊肉,但羊肉的腥膻让蔡文姬难以忍受。匈奴人住在帐篷里,家乡的白墙黑瓦只能偶尔在梦里闪现。

为了改善她的情绪,左贤王常伴左右费尽心思逗她开心,知道蔡文姬爱好音律,召来乐手奏乐,琵琶、笛子、胡笳、一时间声乐齐鸣…

可是蔡文姬却依然无法适应匈奴的生活。

即便贵为王妃,也抵挡不了寒冷的天气和不顾俗理的粗糙令她心凉,让她感觉屈辱。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故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强烈的思乡之情促使下,蔡文姬写出传世之作《胡笳十八拍》。

此后,十二年的时间,蔡文姬先后给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

看似美满,可是内心的一腔愁苦无人理解,她只能寄情于音乐创作《胡笳十八拍》。

就在她甘于认命时,上天却给她带来了转机。

02遭受锥心之痛,选择归汉

公元208年,曹操掌权后,想起昔日恩师蔡邕的女儿。于是打听到蔡文姬在匈奴,便派使者董祀带上玄玉壁将她赎回来。

然而却遭到左贤王的拒绝,后来曹操利用人质单于呼厨泉的安全,与左贤王达成共识。

可是摆在蔡文姬面前的却不是欣喜,而是愁容和心痛。

两个年幼的孩子知道母亲要离开,上前搂住她,哭泣着说:

“人人都说母亲要离开了,以后不会回来。您一直那么仁慈,怎么如今就变了呢?我们还没有长大,母亲难道不会思念孩儿吗?”

如此锥心之痛,字字泣血,令人她泪流满面。

她在《悲愤诗》中回忆与孩子分别时的场景,“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虽然舍不得俩个儿子,但她更思念的是故土。

一边是难以割舍的孩子,一边是日思夜想的家园。这选择让她悲痛万分。

落叶归根,对故土的感情使蔡文姬决定,离开匈奴,回归汉地。

文姬归汉(局部)

03蔡文姬被安排嫁给董祀

蔡文姬回到汉地这年35岁,正值一个女人春秋鼎盛之年。

谁知,曹操便给了他认为最好的安排,强加了一段婚姻给她。

将蔡文姬嫁给年轻的屯田汉董祀。可是这段婚姻对蔡文姬也是心酸。

23岁的董祀风华正好,被安排迎娶比自己大十几岁的蔡文姬,心理一直拒绝接纳她这个“老妻”。

然而蔡文姬对这段婚姻却是真诚相待,却换不来董祀在外留恋烟花之地的心。

婚后不久,曹操听闻董祀长期不归家,一气之下,判了董祀死罪。

岂料,蔡文姬却衣衫褴褛披头散发,光着双脚来到曹府。

当时寒冬,曹操正在宴请宾客,满堂名仕公卿。

她毫不在乎诧异的目光,只顾磕头请罪,恳求曹操赦免董祀的死罪。

虽然狼狈,但是她一开口,说得有情有理,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

曹操见她如此模样,很是心疼。却一脸为难地说:“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怎么办?”

蔡文姬泪流满面地说:“您的马厩里有成千的骏马,营中也有许多勇士,难道还不能舍出一匹快马来挽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

蔡文姬影剧照

曹操心头一震,看着涕泪横流、神情悲戚的蔡文姬,还是心软了,马上命人快马加鞭追回了弑杀令,并特赦董祀无罪。

天气寒冷,曹操见她穿得单薄,于是命人送给她头巾和鞋袜。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家里曾经收藏了许多古书。

待她穿戴后,曹操便问:“听说你家原来有不少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

蔡文姬感慨地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古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不过我能背出一些古籍。”

曹操一听惊喜地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让他们把你背的古籍记下来?”

蔡文姬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丞相便是。”

果然,蔡文姬把她记住的古籍文章默写下来,送给曹操。曹操看到共有400多余本古籍,心里十分满意,连连赞叹蔡文姬的文学才能。

蔡文姬默写文章

劫后重生的董祀获救后,得知蔡文姬为自己请命,深感羞愧。他痛诉自己过往的冷情之举。

从此夫妻俩相濡以沫,之后隐居山林过着田园生活。几年后曹操狩猎时,还前去探望隐居的蔡文姬和董祀。

结 语

年少时的蔡文姬有着“旷世奇才”的美誉,可惜却时不我与。

身处匈奴逆境时她依然坚韧,创作出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

回归故土后,虽然生活不顺,丈夫对她冷眼,但她依然善良相待。

当丈夫深陷险境时,她勇敢地为丈夫求情,换来后半生的家庭安稳生活。

蔡文姬这一生博学多才,命运凄惨生活不幸,她依然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更是凭着记忆记录古籍诗文,为汉家留下400多本书籍手稿,是对古代文学的贡献。

对于这样的蔡文姬,你怎么看?欢迎关注留言@嘉玹品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胡笳   单于   影剧   故土   匈奴   才女   古籍   公元   好事   丈夫   父亲   命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