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毛泽东听取报告时,突然当众批评章含之:你为什么不离婚?

前言

1935年的一天,章士钊接了一个挺“奇怪”的案子。军阀陈调元之子陈度准备用钱摆脱他那未婚生子的女朋友。

他女朋友是上海永安高档百货商店康克令品牌专柜的一名柜姐,名叫谈雪卿。

谈雪卿出生平凡,容貌却是万里挑一的出众,刚去到康克令专柜,便有了“康克令西施”、“康克令皇后”的美誉。

除了长得漂亮,谈雪卿情商还高,是当时上海滩有名的交际花。因此,每天慕名去到康克令专柜的人特别多,绝大多数都不是买钢笔的,而是为了一睹她倾国倾城的芳容。

私生女章含之

正是因为这样,追求谈雪卿的男人特别多。有一次,谈雪卿和“电影皇后”徐来、“舞厅皇后”王吉一起去青岛玩,一个有钱的公子哥直接追去青岛,对谈雪卿百般纠缠。

谈雪卿没有大骂,她嫣然一笑,跟对方说,“你是‘太子’,我是‘皇后’,哪有太子追皇后的?”

公子哥自讨没趣,只得悻悻离开。

然而,谈雪卿越是清高,越是引得人们趋之若鹜,其中也包括陈度。

陈度有个好爹,不过,他本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对于追求女人,他很有一套。

他没有在一开始就疯狂骚扰谈雪卿,而是借着买钢笔跟谈雪卿搭讪。因为看上去太过“正人君子”,谈雪卿完全没有想到,陈度早已把她定为“猎物”。

见谈雪卿对自己不抗拒,陈度开始加大“砝码”,他每天都会给谈雪卿送份小礼物,慢慢的,礼物越送越贵,谈雪卿也终于意识到了陈度的心思。

然而,这时候的她已经深陷陈度的柔情难以自拔了,陈度一天不去柜台看看自己,谈雪卿就会想念。

一来二去,两个人在一起了,谈雪卿过上了被陈度金屋藏娇的生活。在奢华迷乱的日子里,谈雪卿渐渐迷失了自己,她想通过嫁给陈度,一辈子过这样纸醉金迷的生活。

不久后,谈雪卿怀孕,她以为陈度终于可以迎娶自己了,没想到,陈度其实早就结婚了,而他的夫人,是当地有名的大家闺秀。

知道自己被欺骗的谈雪卿开始跟陈度闹,闹着让陈度休掉正妻,明媒正娶自己。

陈调元当然不会同意,谈雪卿出生低微,让她嫁进陈家当妾已经是让步,休掉正妻又该如何向原配娘家交代?

这么一来,罪魁祸首陈度被夹在了中间。思来想去后,他想了一招,对父亲那边来“硬”的,以断绝父子关系相要挟,对情人那边来“软”的,好言好语,百般宠溺。

结果,事情没解决,反倒把谈雪卿肚中的孩子拖了出来。一时间,陈家的风流韵事成了每个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陈调元觉得自己的老脸都被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给丢光了,陈度也因为这个意外出生的孩子开始怯懦,他想要摆脱谈雪卿。

于是,陈调元找到个律师,也就是章士钊,帮忙解决这件事。

最后,陈调元答应给谈雪卿五万大洋,谈雪卿不得在对陈家有任何纠缠。至于那个才出生不久的孩子,则被章士钊抱走了。

他给孩子取名章含之,视如己出。

毛泽东的英语老师

尽管养父母给了章含之无尽的宠爱,可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每个人都朝不保夕。

1949年4月,章士钊作为南京国民党政府和谈代表团的成员,跟随张治中去了北平,随后,他音信全无。

那段时间,国民党特务天天来章家骚扰,还跟章含之和母亲说,“共产党会将你们斩尽杀绝,劝你们赶紧去台湾。”

就在章含之不知所措的时候,传来了张治中和章士钊脱离国民党的消息。不久后,中共上海秘密组织冒着危险找到章含之母女,告诉她们不要听信谣言,章士钊很好,一家人很快就能团聚。

于是,章士钊的妻子果断拒绝了去台湾的提议。

后来,上海解放,市长陈毅专门派了警卫来章家站岗,以防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暗害。

那时候,小小的章含之经常站在二楼的窗前看他们站岗,母亲端水果食物给他们,他们从来不吃,只吃自己带的炒面。

这一幕令章含之印象深刻,她知道了共产党为何而胜。

11月,章含之和母亲被章士钊接到了北京。最开始,章含之对北京很不习惯,加之赶上叛逆期,那段时间的章含之非常难管。

抗美援朝开始之后,章含之闹着要参军入朝。可北京市委考虑到章士钊的社会名望,并未批准章含之的申请。

因此,章含之觉得是因为父亲的缘故自己才没能当上兵,为了跟“家庭”划清界限,她背着行李,头也不回地去了学校宿舍住。

1953年,章含之高中毕业。临高考前,学校领导找她谈话,建议她报考外语专业。

本来,章含之是想要报考水利专业的,可领导这么一说,章含之有些动摇了。她向章士钊征求了意见,章士钊也认为,章含之工科不一定学得好,还是外语更适合她。

于是,章含之去了北京外国语学院。读完研究生后,她直接留校当了老师。

这期间,章含之从一个有点叛逆的少女,长大成一个善解人意的女人。她结了婚,有了孩子,和父亲的关系也缓和了不少。

1963年,章含之还因为父亲多了一个奇妙的身份:她成了毛泽东的英语老师。

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生日,那天,他邀请了四位湖南老乡一起吃饭。邀请的时候,毛泽东专门强调,每个人可以带一名子女出席。

章士钊和毛泽东是几十年的老友了,收到邀请后,章士钊便带上章含之去了中南海。

这不是章含之第一次见到毛泽东。1950年国庆节,毛泽东举行了一次国庆招待会,当时只有15岁的章含之也跟着去了。

那时候,她年纪比较小,对大人们的谈话不感兴趣,毛泽东见她百无聊赖,就说,“孩子跟咱们在一块没意思,让他们出去玩吧,吃饭的时候再回来。”

话音刚落,孩子们一溜烟都跑掉了。

这一次,章含之已经是为人母的人了。当得知章含之已经是北京外国语学校的老师时,毛泽东也很感慨,“当时那么小的孩子,也长成大姑娘了,都当老师了。”

说到这里,毛泽东若有所思地停顿了一下,“章含之老师,你能来教我英语吗?我跟你学英语。”

章含之以为毛泽东在开玩笑,“主席,我哪能当得了您的老师啊,您是我们的老师。”

毛泽东的表情非常认真,“英语的话我就当不了老师,所以要拜你为师。”

章士钊帮忙打圆场,“主席什么时候让含之过来,告诉她一声就行了。”

毛泽东点点头,“那好。”

本来,章家父女俩都以为这事只是一个小插曲,没想到,一周后,毛泽东的外事秘书突然打来电话,让章含之周日到中南海教毛泽东英语。

章含之诚惶诚恐,章士钊倒是挺高兴,准备了一套线装书《智囊》让章含之帮忙捎过去。

后来,每周日就成了章含之教毛泽东学英语的日子。

一般来说,章含之会教一个小时,教学结束后,她会陪着毛泽东去院里散散步。

慢慢的 ,两个人越来越熟悉。1971年3月,章含之在毛泽东的引荐下,进入外交部。

然后,她认识了乔冠华。

与乔冠华的爱情

10月25日,毛泽东点名乔冠华率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11月初,乔冠华召开代表团成立大会。

那天下午,章含之忙司里的一个紧急文件,去得晚了些。去到会议室的时候,人已经坐满了,她只能从隔壁办公室搬张椅子,坐在门外听。

讲完形势后,乔冠华说大家来自于各个单位,彼此间不熟悉,需要认识一下,便逐一点名,让大家起立示意。

点到章含之的时候,她在门外站起来,往门里挪了一小步。那时候,很多人不认识她,所以特别好奇地看着她,章含之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赶紧退回座位准备坐下。

不料,乔冠华叫住了她,“你就是章含之?章行老的女儿?”

章含之小声回答,“是的。”

“就是你扣了章行老给我的《柳文指要》?”

乔冠华的话当即引起一阵耳语,章含之更窘迫了,她愤愤地想,“这个部长真是咄咄逼人,这么一点小事记这么牢,还叫人当众难堪。”

原来,1971年秋,章士钊出版了得意之作——《柳文指要》,随后,他将自己亲笔题字过的书籍分赠给各方好友,其中一本就是要给乔冠华的。

本来,这本书是由章含之代为转交的。结果,她担心有人说她给乔冠华送礼,便把书暂时锁办公室柜子里了,时间一长,也就忘了。

几个月后,乔冠华意外在北京医院碰见章士钊。两个人闲聊时,章士钊问起乔冠华有没有翻翻《柳文指要》。

乔冠华一愣,说自己没收到书。章士钊也迷惑了,告诉他自己让女儿代为转交绝对没错。

回去后,乔冠华向秘书询问,是不是忘记把《柳文指要》交给自己了。他以为是秘书的工作出了疏忽,所以语气中不免有些责怪之意。

秘书很委屈,他打电话问章含之,这才知道问题出在章含之这。

这时候,章含之才将《柳文指要》交给乔冠华的秘书。随后,秘书问她要不要跟自己一起去,本来,这是个挺好的解释机会,结果,章含之不咸不淡地表示,自己没什么要说的,没必要去。

在章含之心里,书已经送出去了,这事也已经解决了,可乔冠华却因为这事,给章含之下了定义:这姑娘有点桀骜不驯。

虽然彼此心里都生了些埋怨,可是,因为联合国大会的事情,他们却不得不有更多的接触。

一天中午,符浩让章含之把一份投票方案送到乔冠华那去审阅一下。因为怕耽误事,章含之随便扒了口饭就赶紧去找乔冠华。

当时,乔冠华正在和两位团长吃饭,章含之大大咧咧的走过去,问能不能马上看一下投票方案。

乔冠华瞬间火了,他扭过头,“连顿饭都不让我好好吃?有什么事能不能等我吃完饭再说!”

章含之强压下自己心里的火气,拿着方案去了会客室继续等。过了很久,吃完饭的乔冠华才回来,他已经把这事忘了,正准备进卧室午休一会。

章含之拦住他,“乔团长,可以看看这份方案吗?今天下午要用的。”

可能是因为事情太多,乔冠华被章含之催得有些不耐烦,“你们还让不让我活了,连一点点休息时间都不给我。”

章含之的火气再也忍不住了,她一把将方案甩到乔冠华的办工作上,“爱看不看,反正下午要表决,你让程秘书还我好了。”

说完,章含之回了自己的房间。这个年轻女孩再也忍不住了,她嚎啕大哭,觉得自己受了好多委屈。

同宿舍的护士小倪赶紧问她怎么了,章含之抽泣着说,“我要回去教书!我受不了这份气了!当个官有什么了不起的,脾气这么大!”

不一会儿,程秘书拿着方案来找章含之,他宽慰章含之,说乔冠华担子重,压力大,前段时间妻子还去世了,很不容易。

章含之是个很有同情心的人,一听秘书这么说,顿时觉得乔冠华也挺不容易的,自己不该跟他这么计较。

只不过,这两个人的相识就透着一股“欢喜冤家”的味道。后来,他们又爆发过一次争吵。

吵完后,章含之却意外看见了神情落寞的乔冠华。在有些昏黄的灯光下,乔冠华对她说,“我知道你对我有意见,我心情不好,你不要放在心上,也不要生我的气。”

章含之安静的陪乔冠华坐了一会儿。那一刻,她看到了这个男人身上的寂寞和悲伤。

第二天早上,大家相约出去散步,走到一个大花坛前,乔冠华停下脚步,问陪同的新疆同志,里面的花可不可以摘几朵。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乔冠华小心翼翼地摘下三朵花,他把三朵花给了三名女同志,其中就有章含之。

随后,他还提出,让收到花的女同志跟他合照。时隔多年后,章含之问乔冠华,当时为什么要摘花照相,乔冠华说,他只是想送朵花给章含之。

1972年9月29日,毛泽东召集外交部的同志们汇报田中首相访华的情况。本来,大家都在谈工作,毛泽东风趣幽默,气氛好不热闹。

突然,毛泽东话锋一转,看向章含之说,“章老师,我今天可是要批评你,你没有出息。”

章含之以为毛泽东在开玩笑,还笑嘻嘻地附和,“我一定接受主席的批评,我这个人是没出息。”

没想到,毛泽东直接掀开了章含之隐藏起来的“伤疤”,“我说你没出息是好面子,你男人已经跟别人好了,你为什么不离婚?你怕别人知道?你为什么不解放自己?”

章含之一愣,随即掩面大哭,“主席,别说这事好吗。”

毛泽东摇摇头,“你好面子,那我今天偏要说给大家听。”

随后,是让人尴尬的沉默。几分钟后,章含之开口,“主席,你批评得对,我回去就办,本来也是早晚的事。我听主席的话,一定解放自己。”

毛泽东点点头,“好,办好后我祝贺你。”

这是乔冠华初次听说章含之的婚姻情况。这时的他已经对章含之产生了好感,知道章含之婚姻不幸,乔冠华内心波涛汹涌。

他开始频繁给章含之打电话,两个人不谈政治,不谈爱情,只是聊天。

终于有一天,乔冠华问起章含之离婚办的怎么样了,她说只剩领个证了,很快。乔冠华停顿了几秒,接着用流利的英语问她,

“I love you, Will you marry me?(我爱你,愿意嫁给我吗?)”

章含之握着电话的手不住颤抖,“对不起,不可能。”

“为什么?”乔冠华有些崩溃地问道。

“这个社会容不下我们的结合。”

当天晚上,章含之思绪万千。乔冠华比她大22岁,他们的爱情会遭到世人非议,这或许会影响乔冠华的名誉。

于是,她给乔冠华写了一封长信,

“我无法欺骗自己对你仅仅是友情,我也相信我们之间的爱情是极其真挚的。但此时此刻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清醒和理智。我没有勇气面对舆论的哗然,也害怕面对社会的眼光。我们此生恐怕只能成为朋友,我们最明智的决定就是把这段萌芽的恋情深深埋入心底。”

两天后,章含之收到了乔冠华的回信,他在信中大骂章含之所说的怕耽误自己名誉所做的“自我牺牲”,他说只要两个人相爱,就不怕被人说三道四。

这下子,章含之彻底乱了,乔冠华再给她打电话,她就说自己想要冷静一下。也就是在这段时间,章含之和前夫的离婚办下来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毛泽东,专门给她送了一箱红苹果,祝贺她解放了自己。

就在章含之觉得自己一身轻松的时候,外交部传开了她与乔冠华的恋情。本就害怕舆论的章含之马上开始回起乔冠华,这使得乔冠华异常痛苦。

3月的一天,章含之刚忙完工作,就被值班秘书拦了下来。原来,乔冠华当晚打了很多电话找章含之,后来,他喝醉了,话说到一半电话就没了声音。

值班秘书担心乔冠华出什么事,这才疯狂寻找章含之。

章含之知道后也慌了,她赶紧打车去了乔冠华居住的报房胡同。一进门,保姆就马上告诉她,乔冠华联系不到章含之后就开始喝酒,后来神志不清,话筒掉在地上。

章含之松一口气。走进卧室,她听到乔冠华嘴里念念叨叨的还是自己,那一瞬间,章含之心里的防线崩塌了。

终于,有情人成了眷属。

后来,周恩来知道了此事,面对风言风语,周恩来只是淡定地表示,“你情我愿,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1973年6月,乔冠华跟章含之说了一件事,

“今天早上开党组会传达了一件事,主席昨晚指示,我们要培养女外交家、女大使,还点名说章老师可以出任第一位中国女大使,派到加拿大等英语国家。这对你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你会很成功,我就是不知道我们的事情该怎么办。”

这一年,乔冠华已经60岁了,章含之没有太多时间去国外待个三年五载了,她想也没想,脱口而出,

“我不可能去国外工作的,我既然对你做出了承诺,我就会遵守自己感情的选择。你已经不再年轻,我不会离开你。”

乔冠华不可置信,“那是主席决定的。”

章含之笑了笑,“由我来向主席报告吧。”

几天后,章含之主动找到毛泽东,当面拒绝了他的要求。毛泽东没有继续坚持,可他依旧很失望。

后来有一次,他还拉着章含之的手说,“你不听我的话,你心里没有我啊。”

这话令章含之愧疚万分,可她也承认,自己这一生无论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决定,永远是受自己情感的支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外交部   英语   国民党   皇后   批评   秘书   主席   老师   孩子   时间   方案   报告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