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世界巨大贫富悬殊的罪魁祸首?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伯南克

文|周显

上周,香港传媒老板施永青在一篇名为《美国以拖累全球来纾缓自己的通胀》说:

“次按危机爆破后,美联储局以QE的方式成功扭转败局。起初人们以为,QE的后遗症会是通胀,但QE带来的只是资产价格的上升,消费物价却依然保持平稳,普通人的生活没受到多大影响……”

“一般消费品的折旧速度很快,并没有多大的投资价值,人们只会买来用,不会买来囤积居奇,所以QE产生的额外资金,只会流入金融资产市场,而不会流入消费品市场,对消费物价的影响不大。如是导致通胀没有因QE而遗患世界。”

上面的话,我几乎完全同意,只不同意最后一句话:“如是导致通胀没有因QE而遗患世界。”

相反,QE正是今日世界混乱,甚至崩溃的根源。皆因资金流进了金融市场,后果就是资产价格不合理地暴涨,这也直接导致了这十多年来的贫富悬殊严重加剧。

要知道,穷人的财富来自赚钱能力、收入和现金,富人的主要财富则是资产,当资产膨胀时,令到穷人不管再努力,财富也比不上富人的资产增值,今日全球所共通的社会矛盾,尽管全球经济衰退,《福布斯》富豪榜的500人的身家屡破新高,因楼价暴升而穷人没立锥之地,造成社会矛盾和动乱,正是源因于此。

这得说回伯南克,对,就是刚刚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那位仁兄,他在2001年出版了《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Less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因而在明年被任命为联储局理事,2005年出任联储局主席,2008年至2009年负责处理金融海啸。

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也即是美元政策与通货膨胀挂钩:如果通胀高,则用紧缩货币政策,如加息,如通胀低,则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如减息、买债之类。换言之,这是用通胀来决定联储局的政策。

很可惜,所谓的“通货膨胀”,并非真指货币发行量,而只是“消费物价指数”,正如施永青那篇文章所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把商品价格挤压到最便宜,令到在货币量快速增加的同时,通胀/消费物价指数却裹足不前。于是,量化宽松遂可永远继续下去,而诺贝尔奖也许是由500富豪们颁给伯南克的。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诺贝尔奖   贫富悬殊   物价指数   世界   通胀   通货膨胀   罪魁祸首   宽松   富人   货币政策   穷人   资产   财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