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一女学生给毛主席写信,获毛主席接见:你父亲干革命比我厉害

2021年10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文新在北京病逝,享年95岁。

陈文新院士的一生极为传奇,作为农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她一手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也是全球最大的根瘤菌数据库。同时,她还发现了世界第四个根瘤菌,被命名为“中华根瘤菌”,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永垂青史。

陈文新

在人们心中,陈文新是一位伟大的生物科学家,一生堪称传奇。不过在陈文新老人看来,她算不上伟大,真正伟大的是人民领袖毛主席。

陈文新年轻时曾多次见过毛主席。1951年,她第一次见毛主席,毛主席伸出宽厚的大手,热情和她握手,深情地说:“你父亲是我的挚友,他干革命比我厉害,可惜牺牲得太早了......”

1954年,两人再次见面,毛主席亲自给陈文新削了桃子,一起共进晚餐,还看了电影,畅谈了足足6小时。

1957年,留苏的陈文新在莫斯科大学听了毛主席的演讲。毛主席站在台上,留下了著名的那段寄语: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你们年轻人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

陈文新和毛主席的渊源,还要从父亲陈昌说起。

陈昌

毛主席的挚友、战友陈昌

在毛主席的学习生涯中,有一段对他影响极大的求学经历,那就是进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在一师,毛主席度过了三年时间,遇到了一大批名师,也结识了向陈昌这样的革命挚友。

陈昌祖籍湖南浏阳,出生在广西梧州。比毛主席大一岁的他,也先毛主席一步进入一师求学,是毛主席的学长。

在校期间,陈昌与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起阅读《新青年》,一起组建哲学小组,毕业后又一起留在一师附属小学任教。

两人在一师附属小学任教期间,发生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当时,毛主席以“二十八画生”的身份,用文言文写了一则征友启示,在长沙各大中学张贴。湖南第一女子师范的马校长,看过启示上的内容后,以为征友者借机找女同学谈恋爱,于是怒气冲冲地找到了陈昌。

毛主席

得知马校长的来意后,陈昌哭笑不得,只好解释说:“所谓‘二十八画生’,就是毛泽东,他的姓名笔划正好是二十八划。我向你保证,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有志青年!

1918年,毛主席、陈昌、蔡和森等人创办新民学会,陈昌也是主要发起人之一。

新民学会成立后,会员们面临着学习、出国留学还是参加工作的难题。正赶上恩师杨昌济带回了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消息,陈昌也想去。可毛主席却说,相比出国留学,扎根湖南,继续革命和巩固学会更为重要,鼓励陈昌留下来继续从事小学教育,陈昌欣然同意。

接下来,陈昌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人生篇章。1920年,陈昌在毛主席的建议下回家乡筹办浏阳分社,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陈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早期的共产党员。

毛主席和杨开慧

操持毛主席婚礼,牺牲在浏阳门外

陈昌不仅在事业上是毛主席的得力帮手,在生活上,他也对毛主席帮助颇多。

1920年大家在长沙开展革命工作时,同住在一所房屋内。当时陈昌已经结婚,妻子毛秉琴负责照顾大家的饮食。

毛秉琴和毛主席同姓,又比毛主席大半岁,因此毛主席把她认作姐姐,也成了毛秉琴女儿的舅舅。一大家人相处得很愉快。

1920年冬,毛主席也告别了单身,和杨开慧结婚了。作为毛主席的革命挚友,陈昌忙里忙外,张罗起好友的婚事来。

毛秉琴也没有闲着,得知毛主席要结婚,她大喜过望,说道:“好事啊!”

毛主席却愁容满面:“好什么?我一无所有。”

“放心吧,这事我来张罗!”毛秉琴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为了帮助毛主席结婚,毛秉琴拿出了自己的结婚礼物为毛主席布置婚房,还从微薄的薪水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筹备婚礼的资金。对于陈昌夫妇的倾力付出,毛主席夫妇一直心存感激。

此后,在毛主席的影响下,陈昌积极组织、领导农民运动,一步一步向胜利的前方迈进。大革命失败后,陈昌悄悄赶往南昌,以20军团长的身份参加了南昌起义,点燃了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时,陈昌多次助周恩来脱险,但在潮汕一带与部队失联,只好重返湖南。

1929年底,陈昌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湘鄂西根据地。不幸的是,他在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发现,随即被捕,押往长沙。

为了逼迫这位共产党高级领导人投降,敌人用尽了各种手段,或许以高官厚禄,或严刑拷打。但陈昌毫不妥协,不吐露任何组织的机密。丧心病狂的敌人,甚至把他的妻女带到牢房,企图说动陈昌。

陈昌心疼妻女,但早已立下舍身取义的决心,他对妻子毛秉琴说:“我为革命而死,死得其所,只是辛苦你了,要一个人照顾三个女儿长大。”

1930年2月23日,被关押两个月后,陈昌在长沙浏阳门外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8岁。

毛主席写给陈文新的信

女儿壮胆写信,获毛主席接见

毛主席得知陈昌牺牲的噩耗后,不由得悲从中来,感慨自己的挚友牺牲得太早。不久后,红军进攻长沙,毛主席特意找到了陈昌的遗孀毛秉琴,告知她陈昌牺牲的消息。但由于革命道路艰难,此后20年间,毛主席和这个烈士家庭失去而来联系。

丈夫牺牲后,毛秉琴独自承担起了养育三个女儿的重任。当时的陈文新年仅3岁,对父亲的印象朦朦胧胧,但她记得每一个夜晚,母亲挑灯赶制衣物,换取生活费的经历。

可即便生活再艰难,深明大义的毛秉琴省吃俭用,把三个女儿都送到了学校读书。在陈家三姐妹中,陈文新是最有出息的那一个,1948年,她考入武汉大学农学院,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农业发展。

1951年4月,陈文新放假回湖南老家,这才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和毛主席是挚友。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还给母亲寄来两封信和300元的生活费。毛秉琴嘱咐女儿:“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没机会见毛主席,你替我给主席写一封回信吧!

有机会给毛主席写信,陈文新非常兴奋,她同时向北京寄出两封信,一封代表母亲,一封代表自己,向毛主席汇报了家里的情况和自己的学习情况。

毛主席

信件发出后,陈文新忐忑了好几天,毛主席那么忙,不知道有没有时间看她的取信?令陈文新没想到的是,信发出去不久,她就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欢迎她到北京做客。

当时正赶上陈文新要去北京华北农科所实习,临行前母亲又嘱咐她,有机会一定要去拜会毛主席,表达一家人对主席的感谢。陈文新谨遵母命,刚在北京落脚就又写了一封信,寄去了中南海。

1951年7月21日,正在实验室工作的陈文新接到毛主席秘书田家英的电话。田家英告诉她,毛主席请她去中南海做客。

这是陈文新第一次见毛主席,本该好好打扮一番。但由于时间紧张,陈文新穿着白衬衫,蓝格子裙子就去了。

毛主席和陈文新合照

一见面,毛主席就热情接待了陈文新,紧紧握住她的手,问候道:“毛大姐还好吗?”

陈文新知道主席问的是母亲,于是回答说:“挺好的。”

“炭坡(陈文新的老家)有炭烧吗?”毛主席关切地问道。

“没炭烧。”陈文新如实回答。

我和你母亲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你父亲牺牲的那一年。”说到这里,毛主席的眼眶泛红,又想起了陈昌这位挚友。他继续说道:“你父亲是我的挚友,他干革命比我厉害,可惜牺牲得太早了......”

得知陈文新即将从武汉大学毕业,毛主席很欣慰,鼓励她说:“你是个好孩子,要好好学习!”

吃过饭后,毛主席送陈文新出门,分别前,主席在陈文新的日记本上签下了“努力学习”四个大字。

受毛主席鼓励,一辈子从事农业

1954年,陈文新即将赴苏联学习,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俄语,又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两人在中南海畅谈了6个小时。谈话期间,毛主席亲自给陈文新削了桃,请她吃了饭。

这一次谈话影响了陈文新的一生。陈文新提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时,推荐我国采用苏联的农业模式,一季种田,一季种草。毛主席没有立刻回答,反问道:“中国农民有几亩地?地里种上草,农民吃什么啊?”“我们没有畜牧业,种那么多草干什么?”

晚年陈文新

接着,毛主席相继讲述了他对中国农业的规划,谈到了施肥,谈到了根瘤菌,说根瘤菌是好东西,能固定空气中的氮,可培养土地的肥力。

陈文新受益匪浅,几十年之后,她发现了世界第四个根瘤菌,被命名为“中华根瘤菌”,更加感慨毛主席当年的观点极具远见。

2021年10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壮胆给毛主席写信,与毛主席结下忘年交的陈文新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南昌起义   根瘤菌   浏阳   父亲   长沙   湖南   挚友   北京   牺牲   厉害   母亲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